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勾勒品牌国际路线

时间:2022-10-16 04:43:39

走出去勾勒品牌国际路线

5月17日,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带领7家北京优秀服装品牌,赴新加坡考察,一则看看爱慕、李宁等企业在新加坡的发展,学习经验;二则观看海外市场,为本土企业寻找“走出去”的路线。

灌木期的起点

从200年前的欧洲,到100多年前的美国,再到最近50年的日本,接下来的50年,中国市场正在以其巨大的潜在势能成为全球商业瞩目的焦点和品牌兵家必争之地。未来50年,中国在哪里?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战略思路来平稳我们的脚步,而这个思路的起点,正在我们的脚下:中国的服装产业现在在哪里?从OEM到自主品牌我们站在哪个位置上?

从中国的产业生态环境来看,OEM是服装产业的野草期,这一时期服装产业的门槛很低,各种服装加工企业就像野草一样迅速蔓延,虽然看起来很繁盛,但是整体水平不高、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含量很低,没有自主品牌;与之相对,品牌发展是服装产业的乔木期,这一时期的服装企业就像乔木一样,不一定很庞杂,但是都已形成自己的品牌,可以独立撑起自己的一片市场天空,整个产业实现了资源的优势集中;而我们现在则正处在这两者之间的灌木期,一些企业开始做品牌,但还没有形成规模。

全球化的品牌发展和虚拟经营时代的到来,正在赋予我们一个新的成长机会。在这个新的发展时代,成长的准则不再是加法,而是减法和乘法――通过母体分离实现虚拟经营,把重点转移到品牌塑造上;通过品牌效应实现附加值的几何增长,踏足价值链的最高端。这正是中国服装企业下一步的方向与动力。

走出国门 制造变创造

出门行走总是需要一张地图来寻找路线,中国服装产业的品牌战略在迈出第一步时,亦需要一份全球化背景下的服装产业地图来考察中国品牌与国际市场的距离。

现在,中国巨大的市场潜能和惊人的发展速度,使世人有理由把目光聚焦东方。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度已将各国的服装品牌带入一个前所未遇的生态世界,中国的本土优势、资源优势正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转化,多年来“中国制造”的积累已经为“中国创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方的这个生产大国已经准备好在新一轮的生态变迁中实现崛起。他人做嫁衣很多年,中国的企业迫切地希望打响自己的品牌,迫切地希望走出国门彰显“中国魅力”,却不知真正的大牌是没有国界的,是不突出原产地概念的。中国品牌的真正崛起是弱化表面化的中国特征,把中国元素和谐地根植于世界潮流之中。品牌无国界,市场才能无疆界。

在新加坡这个经济发达的小国上,最豪华的赌场+商场的金莎酒店,我们可以看到130平米的爱慕旗舰店及玛斯菲尔旗舰店;乌节路商圈,体育巨头李宁屹立其中。李宁位于新加坡的这家旗舰店,还强化了客户体验。“羽毛球爱好者们将有机会拥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羽毛球运动服以及林丹、陈金和鲍春来等头号种子选手使用的一流球拍。在店内还能感受到的另一独特体验就是球拍穿弦及租赁服务。为了确保产品的满意度,客户可以租用球拍试用。”李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国的品牌来到新加坡,开始总是受到“歧视”,在他们的眼中,中国品牌还是原来的抄袭与跟风,人们来到店中,不管多么喜欢服装的设计,一听到“made in china”,立刻摇头转身就走。爱慕,中国顶级的内衣品牌,在新加坡的商场,开始时却只拥有小小的几个展架,也许就是在那时,在他们的心中,已经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中国服装品牌而奋斗。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中国的三家品牌销售额层层上升,各大高端市场都会有他们的身影。

无论在哪个国家,当一个品牌的故事能“抓住”当地人的感性细胞,使当地人喜欢倾听并津津乐道,也就说明,这个品牌已经在当地人心中占据了相当高的“品牌位置”。所谓“向国际进军”,不只是将店面开在世界某处,而是真正达到所开之地与品牌之间的“精神共勉”和“心灵共通”,当那个地方的人对身边的中国品牌“视如己出”,通向国际的那扇门才算真正敞开。

“身未动,心已远”是旅游卫视的经典广告词,用在这里,一方面想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给出一种谋略、一份完整路线图;另一方面,也借旅游的轻松心态带出一种坦然的态度――中国服装产业的品牌之路大可看作一次轻松而充实的旅行,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地增强思想力与执行力,功到自然成。

上一篇:路彬彬快乐地传递价值 下一篇:劳伦斯.许让世界记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