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16 02:50:16

对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思考

枸杞为荒漠生态条件下多年生落叶灌木,我国西北地区是主要种植区和分布区。在世界枸杞资源分布中,柴达木盆地是野生枸杞资源的集中分布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条野生枸杞资源分布区。其果实红艳剔透,十分诱人,分红果枸杞、黄果枸杞和黑果枸杞三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多糖和酮类等有效活性成分,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很高,是我国西北地区待开发的重要特色资源之一。在《中医药典》中占有重要地位,收录中明确指出是我国药食同源重要药材之一。随着人们对它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度开发研究,相信枸杞产业发展将在生态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个方面发挥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枸杞产业发展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枸杞产业发展的拉动基础组成,主要为医药应用,保健品、食品应用和对外出口三个方面,以内需为主,缺口仍然很大。与2006年国内枸杞干果总产比较缺口8.9万吨,与2008年比较缺口3―5万吨。按此计算,今后在现有面积的基础上,扩增面积要达到30―50万亩,全国枸杞生产面积达到150―200万亩,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医药应用方面:一是作为名贵中药材,经数百年的验证,具有滋肝补肾、生津益气、健脑润肺、治虚安详、祛风明目、降脂除劳等功效。在传统医药方面,直接以枸杞为成分或主成分的中药配方用量,每年在8万吨左右,占全国产量的80%。可以看出枸杞内需的主市场仍在国内。二是以枸杞为原料的新药品开发。近年来,随着对枸杞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层次开发,枸杞在促进大脑发育、预防动脉硬化、慢性肝炎治疗、糖尿病、肺结核及多种癌症康复中疗效明显。这些新发现和新用途,更加拓宽了枸杞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使枸杞需求量进一步提高。

保健品(食品)开发应用方面:以枸杞为原料的保健品开发,是产业化链条进一步延伸的一个方面。在我国枸杞作为药食两用历史悠久,传统研究和现代研究都证明枸杞具有滋阴益阳、延年益寿的独特功效。枸杞直接食用或配合食用都能起到增强体魄、益气强壮的作用。在此方面,宁夏是我国枸杞精深加工的中心和龙头示范省份。经多次考察,枸杞保健品及食品已发展到枸杞酒类、枸杞多糖类、枸杞茶类、枸杞饮料类、枸杞油类、枸杞粉类、枸杞软糖类、枸杞蔬菜类系列,产业品种已达到141种。每年就地转化升值加工的枸杞原料量达4―5万吨,拥有市场潜力。以枸杞原浆浓缩汁系列产品为例,海西州乃至全省超市中还不多见,说明加工规模还不大,市场潜力容量很大。另一点是枸杞保健品及食品开发产业推动枸杞生产产业发展的力量仍然很大,2009年枸杞原浆浓缩汁国内价格仍在高价位运行,每吨销售价仍然维持在7万元以上,与生产成本比较,每吨仍有3―4万元的高位价差。充分说明特色资源深度开发和产业化链条的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外出口方面:抓住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是我国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欧美乃至世界市场对枸杞的需求,枸杞逐渐由传统亚洲和华裔市场进入西方主流社会,拓展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市场,其独特而丰富的营养保健功效在西方国家逐渐得到证实和认可。金融危机以来,迫使枸杞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升级和与国外市场准入质量标准,得到了充分认识和重视,对外出口的枸杞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在此方面拉动能力,国外市场将是国内市场数倍。2008年宁夏枸杞及其制品出口货值达1213万美元,同比增长25.18%。

