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羊腿/笋江月色

时间:2022-10-16 04:42:38

烤羊腿

烤羊腿是蒙古大草原传统风味食品之一,也是蒙古族人民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

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的。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羊进食。后来人们逐渐发现羊最好吃的部位是后腿,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单独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味道更加鲜美,食用方便,烤羊腿遂逐渐代替了烤整羊。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形、色、味、鲜集于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烤羊腿之所以后来走出蒙古大草原,成为中华大地全民青睐的风味,与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有关。

成吉思汗当年东征西伐期间,既运筹帷幄于中军,又身先士卒于沙场,军务十分繁忙。掌管伙食的官员看在眼里,心里盘算着如何既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能多休息一会儿,又让他吃饱吃好,不影响健康。经过再三考虑,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烤羊腿。

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无暇留意这些,只是一边处理军务,一边吃食。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有一次,成吉思汗在处理军务时遇到个难题,遂站起身来在中军帐里走动,不经意中向盘子里一瞥,才发现盘子里盛的不是烤全羊,而是条羊腿,这时他才知道原来他每天吃得津津有味的是烤羊腿,于是逢人便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以后,凡是军中举行聚餐或宴会,成吉思汗总要吩咐上烤羊腿。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烤羊腿由于菜形美观,颜色褐红,肉质酥烂,味道香醇,色美肉嫩,浓香外溢,佐酒下饭,老少皆宜,逐渐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

制作流程

原料:带骨羊后腿,绍酒,精盐,酱油,五香料,胡椒粉,葱段,姜段,桂皮,大料,花椒盐。

做法:

1.将带骨羊后腿放入容器,加入绍酒、精盐、酱油、五香料(由砂仁、豆蔻、山奈、白芷、肉桂碾末拌匀而成)、胡椒粉、桂皮、大料、葱段、姜段,腌制24小时。

2.将腌好的羊腿放烤盘上入炉烤熟,出炉,盛盘上桌,带花椒盐。

成品特点:羊腿形整,颜色红润,酥烂醇香,滋味鲜美,回味悠长。

笋江月色

“笋江月色”是福建泉州地区的一道品牌菜。

此菜出于景物的想象:晋江下游流经泉州南郊一段水域,由于岸边有北宋以前的文物石笋,故又称笋江。

十五月圆夜,泛舟笋江,是老泉州人的一大乐事。古时,中秋佳节的笋江月夜有三大特色。

上一篇:巧食篮中蛋 健康常相伴/老来瘦就能老来寿? 下一篇:素烧鹅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