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术期治疗

时间:2022-10-16 04:49:54

乳腺纤维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术期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手术的必要性及其围术期治疗。方法:就我院近2年来400例乳腺纤维瘤病例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加以总结探讨。结果:手术是治疗乳腺纤维瘤唯一有效的方法,正确地处理可降低围术期切口感染率,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结论: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效果好,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感染切口的治愈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b)-192-01

现将我院近2年来400例乳腺纤维瘤病例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2008年我院门诊行乳腺纤维瘤手术的400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男性1例,女性399例;年龄16~54岁,中位年龄35岁;既往有手术史者67例;哺乳期患者40例;绝经期患者8例。

1.2病因[1]

女性肿瘤的发病率甚高,近年来亦有上升趋势,良性肿瘤中以乳腺纤维瘤最多见,约占良性肿瘤的3/4[2]。本病产生的原因是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性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量或质的异常有关。雌性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所以纤维瘤发生于卵巢功能期。除肿块外,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生长缓慢,无疼痛,质似硬橡皮球样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乳腺纤维瘤虽属良性,癌变可能性相对小,但有肉瘤变可能,故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纤维瘤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妊娠可使纤维瘤增大,所以在妊娠前或妊娠后发现的纤维瘤都应当手术切除。应将肿瘤连同其包膜整块切除,以周围包裹少量正常乳腺组织为宜,肿块必须做常规病理检查。

1.3 病理[3]

1.3.1肉眼所见肿瘤通常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少数尚属早期包膜不完整或不清楚,肿瘤包膜为质硬的纤维膜,肿瘤实质韧,切面呈瘤实质边缘外翻状,当腺上皮较多时,质地软,有黏液感,可见小颗粒状轻微隆起;纤维成分较多时,呈灰白色,质地硬韧、当间质出现黏液变或水肿时,可见切面带有光泽,黏滑,质脆,瘤间出现大小不等的裂隙。

1.3.2 镜下所见腺上皮和结缔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根据增生比例不同分为腺病、腺纤维瘤、纤维腺瘤三种类型。

1.4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超声等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1.5防治

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乳腺纤维瘤手术难度不大,在门诊即可完成,但术后感染却时有发生,对此笔者总结出了一些防治切口感染的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1.5.1预防①手术细致,充分止血,防止活动性出血。术中对于血运差的、部分游离的脂肪尽量清除,防止因过度挤压、牵拉造成脂肪液化、坏死。②对于手术时间长、局部创伤大、创腔大的要进行抗生素局部封闭、冲洗,必要时放置引流。③术后局部加压包扎24 h,要松紧适宜、牢靠,既要保证敷料固定和压迫止血,又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组织缺血、低氧造成组织继发性损伤,不利于愈合。④早期换药,保持切口干燥。

1.5.2感染切口处理[4]①保护感染部位,避免局部受压,适当限制活动或加以固定,以免感染范围扩大。②理疗与外用药物应用。炎症早期,可局部热敷,或用微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或局限。局部理疗时应注意,理疗机与创面的距离及温度调节,以避免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表皮烧伤[5]。③全身支持疗法,治疗感染发生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等。④切口愈合良好的,腔内少量积液的,不需处理[6];切口愈合良好的,腔内积液较多,可行静脉留置针负压引流,局部加压包扎;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渗出的,可延长拆线时间,靠近切口边缘放置硅胶引流,创腔要用抗生素局部冲洗、封闭。

2 结果

400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肿瘤,手术感染率为12%,感染切口平均治愈时间为2周。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共同构成的良性肿瘤,其发生与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作用的反应性过高有关。对于乳腺纤维瘤恶变,近年来有报道,及早手术是防治纤维瘤的有效途径。由于乳腺纤维手术对美的要求较高,一般选择切口要求小,隐蔽性强,术后瘢痕小。而乳腺腺体组织较深,瘤体的位置相对较深,这就使得手术增加了难度,造成了口小腔大,遗留无效腔,易造成切口感染,容易出现长期不愈,而愈后表面易出现凹陷、扭曲、瘢痕增生,影响美观,以上述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就医费用。

[参考文献]

[1]王钟富.现代实用疾病诊疗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57-358.

[2]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34-337.

[3]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8-1620.

[4]吴文溪.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5-160.

[5]陈非,梅伟.乳腺癌术后并发症103例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3):348-351.

[6]孙宁东,李峻,郭徐林.外伤的外科治疗及对策[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8,2(3):359-362.

(收稿日期:2009-08-04)

上一篇:李宁:判决“癌魔”的医界“法官” 下一篇:特制导管插入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3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