二、国内外枸杞产业的发展及金融危机以来对我们的警示

在这方面,枸杞产业是中国的产业,我国在全球枸杞资源分布上占主导地位,枸杞资源种类及分布量上,是资源种类丰富,面积存量第一。世界上除我国以外,只有朝鲜和北美零星分布着枸杞野生资源。同时我国对枸杞驯化种植,品种选育及利用认识历史悠久。在国内外枸杞产业发展上,我国是主要栽培区和产业开发带动的发展区。栽培品种选育上,宁夏选育已进入大面积生产应用品种有宁杞1号、宁杞2号、宁杞3号。柴达木盆地枸杞新品种选育攻关已全面启动和实施。不久,在我国枸杞产业发展品种支持上,将是宁杞品种和柴达木枸杞为主。枸杞利用开发上,我国已发展到对枸杞根、茎、叶的开发利用。除果实外,根、皮、叶都含有大量人体必需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例如:叶中提取的枸杞黄酮、生物多酚物质;根皮生产的贵重药材地骨皮。枸杞种植面积上,中心分布区是宁夏中卫80万亩,青海柴达木盆地14.32万亩,其他省份是甘肃、河北、新疆、内蒙古。国内面积总量在120万亩左右。枸杞精深加工上,全国以宁夏为中心,支撑枸杞产业发展的深加工产业企业集群达到100多个。柴达木盆地枸杞产业发展的深加工链条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已建成和试产成功年产8000吨柴达木枸杞、白刺果浓缩汁生产线,将大幅提高柴达木枸杞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牧民增收。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枸杞产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冲击。特别表现在枸杞干果制品出口上。2007年我国共有11批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枸杞干果,因其农残问题被美国FDA拒绝入境。2008年由于美国对中国枸杞采取高标准限制,作为我国枸杞出口最大省份宁夏,对美出口的枸杞干果及其制品为零。这些问题反映的突出点和集中点是枸杞农残和枸杞出口质量的高标准限制。如不重视和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枸杞产业的发展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金融危机困境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目标。首先是抛弃国内无公害生产方式,向国际标准的生产方式有机化方向发展,其次是以质量安全生产高标准为目标,加强生产技术升级,最终目标达到农残无检出。

三、枸杞产业发展对促进海西农牧业实现“海西速度”的作用

在海西广大农牧区实现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海西速度”,关键点是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使人均收入增速大幅提高,增收大幅增长。这个速度增长值起码不能低于20%,甚至更高。

海西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基本情况是:格尔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5218元,州内平均为4095元,2008年全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61.2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北京地区人均纯收入7374元(2008年1―7月份人均收入)。而且北京地区农民纯收入由“生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大块组成。与之比较除收入组成单一外,在全国水平之下,全省水平之上远远低于北京地区的水平,更不能和经济发达地区比较。

而发展枸杞种植的地区则大不一样。宁夏中卫地区枸杞种植亩纯收入在4100元,为种植小麦收入的5-6倍。2008年都兰县诺木洪地区和格尔木地区平均情况为1-3年内的枸杞亩纯收入平均在1300-2000元之间,4年后进入盛果期的枸杞,每年亩收入达9600,除去成本后收入可达7800元左右。

与柴达木盆地春小麦、油菜、马铃薯广泛种植的大田作物比较,发展枸杞种植的亩收入增收变化十分明显。可概括为“收入高且稳定、积极性高发展快”。海西州枸杞发展中心地带诺木洪地区枸杞发展的农业结构调整量已达到100%,麦类、油料类、薯类三大作物完全退出了种植。在该地区种植枸杞逐年效益递增情况为:枸杞种植亩投入第一年2500元和第二年以后2016元无变化时,种植后1-2年内收入低于麦、油、薯类作物,从第三年至第十年间,亩收入大大高于春小麦、油菜和马铃薯。与春小麦比较,亩增收逐年递增范围在2936-12384元间;与春油菜比较,亩增收逐年递增范围在2284-11934元间;与马铃薯比较,亩增收逐年递增范围在2384-11384元间。枸杞第五年至第六年的亩收入峰值可达到15984元。

发展枸杞另一显著作用是节水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发展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是盆地农业发展关键领域之一,现有水资源约束条件刚性限制着海西州农业面积的扩增,而发展节水旱生特色植物资源,能够较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在需水次数上,幼年枸杞年需水次数在3-4次,成年枸杞2-3次,较春小麦6次水比较可减少一半。亩需水量上,春小麦全年平均780吨,枸杞全年428吨,较之比较节水352吨,采用灌滴结合,全年仅需218吨。吨水效益上,春小麦(按500公斤/亩计算)每吨水可产生效益1.04元,而枸杞(按300公斤/亩计算)每吨水可产生效益20元。

以上数据表明,枸杞产业发展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拉动效果十分显著。如果以北京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374元为赶超标准,诺木洪宗加镇、格尔木市大格勒乡,现人均枸杞种植面积为1.2亩,进入盛果期后仅需一年就可达到北京水平。

