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银行实证对比分析

时间:2022-10-16 04:54:25

中美银行实证对比分析

摘要:我国上市银行作为一个独特的版块,在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浪潮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上市后,银行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商业银行上市,作为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银行抵抗风险能力的过程,无疑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势头。同时,银行上市,也意味着国际竞争、信息披露、规范运作等一系列压力。借鉴和吸取国内外优秀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将成为我国上市银行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将选取国内外两家具有代表意义的银行,交通银行和美国银行,通过分析两者五年的年报,分析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探究不同的风险管理架构,分析其内外部监管所面临的压力,从而探索适合中国上市银行风险管理完善的途径。

关键词:上市银行 风险管理 外部监管 内部控制

一、中美银行风险实证对比分析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巴塞尔协议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的具体特征,按照诱发风险的原因,将其分为八种风险分别是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一级战略风险。从重要性程度来看,主要讨论前四种风险。

(一)信用风险

截取交通银行和美国银行2010―2014年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中美两国上市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的控制情况。

由图1中可以看出,交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强于美国银行,从2010―2014年,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始终控制在2%以下,侧面反映了银行上市后经营更加谨慎,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坚守风险的发生。而美国银行虽然不良贷款率始终高于交通银行,但不良贷款率呈逐步递减状态,且在2010―2011、2012―2013两个跨度间降幅显著,说明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银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流动性风险

选取交通银行和美国银行2010―2014年相关的财务数据并计算其财务数据。

由图2可以看出,国际上对于上市银行的流动性比率一般要求大于25%,交通银行对于流动性比例的控制远远大于国际的要求,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两年趋势放缓也说明交通银行并不一味追求流动性比率的高低,而是寻求最佳安全与盈利的黄金点。

由图3可以看出,交通银行的存贷比大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而美国银行的存贷比则呈逐年上涨趋势,且从整体趋势来看,美国银行的存贷比显著高于交通银行,从而反映美国银行对于流动性的控制要好于交通银行。

(三)操作风险

依据基本指标法,银行持有的操作风险资本金等于其前3年总收入的平均值乘上一个固定比例(α),α为固定值15%。计算公式如下:

KBIA(交通银行)= 24458.65(百万元)KBIA(美国银行)= 12826.15(百万美元)

除去汇率因素的影响,交通银行所需的操作风险资本规模大约为美国银行的两倍。不过,基本指标采用银行前三年的收入来衡量,银行规模的大小成为制约因素,美国的银行规模整体大于交通银行,因此在具备一定的条件后,可以采用更高级的计量方法,诸如使用收入模型分析两个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不足带来的风险

资本充足率是一个衡量银行能否正常运营和发展重要的资本比率,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券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否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巴塞尔新协议中的计算公式为:

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2.5倍的操作风险资本)

截取交通银行和美国银行2010―2014年的财报数据,分析两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

由图4可以看出,交通银行和美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达到了新协议要求的8%以上,且相对来说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尤其对于美国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显著高于交通银行,加之我国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并不包括操作风险,侧面反映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同西方先进银行存在一定差距,有待加强。

(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市场风险中重要的风险,首先,利率一直处于不可预见的变化中;其次,利率的小幅调整对于银行的存贷款影响都比较大。

(3)汇率风险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可能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价值带来损失的风险,它是由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及银行表内外业务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原因造成的汇率风险源于包括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两大国际货币制度固定汇率风险较浮动汇率风险要小得多,浮动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大,所产生的汇率风险也难以度量,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将以汇率风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及建议

二、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分析上市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综合上述四种风险的实证分析,在信用风险方面,交通银行的控制要优于美国银行,不良贷款率始终处于一个较优的水平。在流动性风险方面,美国银行的存贷比显著高于交通银行且还有逐年优化的趋势。对于市场风险,两国银行均采用了VaR的在险价值分析。在操作风险方面,美国银行的内控要优我国于交通银行。

(一)对于外部监管

结合我国上市银行并非商业银行主体的具体国情,在借鉴伞形监管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首先,架构以银监会担当主体的主监管模式,同时建立和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其次,要改革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统一监管标准,解决上市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不统一的困境。必要时引入相关的事后惩戒制度,对于严重危害市场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更重要的是引入多方约束机制,强化客户以及社会中介机构对于上市银行的监督。

(二)对于内部控制

首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简化行政管理机构,缩短管理半径,提高行政效率;其次,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提高内部等级管理水平,完善分别授权和集体议事的制度。同时强化稽核监督作用,推行内部稽核特派员制度。具体而言,又可从市场、信用、流动性、操作等四个风险管理方面加强内部控制。

操作风险: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灵活运用严格系统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工具,更为及时有效地处理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实施一致性管理和集中管理,结合现代化的量化时段处理风险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交叉运用多种限额,确保控制力度和准确性。同时借鉴美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审核方式,将操作风险纳入其衡量范围,进一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

信用风险:在强化审慎的信贷审核系统同时,有效放权给相关的部门管理人员,培养人员的高素质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在维持不良贷款率低于2%的水平下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放贷效率和审核力度,将资金及时有效过渡到社会的光明产业中去。

流动性风险:借鉴美国对于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模式。在保证银行流动性资产能应付客户需求的同时,更为准确和积极地投放资金到相关领域,防止贷款的期限错配,使流动性比率控制在一个更为稳定适宜的水准。

银行存在的各种风险之间并非互相孤立,银行应当设立组合管理的目标和限定风险的范围以确定风险得到充分发散,加强风险的系统性管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静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和实证分析[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6).

[2] 陈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内部控制[J].经济与管理,2003.

[3] 王庆华.加强金融监管和完善银行风险管理[J].管理世界,2000(9).

[4] 熬雪.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5).

[5] 汪建峰.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务[J].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5(7).

[6] 张晓朴.人民币汇率的理论与模型[J].经济研究,1999.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科技发展对策 下一篇:高新技术企业涉税风险及其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