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签的起源

时间:2022-10-16 04:19:35

牙签的起源

牙签,古亦称“嚼杨木”,或“嚼杨枝”。施耐庵水浒序即有“进盘飨,嚼杨木”一语。所谓“嚼杨木”,就是饭后用牙签剔牙的意思。

杨枝净齿,源出西域。法显《佛国记》有云:“沙祗国南门道东,佛在此嚼杨枝,刺土中即生。”有学者指出,“嚼”字在此当做“削”解。《隋书・真腊传》载:“每旦洗澡,以杨枝净齿,又读经咒……食罢,还用杨枝净齿,又读经咒。”“杨枝净齿”,有人说是剔牙,也有人说是刷牙。且不论它究竟是什么,它都是随佛教东传到中土的。它随佛教东来,又随佛教东去,传入日本。在日语中称牙签为“妻杨枝”。据说,牙签属于东方文化,西方使用牙签较晚。英国在16世纪末,还把牙签当做稀奇的东西。莎士比亚的《无事自扰》中有这样的语句:“我愿从亚洲最远的地带给你取一根牙签。”在莎翁的其它三四出戏里也提到牙签,认为那是“旅行家”的标记。

梁实秋先生在《牙签》一文中对牙签做了种种考证之后,结论是牙签源于东方,可却不始于我国,因而十分感慨地说:“我们发明了罗盘、火药、印刷术。没有发明牙签剔牙!”(《梁实秋散文》)其实,牙签在黄河文化中出现并不比在恒河文化中晚,而是更早。晋人陆云给其兄陆机的信中曾说,他去了魏国故都邺,在那里见到了曹公器物。有剔齿签。还说,今以一枚寄兄。显然,曹操是喜欢剔牙的。可惜,《三国演义》作者刻画曹操的形象未提及这一点。否则,写他在官渡之战时,一筹莫展,不住地剔牙,牙签用了一根又一根,不是很有意思吗?

牙签,考古发现的比文献记载的更古老。1954年,在洛阳市中州路的一座编号为2717的古墓里出土一铜器,器内藏有双齿的骨质餐叉,还有八枚骨质牙签。出土时,仍用织物包裹着。这些牙签形若针状,顶部平钝。尖端锋锐。长约5.8~6.9厘米。这是战国早期的遗物。从而可知。先秦人早在距今两千三四百年以前就有剔牙的风习了。更有趣的是,考古学家在殷人的头骨上发现有的有“剔牙痕迹”,且形成“光滑浅槽”(《安阳殷墟头骨研究》)。同时代的骨质的、牙雕的类似牙签的东西,则多有发现。其锋端菲薄若刃,其刃之厚与那剔痕相接,几乎天衣无缝!

事实表明,大概早在佛祖降世普渡众生以前,创造了黄河青铜文化的先民已有了千年的剔牙史。但是,我却不认为牙签在世间的起源是一元的,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的先民吃肉时塞了牙,都会用指甲去抠一抠。或以草木棍去剔一剔。牙签在何处使用最早,这无关重要。晚些时候,也用不着遗憾;早上几千年,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它已是一种世界性的饮食风习。在中华烹饪史上也应给以注意,予以一席之地了。

牙签,在餐具中似是必备之物。故在筵席间,多有放置。然而,它的世家似乎少为食家所注意。君不见,食家们碰杯把盏之际,往往大谈世界风味、古今食经、几大菜系、各地名点,却少有人谈及这小小牙签,或以为其物小,其质微,不值一提?其实,牙签也体现着饮食文化,而且是个文化之谜。甚至它的“国籍”、“名称”、“历史”,都是有待研究的。

上一篇:古籍点心趣话 下一篇:形体调适健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