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间:2022-10-16 04:17:43

试论民族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是在广泛内陆地区,还是在各民族地区,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参与,都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中华文化的孕育”、“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民族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民族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民族文化;和谐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92-01

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孕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我国现有56个民族,现在中国各民族都是共创中华的主体。在各民族共创中化的历史过程中,汉族在其中发挥了核心的,主导的作用。这是因为,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族在历史上人口最多,活动地区的生存条件最优越,地域最广大,经济生活发展水平和政治文化发展水平最高,因而就在整个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总体上来讲,始终起着核心的,主导的作用。对这一点,人们的认识从来是一致的。汉族是共创中华的主体,其他民族同样也是共创中华的主体。但从历史上到现在,对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这一历史事实,特别是对各少数民族也是共创中华的主体这一历史实际,有许多人认识不到,认识不足。同时,过去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少数民族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文学艺术方面,如古代鲜卑族的《敕勒歌》、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彝族的《阿诗玛》、满足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都是不朽的文学作品。除此之外,在科学技术和建筑学方面的作品中也不难看到,少数民族民族在中华文化的孕育进程中不朽的贡献,以致能证明中华文化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创造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显然不能忽略少数民族文化的作用与地位,而且是从科学的、发展的角度去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价值所在。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的理解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三、民族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我们在上一段简单介绍了中华文化的主体及各民族对共创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笔者认为,构建社会足以和谐社会要求先进的民族文化来促进社会和谐。当然,民族文化也有落后的,我们不能去扁面的理解,更不能忽略落后的民族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很显然,落后的民族文化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阻碍本民族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以至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一定的阻力。目前,我国已进入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时代。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氛围,就必须进行多元多样的先进文化建设,以文化的交流与选择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先进文化建设的诉求。先进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方面,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是辩证的关系。我们可简单理解为:第一,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第二,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确立以和谐为宗旨的道德评判体系;此外,发展先进文化,也有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础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我们今天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和思想基础。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阶层间日益呈现出分化的倾向,社会矛盾进一步复杂化。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弘扬民族文化,正确把握民族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10.15

[2]马克思,恩格斯著《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9

[3]金炳镐著《民族理论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

[4]吴仕民著《中国民族理论新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7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上一篇:近年国内杰斐逊思想研究综述 下一篇:浅谈学校教育与心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