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康桥浅浅唱

时间:2022-10-16 01:13:31

是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飘逸;

是他,“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的洒脱;

也是他,“翩翩的在空际云游”的逍遥。

喜欢徐志摩,或许还有他一生对爱、自由和美的执着追求、不舍不弃。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不是么,以他一生对“飞翔”理想的执着追求,甚至以他传奇般的,预言兑现式地死于“鸟形机器”的炸碎的人生结局,不都印证了他“想飞”的愿望么。

他真的飞走了。

总觉得徐志摩的爱情是浪漫的,但有太多的遗憾,更别说与林徽因的一段经历,太苦。

张幼仪端庄秀美,上进心强,在事业上有追求、有成就,但在所爱的人面前缺乏自尊,在感情上是懦弱的,永远得不到徐志摩的爱,是典型的旧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陆小曼与张幼仪恰恰相反,在感情上有勇气,不爱则已,一爱不休。

为了徐志摩,不顾社会、家庭的重重压力,坚决离婚,追求“自由的爱情”。

可惜徐志摩的单纯、浪漫、不擅驾驭,与陆小曼的任性、现实、挥霍无度,使他们的幸福不能久长。

尤其可悲的是,由于陆小曼的挥霍无度,徐志摩也不得不面对经济的压力,甚至导致借贷度日。

小曼终日与烟为伴,在感情上也背叛了徐志摩,渐渐失却了初相识时的俏皮和光彩,也终枉了《爱眉小札》的款款情深。

而林徽因,应就是徐志摩追求的“灵魂之伴侣”吧。

确实,林徽因是与众不同的,她天生丽质,气韵高雅,至情至性,多才多艺,十七岁便与徐志摩一见如故,但终于没有选择徐志摩。浅薄的我总认为林徽因不选择徐志摩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尊师敬父,梁启超与林长民的交情极深,也早暗许了子女的婚约;恻忍之心,梁思成在关键时刻出了车祸、落下了残疾;舆论压力,徐志摩已婚,张幼仪又是出了名的贤惠。更重要的是,林徽因确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她已预知与徐志摩一起只能是精神恋爱,在艺术与生活之间,总还有一些难以逾越的东西。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悲剧婚姻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播出,曾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尤以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先生的反应最大。

确实,《人间四月天》只是一部电视剧,一个故事,你不能要求一部电视剧,一个浪漫故事,给你此外更多的东西。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真正关系永远是一个迷。

我宁愿相信他们没有相爱过,就让一厢情愿的徐志摩枉死于赶赴北京的旅途吧。

可是,那一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是为了参加林徽因的演讲而坐的飞机,志摩死后,林徽因敢把飞机上的一块残骸挂在卧室的墙上,直到逝世,是她对志摩的真挚,何尝不是对世人的一种坦白?

如果连这样的真情都理解不了,对金岳霖为了她而终身不娶,逐林木而居,怕更要以为非人间之事了。

林徽因临终前,她要求并第一次见到了张幼仪,却什么话都没说,我愿不相信那是为了忏悔,宁愿相信那是对徐志摩的最后自白。

徐志摩一生追求自由和美,“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率性任情,一生不曾放弃过。

他想做诗便做一手好诗,并为新诗创立新格;他想写散文便把散文写得淋漓尽致出类拨萃;想恋爱便爱得昏天黑地无所顾忌,“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他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复杂的友情,他与陆小曼的浪漫婚恋,他与泰戈尔等世界文化名人的交往,他在剑桥、北大的经历,及至他的骤然消失,那灵动奔放的无羁的一生,都令人为之神往,穷一生的光景也想不透。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又到十一月,这突如其来的寒风让人猝不及防。

在这初冬,不禁又想那梦中才见的康桥,和那云端浅浅的吟唱……

(指导老师:南桑)

上一篇:作文开头最易打动阅卷者的妙招 下一篇:胖子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