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绘画的空间自由翱翔

时间:2022-10-16 02:03:15

让幼儿在绘画的空间自由翱翔

【摘要】 美术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它对培养幼儿的情感、观察力、积极性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特殊兴趣。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几点做法:一、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珍视可贵的童心。二、教师在绘画过程中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三、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正面评价幼儿作品。四、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评价作品当中来。

【关键词】 想象;因势利导;赏识

涂涂抹抹是每个孩子都喜欢和经历过的,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在幼小的孩子心中,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呢?无论是孩子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流露出的是孩子眼中的“真实”世界,他们观察和表现外界事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无法理解成人讲授的技巧与规则。因而幼儿需要表现的主要不应该是绘画技巧,而是幼儿自身的感受和情感,那么,如何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我认为应该着眼于以下三方面:

一、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珍视可贵的童心

幼儿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让幼儿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显然有悖于童心的,他们的绘画过程是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因而,孩子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天上,太阳、白云画在地上,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比如说:“你怎么回事,别的都画的好好的,偏偏画上个黑太阳”,这样你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扑灭了求异思维的火花,而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态,可以借此机会让幼儿了解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墨镜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随即教师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就会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对孩子想象力的肯定,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错位组合,从而萌发想象意识。

在中班的一次美术活动中,我让孩子画出母亲这个他们最亲近和熟悉的人物,大多数孩子都会把妈妈画的很漂亮,尽管她可能有骇人的血盆大口,歪曲的脸,仙人掌般的头发,也是他们对妈妈最朴实的联想。一个女孩在她的画上有一堆堆小山般的突起物,“这是什么?”我问,女孩说:“是妈妈,我抬头时就看见她的肚子。”你瞧,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多么朴实,我们应该珍视这份童心,让更多的孩子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尽情地泼墨挥毫,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在绘画过程中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

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所以要针对性地适当给予指导。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把自己想到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的过程中,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导、要求幼儿,急于让幼儿学会写实地表现和掌握技能是不可取的,而应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当幼儿感到需要时教给幼儿一些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会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审美情趣、能力、作画技能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指引,如欣欣喜欢临摹范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是她作画优点,也许是女孩的天性——爱美的缘故吧!不管什么画面都喜欢画上翩翩起舞的蝴蝶,争奇斗艳的花朵,我在赞赏她良好的作画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她联系生活经验,拓宽思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诸如:“哇!这么漂亮的大轮船在海洋里谁来欢迎它呢?”“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这么快乐?”“他们在干什么?”……慢慢地她的思路开阔了,添画能力也提高了。

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干预,强调创造的过程,注意幼儿的情感体验,与孩子多交流,善于观察,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指导,教给孩子技能技巧,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三、学会赏识——巧评幼儿作品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的像不像、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在一次美术观摩活动中,教师拿出两幅画说了两句评价的话:“瞧,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这幅画画得不错吧!”。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绘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图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这幅画展现了暴风雨即将要来临的景象,乌云、东倒西歪的树、大块的黑色……从画中,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作这幅画时烦闷的心情。

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去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我认为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做到以下两点:

1.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正面评价幼儿作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他们由此更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

2.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评价作品当中来。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也可以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作品。这样,幼儿不仅得到了满足,产生了,而且受到了激励。

孩子绘画就像一面镜子,明明白白地映照出他们的思想和心态,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看法。作为幼儿教师,应正确把握幼儿的心理发展,敏感地找到教育的定位点,不要以成人为中心。那些刻板的模仿和干扰,只会使幼儿变得小心翼翼而带有功利性地去迎合成人的意愿,从而失去自主的人格。教育应顺应孩子这种天真活泼情感的表现,使幼儿成为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让他们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愉快地进行创作、表现,画出他们心中的画。

上一篇:关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下一篇:浅谈课堂整合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