四、柴达木枸杞质量的优势性和市场地位

柴达木枸杞优势主要表现在产地环境优势和内在品质优势两方面。在市场中的地位,可概括为宁杞占据市场,柴达木枸杞占据品质。柴达木枸杞干果是国内枸杞干果中的上品。

从产地环境质量上看。宁杞是我国枸杞传统产地,在枸杞发展历史和开发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枸杞产量和销量长期占据国内市场。但由于忽视对产地环境保护,长期使用和无限制使用高毒农药,使产地环境中土体水体遭到严重破坏,有害物质积累超标,达不到无公害环境标准。产区中枸杞病虫害达31种,而柴达木枸杞产区病虫害,据青海大学植保所严林教授的调查只有4种,而且都是原生性的,输入性暂无发现。加上生产发展历史较短和十分重视产地环境保护,产地环境质量达到了有机标准,甚至超过了有机标准。2007年以来,宁夏枸杞进入国际市场后,主要反映的问题是农残问题困扰和产地环境质量下降的困扰。枸杞作物大宗中药材在国内消费和出口消费中出现的农残问题,必然会成为国内外政府和医药界的高度关注,加上国内抗病虫选育和生物防治等针对性研究课题滞后,寻觅新产区、新品牌、新品质是必然选择。

从内在品质上看,柴达木盆地除产地环境洁净外,还具有宁夏无法拥有的独特气候优势。利于干物质积累的温差,宁夏在8℃-10℃间,柴达木盆地可达到12℃-15℃间。由于这一独特气候优势,柴达木枸杞有效内含物质和营养价值普遍高于国内其它产区,代表着我国枸杞最优质产区和对外贸易交流中品质宣传介绍的基准数据,其中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枸杞黄酮和枸杞多糖比异地同类产品高出一倍之多,成为国内争购的名品。

从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支撑优势上看。柴达木盆地拥有红果枸杞、黄果枸杞和黑果枸杞的种质资源,而且分布广、种类多、品质好、资源量大,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枸杞育种材料基因库。目前黑果枸杞改良和选育,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易采收和果皮薄不易加工这两个方面。同时还存在对它认识不够,研究盲区空白多,成分含量的不可知性待进一步发现。由于柴达木盆地内枸杞资源类型丰富,支撑了枸杞选育的基本条件。黑果枸杞将是我国枸杞产业发展的又一类型,它的特色性和独特性更能发挥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五、做大做强柴达木枸杞产业的思路

柴杞产业的发展壮大,就是要使柴达木盆地发展成为我国枸杞产业的新基地。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学习和借鉴枸杞产业发展强省宁夏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认真总结吸取金融危机以来对枸杞产业发展带来的教训,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和发展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柴达木枸杞产业的发展。

(一)加强科研育种创新,培育柴达木枸杞新品种,使柴达木枸杞品种更加适合市场要求和盆地种植。柴达木枸杞新品种选育有很好的种质资源基础,这是其他省份不具备的条件。大果型枸杞是市场欢迎和宁杞品种发展的特点,柴达木枸杞选育首先不能低于这个标准。目前国内枸杞以红果枸杞类型为主,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要注意抓住枸杞果色类型这个空挡,加强科研攻关,培育其它果色类型的枸杞新品种,使之成为我国枸杞产业发展的又一特色品种和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支柱性品种,同时注重柴达木枸杞抗性育种的突破,为质量安全生产夯实品种基础。

(二)高度认识和重视产地环境保护,使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第一层次产地环境成为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质量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产地环境质量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有它的保证就失去了按日本标准、美国标准、欧盟标准组织生产的基础。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已清楚看到国外市场经常用农产品质量问题设障,强制性强迫农产品生产国出口国按他们制定的标准进行生产,虽苛刻但对我们农业生产技术和方式升级很有好处。产地环境质量处在农业生产第一环节,它的农业有害物质污染是很难修复的,柴达木枸杞发展必须重视和抓好这一方面工作。

(三)标准化生产使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壮大各个环节都有高标准的技术规程,打造中国最优质枸杞产区。首先要转变生产技术方式,向国际大力提倡的有机化技术方式转变,才能经得住国外市场准入条件的考验。同时也是增加柴达木枸杞进入市场要价定价的生产技术保证。其次是制定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中各个环节中的技术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并强制性应用和实施。第三是加强对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知识宣传和教育。第四是加强柴达木盆地有机化栽培技术体系规程研究。第五是做好柴达木枸杞有机认证工作。

