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好是一种选择

时间:2022-10-16 05:33:55

拿到老同事刘和平送我她写的《60岁后怎么活》这本书,一看书名,就赞叹这是一本好书,因这是一个新的话题。当下关注老年问题的出版物不断涌现,但多倾向于寻医问药、养生保健等,而对于生活方式,尤其是心灵生活却鲜有问津。《60岁后怎么活》打破了这种局面。一上市就受到图书市场的青睐,不少年轻人到新华书店把这本书买来,作为礼物孝敬给父母。

写书,为解决60后现象

刘和平说,写这本书的想法要追溯到8年前了。那时她刚过5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朋友在一起总是会谈到老年尤其是退休以后的生活问题。一些退休前很有作为的人,在退休后却感觉生活没有意思,尤其是面临退休问题时的茫然让人感觉很痛心,这些现象耳濡目染,促使她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比较直接的诱发原因。三年前,中国老龄基金会举办一个有关老年心理研讨的论坛,刘和平写了一篇论文《中年空巢――一代中国人无奈的选择》,并获得一等奖。中国老龄基金会给刘和平打电话,说这个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建议她对这个问题继续研究下去。

四年前,刘和平退休了,也有了相对充裕的时间,她对老年问题不断关注。60岁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所以在退休前后出现茫然、不知所措,就好像是一列突然脱轨了的火车。这些问题中大部分都是有关精神层面的,特别是知识层次越高的人,对精神的需求越多。我们知道心灵是生命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绕过身体的,却未必能绕过心灵。刘和平想,老年研究对于养生保健问题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对于心灵的关注更不可或缺。这也就更坚定她要把本书的着眼点放在老年的心灵层面。

退休,追求“老有所为”

《60岁后怎么活》一书构思比较独特,先用案例介绍一位退休老人的快乐生活之道,然后又对这种生活之道做一番详细的介绍和解读,力求在事实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再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编排上,书中总共记述了14位老人的别样生活方式,在每一小节之后,紧接着是以搜索的形式出现相关资讯内容,由此告诉读者如果选择这种生活,需要做哪些准备,或者了解哪些知识。

书的第一章写了戚泉木和他的“百老讲师团”的故事。戚泉木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2000年初,他在多方努力下,成立了“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老年志愿者组织,至今已有600多名成员,他们很多人曾经赫赫有名,但是,为了一个“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共同宗旨,无论严寒酷暑,10年来坚持为200多万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举办了2500多场公益性德育讲座和德育演出。当记述了这些事迹之后,可能一些读者会对讲师团比较感兴趣,自己也想来参加或者筹办讲师团。接下来,本书以搜索的形式,把有关讲师团的相关资料呈现出来,包括国内外的现状,所做这些就是为了能够真正帮助读者解决问题。

刘和平感叹,退休后应选择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并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可能性。60岁是人的另一个成长期,从这时候开始,人必须“学会”生活,“学会”成长,此时所面对的是一个新的未知。当然,这种生活准确说是旧生活的新开始,这是新一轮的“蜕变”过程,只有对生活选择得好,才能活得好。

上一篇:被忽略的神器! Tt eSPORTS黑翼真鲨 下一篇:幻象冰龙谁与争锋,兽族双英残局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