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积分显成效 共建美丽小山村

时间:2022-10-16 04:31:15

环保积分显成效 共建美丽小山村

在北京市密云区,有这样一个秉承保水富民理念、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积极落实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保裕岭村。保峪岭村是冯家峪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白马关河东岸、密云水库北侧入库口,村域面积11.89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90%以上的土地在水库一级圈和155米高程线以内。全村共有269户490余口,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订单农业、板栗、民俗旅游和流水养鱼。

建设美丽乡村

启动环境提升工程

2014年底,按照镇里提出的“垃圾分类减量化、零排放”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保峪岭村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建设美丽乡村 幸福保峪岭”环境提升工程。如何开展环境提升工程,村领导引导村民们集思广益,从最基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处理工作抓起。通过分析,在全村每年产生的120多吨生活垃圾中,炉灰、渣土、残枝败叶等大约占70%,其它如建筑垃圾、厨余垃圾、其余垃圾分别在10%。

启动环境提升工程,引导村民们积极有效地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活动,首先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其次是建立健全良好的保障机制。村“两委”经过核计,决定利用每年村集体的经济盈余和镇里的环境建设奖励资金,通过探索、实行“环保积分”奖惩机制,引导村民们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减量化和“门前三包”工作。通过宣传引导,提高村民们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自觉意识,形成保持环境卫生的一项常态化机制,让“环保行动”真正动起来。然而通过实践,村民们虽然认识到了垃圾减量化的意义,但落实在行动上还不够细化,突出表现在“粗放式”分类,即各家各户把分好类的垃圾又倒在了村里集中设置的大垃圾桶里,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制定“环保积分”制度

确保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环保积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获得相对应的分值。保峪岭村利用“攒”积分的形式,不仅创新了环保公益行为的趣味性,而且有效调动了村民们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保峪岭村制定的环境卫生考核评比办法即“环保积分”制度规定,对垃圾分类细、“门前三包”干净整洁、视上交废旧电池、白色垃圾、衣物等数量,给予积分奖励,分值为0.5-25分不等;对乱堆乱放、乱倒垃圾、垃圾分类不细、牲畜管理不到位等情形予以扣分,分值为2-50分不等。

“环保积分”制度的考核工作由村环境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共计9人)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两委”干部、村民组长、环卫队长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全村环境提升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考核方案;定期对各家各户垃圾分类开展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评分、督促整改等工作。各家各户的垃圾分类、垃圾减量情况由村保洁员回收垃圾时进行考核登记,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抽查;各家各户的积分情况每月向全体村民公示,确保公开公正。据统计,“环保积分”制度实施以来,村民们月平均积分60个(1个积分等值人民币1元),可在村内的超市换购价值60元的生活用品。

推行垃圾流程化处理

确保水源保护区生态

前端的垃圾分类落到了实处,只是做好垃圾减量化工作的第一步,还需要严格把控垃圾处理流程。保峪岭村通过对垃圾处理流程的控制,解决了清运不及时影响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源等脏乱差问题。

垃圾流程化作业采取户分类-村初步收集处理-镇运输-区终极处理的全套运行模式。一是户分类减量:村委会为各家各户配备了垃圾分类桶,要求建筑(渣土炉灰)、厨余垃圾、废旧衣物、电池、灯管、塑料、白色有害垃圾等分类投放;二是村收集进行初级处理:村保洁员每3天到各家各户回收垃圾,收集后运送到村里指定的堆放点。建筑(渣土炉灰)统一运往远离河道、公路且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指定地点进行填埋、覆土、绿化;三是镇运输:废旧衣物、电池、灯管、白色有害垃圾等由村集体定期回收,集中运送到镇垃圾中转站(镇政府定期运往区垃圾填埋场)。厨余垃圾集中运送到一级保护圈外的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降解处理;四是区终极处理:通过填埋、焚烧、降解等手段,对垃圾进行最后处理。垃圾流程化作业层级清晰,流程化管理、全程无缝隙对接优势明显。

环保意识提升

促“美丽乡村”靓丽起来

保峪岭村实行的“环保积分”制度对垃圾分类、垃圾减量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村“两委”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工作,村干部、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增长。

通过实行“环保积分”制度,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每月一次公示的各家各户的环保积分情况犹如一面镜子,积分奖惩一目了然,那些因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的村民看到公示时感到“很没面子”,很快改变了不良习惯,不仅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有的还成了活动的监督者,“我分类、我光荣”成为了村民们的自觉行为。村民郭满起说:“以前,我们家的垃圾都是倒在村里的大垃圾桶里,哪儿有什么垃圾分类的意识。现在我认识到,只要大伙儿齐动手,人人参与,爱护我们的家园,环境就会得到改善。环境改善了,受益的是全体村民。”

通过实行“环保积分”制度,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做得更为精细。村民们说,分条、分步搞好分类、减量赢积分的过程,使各家各户更清楚自家中哪些是“垃圾”?这些“垃圾”如何回收处理,从而更加积极地将自家的垃圾回收利用,倾倒的垃圾明显减少。据统计,实行“环保积分”制度后,全村每月统一清运的垃圾已由原来的10余吨降至不到2吨,垃圾清扫清运的成本明显下降。

村民们得到实惠

环境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

1个积分等值于1元人民币,其力度可见村“两委”对环境提升工程的重视程度。村民们通过垃圾分类积分,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生活用品,切实得到了实惠。村民郭天发开心地说:“不用掏钱,每个月的积分就够一个月生活用品的开销了。”此外,环境提升工程的实施还强化了村保洁员的装备,增加了公益性就业岗位,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

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吸引了更多的城里人来这里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步伐不断加快。村民郭秀娟说:“从我们村往西是黑龙潭景区,往东有云峰山等景区,保峪岭村恰好位于东西景区的必经之地。我们把村容村貌维护好了,做好民俗旅游接待工作,民俗户的旅游收入就会一天比一天好!”

实践表明,“环保积分”制度是保峪岭村推进、落实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这项工作的有力推动首先是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是村“两委”重视,干部、党员带头示范,村民们在参与中看到也享受到了环境干净整洁带来的村容村貌的变化,得到了实惠,最终固化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机制,可谓小活动带动了村民们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小举动改变了小山村的大环境。

记者相信,在开展、推进环境提升工程的过程中,保峪岭村家家静、路路洁、村村静,美丽环境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这里休闲度假,提高保峪岭村的知名度。

上一篇:钟南山:顺应自然最健康 下一篇:史蒂芬·伊瑟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