神经科陪护质量与需求矛盾

时间:2022-10-16 05:56:23

神经科陪护质量与需求矛盾

1临床资料

1.1对象与方法

采用自制的住院病人陪护满意度调查表,随机对本科室2007年5~10月病人中有陪护的8O名家属进行陪护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陪护是否放心,是否能独立完成陪护工作,完成的护理质量如何,有什么不足,期待得到怎样的陪护等。

1.2结果

15例家属表示陪护素质低下,文化程度低,理解表达能力不够;11例家属表示陪护专业性操作不完善,对陪护工作不能放心;3例家属表示陪护有擅自离岗、偷懒的行为,工作缺乏积极性;38.3%的家属表示陪护工作比较完善,45.1%的家属表明陪护需要加强管理和培训。

2矛盾的起源

2.1素质低下陪护中的绝大部分为农村入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较低,7O以上的陪护为小学毕业以下,多无一技之长;流动性强,远离家乡,并且在农忙季节需返乡,此时病人必须重新更换陪护或另找人顶替;陪护可以随意拒绝患者,自主选择科室及病房来陪护,没有限制,缺乏管理;陪护多为流动人口,聘用的时间长短不一,由于他们熟悉病房的环境,陪护经常擅自离开病房、串病房或在病房中相互聚集、交谈嬉笑,破坏病房环境,干扰病人休息,影响了陪护质量,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由于陪护素质普遍较差,陪护时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堆放杂物,有的还吸烟、饮酒,难以有效的维持病室的清洁卫生。

2.2缺乏专业的培训神经外科的住院病人大多病情较重,甚至神志不清,家属焦虑重重,压力较大,需要有护理经验的专业陪护来照料患者,现阶段由于医院陪护队伍的培训与规范相对滞后,陪护的来源都是有原有陪护介绍,如陪护的同乡或家人朋友等。一般陪护人员经过简单的介绍和健康证明,无需经过专业卫生机构的筛选、卫生知识和一般护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就可就业上岗,由于缺乏系统培训和管理,这支陪护队伍绝大多数依靠积累经验来提高陪护质量,专业程度低下,局限于简单的喂食、擦身与更衣。

2.324小时陪护的现实性陪护一般24小时陪伴在病人身边,这是通常规定的,由于病人的病情危重,照料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如定时为病人翻身,烦躁病人的约束和看护,完成各项生活护理如协助进食、大小便、洗脸、洗脚和擦身等;由于家属急盼病人好转的心理,不管疲劳与否,时刻陪伴病人左右;而家属和陪护都必须保证一定时间的休息,但一部分家属认为出钱后,不管工作量大小,陪护就应该做好病人所有的照料工作,没有休息时间,此时患者家属与陪护之间就出现矛盾,甚至争吵,影响陪护质量,所以必须让家属理解陪护的工作,与陪护协商合理安排睡眠休息和吃饭时间,才能保证陪护的工作质量,促使陪护安心工作。

2.4缺乏沟通

2.4.1家属与陪护人员的沟通家属因为厌恶陪护人员素质低,言语不同,理解力差,懒得与他们交流沟通,加上不放心的心理状态,使家属与陪护的关系不融洽,两者之间配合减少,同时打消了陪护的工作积极性。

2.4.2护理人员与陪护人员的沟通护理人员常常忽略陪护的存在,认为陪护是家属的保姆,在重视对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指导外,未能及时和陪护进行交流,不重视陪护的作用,使陪护不能及时了解病人的疾病特点,而发生家属外出后实施错误护理行为的现象,因此护士在工作中重视与陪护的沟通,告知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可以提高陪护工作的正确性。

2.4.3护理人员与家属的沟通护士只注重开展治疗护理:[作本身的宣教,未能向家属提供陪护详细的相关信息,如责任范围、付费标准、饮食和睡眠,监督管理等,在家属和陪护发生矛盾时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失去了家属配合管理的机会。

3应对措施

3.1系统的管理培训根据职业陪护管理流程指导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着装,统一收费_l_。派专人对陪护进行管理,并承担组织继续教育、护理效果评价及相关知识的考核工作。每个科室的陪护应相对固定,由护理中心统一调配人员,有助于陪护了解病种的特性;护理部定期对本科室的专业陪护进行一般护理知识的讲座,如清洁洗手,卫生隔离知识、翻身的手法及图解,肢体的早期康复锻炼的方法等,把常见病例的观察护理知识编成小册子,挂在每个病室内,供陪护和患者家属阅读,使陪护者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够满足患者不同的需要,还有助于护士更加全面的监测患者的病情,节省出专业护理人员的精力,有资料显示,发生病情变化时,第一个发现苗头的人75以上是陪护人员l_2],陪护人员承担照料和监护的双重任务。定期组织陪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评定陪护资格,和工资挂钩,经常查访患者及家属,及时发现陪护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协商解决。

3.2细化的护理指导由于我国语系繁多的原因,不少陪护人员常会因没昕清护理人员的护理指导,或因为理解错误,引起护理行为的错误,所以必须明确、细化护理指导。专业护理人员既要向陪护人员交代需要干什么,还要讲清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干,强调操作细节,加深印象。护理人员定时监督检查陪护完成工作的情况,给予反馈和建议,必要时协助陪护共同解决问题。

3.3运用激励理论对陪护的管理激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采取某种刺激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并推动和控制人向着既有个人需要,又有组织目标需要而奋进的心理过程,是管理者调动人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采取经常检查陪护的在岗情况,工作的有效性,查看患者的卫生状况、皮肤的清洁和完整性,了解是否经常帮助病人擦洗身体、进食等,是否有效的管理患者的个人用药,有效的维持病房的清洁卫生等。通过检查结果,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给予表扬和批评,如设置陪护专栏,张贴优秀陪护的照片,宣传感人事迹,有利于陪护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形成陪护之间的竞争风气,有助于提高陪护群体的地位,使陪护自觉努力的工作。

3.4加强沟通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护士要告知家属陪护的付费标准,陪护的责任范围,如生活护理、饮食护理、部分心理护理、向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病情最新发展状况和帮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等,让家属清楚陪护的作用和义务。家属有权向陪护提出意见和建议,家属可向护士反馈对陪护的意见,护士应给予耐心的讲解疏通,获取理解,达成双方的共识。护士要帮助和理解陪护人员,及时告知患者的护理要点,尊重陪护的劳动成果,协调陪护和家属的关系,使陪护工作顺利开展,提高陪护的工作积极性。

4讨论

由于护理人员与病床的比例低等原因,住院患者的生活护理等相关工作由患者的家属或朋友以陪护身份承担,从而弥补医护人员的不足,陪护的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而专业陪护作为现阶段医院病房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在医院的体现,是患者家属与医院的共同需要,只有保证陪护质量才能使病人住的安心,家属走的放心,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鉴于专业陪护人员辅助护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加强辅助护理的技能培训,建立良好的配合管理机制,可以充分发挥陪护人员的作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上一篇:临床核医学护理防护措施 下一篇: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