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梁悬臂电动葫芦的安全整改

时间:2022-10-16 05:08:14

单梁悬臂电动葫芦的安全整改

摘要:电动葫芦是用来起吊重物的机械设备,配用在单梁、龙门、悬挂、悬臂等起重机上。是工厂、码头、仓库、货场、商店等常用的起重设备之一。如果吊车操作不当或者是使用的吊车存在缺陷,将会给我们的生产和操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针对我们厂吊车的吊钩防脱装置、电源断相失压保护装置及控制回路、起重量限制器安装的整改进行介绍和分析,加强了吊车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提高并保障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吊钩防脱、断相失压保护、起重量限制器、试重

中图分类号:TB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丰水厂各生产车间共安装了13台起重设备,起重量为0.5T-10T的单梁悬臂电动葫芦。自1997年投产以来,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吊车的控制电源为220V,控制手盒虽然绝缘,但在潮湿的天气操作吊车时有麻电的感觉,很不安全。吊钩没有防脱装置,起吊过程中钢丝绳很容易从吊钩脱出,很危险。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时,忽略了吊车的额定起重量,有把电动葫芦损坏的现象。为确保生产运行的安全,我们针对现有的问题,对全厂的吊车作了全面的整改。

一、吊钩安装防脱装置

我们厂的吊车设备比较老式,原出厂的吊钩没有配置防脱装置,有时在吊物件时,操作人员不留意钢丝绳单边脱出,起吊时物件倾斜或翻倒现象,虽没造成人员伤残事故,但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吊钩上焊接防脱装置,工程费用最低。但吊钩上不准焊接,同时也违反了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相关规定。因此只有更换带有防脱装置的吊钩。目前国内吊钩品牌很多,如果选择不当,也会带来质量问题。通过市场调查和对比,我们选用了国内知名品牌的江阴牌吊钩进安装。吊钩整改前后的对比:

整改前 整改后

二、电源断相失压保护装置

吊车的控制电源为220V,控制手盒虽然绝缘,但在潮湿的天气操作吊车时有麻电的感觉,很不安全。总电源电源开关是采用普通的漏电开关,控制电源是220V,没经变压器降压至人体安全电压处理。因此我们对吊车的控制和电源作了新的设计和整改。图示如下:

三、TCQ-M型起重量限制器的安装

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时,忽略了吊车的额定起重量,有将电动葫芦损坏的现象。为确保操作人员误吊不符合规定重量的物件,在钢丝绳上设计并安装了重量限制器。钢丝绳起重量限制器以 TCQ-M型 说明:

钢丝绳起重量限制器现场安装图片

3.1起重量限制器的概述

TCQ-M型 起重量限制器,是专门针对电动葫芦设计的新型起重量限制器,体积小,安装方便,价格便宜。在超载控制方面融入智能化处理技术,能够很好地消除电动葫芦在临界状态下吊重物时,由于冲击、晃动等因素引起的误报警和误动作现象。还增加了超次数累加记忆功能和额定起重量参数修正密码保护功能。

3.2主要技术参数

3.2.1.具有四位LED数码管显示。

3.2 .2.综合精度:+-5%(F.S)。

3.2.3.预报警:额定起重量的90%,断续声响,黄指示灯亮。

3.2. 4.超载控制点:额定起重量的105%,持续声响,红色指示灯亮,继电器动作;继电器具有超载自锁功能,只有当起重量减到一定值时,仪表才会自动解除控制。

3.2.5.继电器触点容量:AC250V、10A。

3.2.6.电源电压:AC380V+-10%、50HZ。

3.2.7.环境温度:-20℃~+90℃、95%RH。

3.2.8.传感器过载能力:额定容量的1.5倍。传感器的防护等级为IP65,仪表防护等级为IP44。

3.2.9.不能配分离的数显盒。

3.3工作原理

起重机起吊时的载荷由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检测,当起吊重物时,传递给传感器的压力(或拉力)使传感器(弹性体)发生微小变形,因此产生了与载荷成比例的电压信号。此时完成了由“重量”到“电压信号”的转变。由于受力产生的电压信号经过放之后,通过模数(A/D)转换把模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值,经微处理器的运算分析自理后,进行显示.如果超载则产生声光报警和超载控制信号,即继电器动作,从而切断起重机上升回路的电源,实现超载限制,避免危险发生。

3.4吊车的试重

3.4.1起升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起升、下降全过程中正常制动三次,起重量限制器不动作。

3.4.2保持载荷离地面100-200mm,无冲击继续加载至1.05倍的额定起重量检查是否先发出超载报警信号,然后切断上升方向动作,但机构可做下降方向运动。

总结

本次对全厂的单梁悬臂电动葫芦起重设备进行了吊钩、起重量限制器的安装、电源及控制回路的改进。提高了我厂操作人员在使用起重设备时的安全性,同时符合了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相关规定。

参考文艺献:1.TSG Q7014-2008 《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

2.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3.《电动葫芦使用说明书》

上一篇: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控制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