(四)大力提高柴达木枸杞知名度,不断发展和开拓柴达木枸杞市场,为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打好市场基础。主要建设内容是产地品牌、柴达木枸杞干果及其制品系列品牌和柴达木枸杞地理标志的申报和相关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政企联合建设和打造柴达木枸杞文化,大力提高国内外柴达木枸杞品牌的市场效应和知名度。充分认识品牌化在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各环节中的作用,要立足于“品牌是一种责任,品牌是一种承诺”的建设思想,把品牌作为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长期性任务来抓,使品牌在促进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应用。

(五)大力建设、支持和引进柴达木枸杞加工企业,使柴达木枸杞产业走向更大的市场。主要任务是通过招商引进、立项建设等途径使枸杞产业发展利益最大化、产品多样化,来保证柴达木枸杞种植规模的适度扩张,使枸杞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柴达木枸杞产业走向更大的市场。

(六)加强和普及枸杞农合组织建设,建立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基层技术服务组织和营销组织。核心是建设与生产紧密相连,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与市场紧密相连,与自身发展紧密相连,群众大力支持拥护的专业化多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就地就近、及时有效开展枸杞种植自身需要的各类服务。主要任务目标是技术上服务到位,营销上解决价格信息不对称和建立稳定营销网络,使农民利益最大化。

(七)以柴达木产地环境为基础,建设驰名中外的柴达木枸杞有机化生产基地。柴达木枸杞发展的环境质量是建设有机化生产基地的前提,发展劳动密集型有机生产方式,完全符合国内外人们的消费准则,完全能与国际上倡导的生产方式接轨和融合。国内无公害生产方式,只是我国农产品向高标准生产方式转变中过渡性的生产方式,在国外不被认可,属污染类生产方式。柴达木枸杞有机化发展基于以下几点:(1)有机农产品市场巨大。据有关资料介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160亿元,2015年将达到248亿-594亿元,巨大需求是有机农产品发展的根本基础。(2)有机农业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农产品比较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据江苏扬州市有机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2007年和2008年有机稻谷亩均净利润分别高达433.74和941.38元,比普通稻麦两季合计利润高560.73和997.04元。有机农产品生产要求特别强调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对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3)有机农业可以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生产。有机农产品生产需要大量有机肥,可促进农业、畜牧业、农村新能源间的循环发展,而农作物秸秆直接利用,还田于农业,可达到低排生产。我国秸秆年产量每年7亿吨,折合成标准煤约3.5亿吨,若全部利用可以减排8.5亿吨二氧化碳。

(八)开发枸杞高端产品,建设自己的精深加工企业。在抓好柴达木枸杞初级生产环节后,建设自己的枸杞精深加工企业是最主要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作用是开发高端产品使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有别于宁夏枸杞产业,形成两地枸杞加工产业产品上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不形成恶性竞争。主要有两点:一是充分依靠和联合国内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加工技术研究院(所)技术支持,为柴达木枸杞精深加工服务。二是要充分挖掘对枸杞新发现、新用途产品的开发,形成高端产品开发技术和开发技术工艺。使枸杞开发的高端产品成为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又一支柱性领域。

(九)建设强有力的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国内外销售网络。建立营销网络是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必经环节。现阶段海西州枸杞外销力量主要靠宁夏。价格和销量受控于人,同时并存高端价格和需求量信息的盲区,中间环节较多,国内外直销公司和厂家的基本组成还不清楚,这是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短腿”,不利于柴达木枸杞产业走向更大的市场。建设自己的营销网络,它的重要性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解决价格高端区盲点,建设柴达木枸杞要价和定价的权力,为柴达木枸杞生产区广大农牧民收入负责。(2)了解和依靠国外市场终端区的各种信息,不断加强和指导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十)列入林业生态建设范围之内,确保农民利益。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生态建设和保护区之一,荒漠化治理需要优良适地适生的树种。枸杞具有经济作用和生态作用双重性。在生态建设方面,防风固沙效果十分显著,耐瘠薄耐干旱气候适应性强。在农业方面要发挥高效经济作用,为农区农民增收服务;在林业方面要发挥重要生态作用,为生态建设服务。要将枸杞作为退耕还林工作主要任务来抓,列入生态林建设范围之内,可使枸杞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可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以解决自然灾害、无收入等情况下损失补贴。特别是枸杞新植地区农民1-2年内收入低情况下补贴和保障,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作者系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

上一篇: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下一篇: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