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建筑设计美学研究

时间:2022-10-16 03:27:54

教堂建筑设计美学研究

[摘 要]基督教堂是世界建筑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领域。从某种角度讲,每一座教堂不仅是特定城市的的历史记忆,它更是一座座净化心灵的精神圣殿。基督教堂的造型、色彩、空间及每一个构筑物细节都流露出特定的文化意义,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艺术角度,教堂建筑在整个人类建筑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无疑是显著并不可或缺的。本文以青岛江苏路教堂为例,阐述了教堂建筑的历史文脉、形制内容及设计美学特征,期待从城市历史及城市文化保护的角度,唤醒社会对城市精神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并进一步思考历史与生活、文化与城市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历史 教堂建筑 青岛

中图分类号:TU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46-01

游走于教堂中,也许是在经受艺术的熏陶,也许是在接受宗教的洗礼,不管怎么样,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远离世俗的喧嚣。教堂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着很多深刻的内容,其中有美的启示、心灵的盼望、生活的喜乐……一些奥秘,一些智慧,一些复杂的感受,令人寻味。真正伟大的艺术,不怕你看,不怕你批判,不怕淘汰,不怕各样言论来诋毁它,因为它本身的价值就是伟大心灵的表达。

一、 教堂的雏形----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记时所设立的会幕

在比设立会幕的时代更早之前,也就是亚伯拉罕时代,是没有设立会幕的,只是筑坛献祭,到了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时候就出现了会幕;在到了以色列民在迦南成立国家之后,当时的国王所罗门建造圣殿;一直到了耶稣的时代,圣殿慢慢地成为会堂;直到今天,会堂也就是今天的教堂。

《圣经》中对圣殿的描述,最早是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所建造的会幕说起的。因应历史与宗教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讲会幕是移动的圣殿,圣殿是更加坚固的会幕。

据《圣经》的记载,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那个时代所设置的会幕一共有三层。最外面的一层被称之为“外院”在这一层中分别设置了祭坛和洗濯盆。中间的一层则被称之为“圣所”,在这一层中分别设置了香炉、金灯台和陈设饼的桌,只有身为祭司的人才允许进入到里面,最内层就是"至圣所”,放有约柜、施恩座和基路伯,只有大祭司一年进入一次。?会幕的详情在出埃及记25章到最后,圣殿的详情则在列王记上5到8章[1]。

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会幕是具有非凡的意义的,在其中的每一样物件都有喻意,其中的金灯台预表主是世界的光,照亮世界。香坛则是代表圣徒的祷告。洗濯盆是预表主用水将我们洗清洁。总之,整个会幕是可以动的,以色列民无论到哪里,会幕也就会跟着到哪里。换句话说,就是让神成为人民生活的焦点。所以以色列民天天赞美神,时时赞美神,也就不在乎是在教堂、圣殿还是在会幕、旷野之中了,重要是让神在我们的心中,他与我们同在,而不是圣殿或者教堂用什么材料建成的。

当以色列人民刚刚从埃及出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建造圣殿,不过却在神的指示下,建造了一个简单的会幕。最初的会幕并不太大,并且是随时准备迁移的,与现在的大教堂的规模无法相比。不过,即使如此,会幕却彰显了神对人的最核心的旨意。

随后,直到到了耶稣的时代,基督教开始传入欧洲、亚洲等等世界各地。保罗是最早将基督教传给非犹太人群的使徒,这样世界各地非犹太人群得以在耶稣基督的怀抱中得享安息,很大一部分是保罗所付出的工价。让原本犹太人独享耶稣的怀抱,向全世界打开了。

二、基督教传入中国

基督教曾四次传入我国,基督教其实早在唐代就已经传入中国,当时的唐太宗实行开放政策,使得基督宗教第一次入华传播,其教堂建筑特征是采用中国佛教庙宇的形制。在盛唐之初时称“景教”实系基督教聂斯托里派[2], 但是当时景教过于依附唐朝的政权和道儒佛三大宗教,并没有在自己机要真理上向下扎根,所以随着唐朝的灭亡,景教也不复存在。

第二次是传入中国是在在元代,据考古发现基督教在元代的发展体系很是健全。从历史遗迹考证和文献研究发现,当时的基督教教堂的建筑形式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建造了十字寺天主教堂。但是最终基督教也没有摆脱终结的命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没有融入于中国的文化意识。

16世纪中,基督教第三次进入我国,明末天主教的耶稣会士才叩开了中国的大门。第四次是在19世纪西方各国又借着不平等的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传教的权利,基督宗教在澳门得到发展后,再次进入中国内地,。

三、基督教建筑在中国的影响与发展――以青岛江苏路基督教堂为例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主要媒介,中西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在中国再次出现基督教建筑。 在中国整个建筑界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而这也开启了中国近代第十九个世纪以来“中西”建筑思想交融的新浪潮。

江苏路15号基督教堂是青岛市建筑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历史价值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是一个典型的城堡风格的德国村庄的教堂,它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主持设计的,在德国有一座教堂跟青岛江苏路教堂是出自同一图纸的,不幸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青岛这座德式教堂就更加显得珍贵。

从教堂的小广场的设计到教堂塔楼的艺术处理不难看出罗克格受到希特(Camillo Sitte,1843―1903年)学说的影响。希特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师法自然,师法古人。希特认为建筑物应该是自然而然、一点一点地生长起来的,建筑物的外观越自然就越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并且认为这种自然的外观具有一种如画的特征[3]。因此教堂在与基地地形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处理上取得十分成功的谐调,并且沿江苏路与远处的小青岛形成了对景,成为周围环境的控制景观节点。

整个建筑立面造心强调其绿色折线试弧状塔尖,并以其作为构图中心。??墙面底部的地方,采用的是青岛盛产的未经打磨的高凸蘑菇石,处理形式为深凹缝嵌边,厚重的花岗岩垒砌的墙基凝重粗犷,令人倍感建筑之雄厚。

在门窗方面,是有四扇铁门构成,门是黑色的,在圣经中,黑色代表着死亡和肉体。也就说信靠耶稣的人必须用信心去经历耶稣的死,舍弃肉体的和罪的辖制,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有四扇门的样式完全相同,且墙面的形式则各有差异,其中三扇门位于开阔的墙上,并且墙上有不同数量的条状窗,数字分别一、三、四。1、3和4在圣经中也有很深刻的意义。所以教堂建筑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有很深刻的含义,罗克格把自己的信仰融入在这一砖一瓦之中。虽然我们无法更加完整的理解关于罗克格的全部,但其设计美学法则所坚持的、所表述的一切,却给青岛这座城市和这座城市的历史增加了不可磨灭的光辉。

四、结语

建筑,让我们在物质与心灵间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关系。这是一种价值观,反映了城市的价值、历史的价值与人的心灵价值。当然,这一切与历史有关、与城市有关、与建筑有关、与文化及我们的心灵有关。因此原由,物质的表象不完全能够用来去表达伟大的设计作品的一切。就像青岛基督教堂,就像青岛,让我们思考的更多。

上一篇:校园网网络升级优化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