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点滴引产40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6 01:02:04

缩宫素点滴引产400例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241-01

【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点滴引产的安全性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选择妊娠41-41+6周需行引产的孕妇800例,随机分成两组,引产组400例由专人进行缩宫素点滴引产,对照组400例等待自然临产,比较两组的难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论:缩宫素点滴引产不增加难产率,是一种实用又安全的引产方法。

【关键词】缩宫素引产 宫颈成熟度

近年来,国内各医院剖宫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个别医院已达40%[1]。同时文献[2]表明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必须加强围产期监护与管理,提高产科质量,不能光靠增加剖宫产率来解决。据报道发达国家有引产率上升的趋势,而同期围产儿死亡率逐渐下降。缩宫素点滴引产是最常用的方法,我们对400例缩宫素引产的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缩宫素点滴引产的安全性及相关问题。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待产室接受缩宫素点滴引产者400例,孕41-41+6周,由专人观察产程进展,监测宫缩,听胎儿心率及测量血压。所有孕妇均无临产症兆。并选择同期自然临产者400例为对照组。

1.2 方法:引产前准备,引产千军进行胎心监护(NST)检查,均行骨盆测量,除外头盆不称。引产过程:用5%的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调好滴速,一般6~8滴/min开始,然后用1ml注射器准确吸取2.5?加入液体中,摇匀,视宫缩强弱进行调整。通常不超过40-50滴/min。每15min按等差级数的比例增加滴速,直至最佳的有效宫缩(每10min3次宫缩,每次持续40-60s),其间以胎心监护仪监测宫缩及胎心变化,临产后按对照组接受相应的产程处理。

标准:以Bishop评分判定宫颈成熟度,最高分10-13份;引产4h内开始规律宫缩,进入产程,或停止点滴后24h内临产为引产成功。引产时间达4h时,浓度达1.5%30滴(30m2?/min)仍无有效宫缩,连续2天后临产为引产失效。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及产科情况:引产组的年龄范围20-36岁。产次:初产327例,经产73例,宫颈成熟262例。对照组的年龄范围20-36岁。产次:初产348例,经产52例,宫颈成熟400例。两组的一般情况基本相同:两组产科条件比较,对照组优于引产组。

2.2 引产组引产指征:宫颈评分及成功率引产指征:400例均为受孕41周以上。宫颈评分78分者引产成功率100%(218/218);评分5-8分引产成功率为68.7%(103/150),失败率为31.3%(47/150);<5者,失败率为100%(32/32)

2.3 两组分娩方式:引产组:自然分娩300例,胎吸15例,剖宫产85例;对照组:自然分娩301例,胎吸14例,剖宫产83例。两组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两组胎儿宫内窘迫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均为9例,其中自然分娩,胎吸助产及剖宫产率各9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 两组产后出血级新生儿窒息:引产组平均出血量(200ml)多于对照组(180ml),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为2.75%(11/400),新生儿窒息率均为4.75%(19/400)无差异,表明缩宫素点滴引产并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2.6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引产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为3320g(2600~4400g),对照组平均体质量为3330g(2600~4300g),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不影响两者难产率的比较。

讨论

3.1 宫颈成熟的重要性:宫颈成熟度可直接影响缩宫素点滴的成败。高危妊娠:如宫颈不成熟,引产失败后的剖宫产率可达50%[3]。按Bishop评分标准,最高分可达10-13分,Trei-dman等证实宫颈评分>8分者,在400例引产组中宫颈评分>8分的,218例均引产成功,5-8分的,103例中失败率为31.3%,<5分的,32例均失败。虽然剖宫产指征中有胎儿,脐带,胎盘等因素,不能将剖宫产全归于宫颈不成熟所致,但从侧面也反映出宫颈不成熟可使引产失败后的剖宫产率升高。在对照组中其宫颈成熟度均>8分,而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无显著性。因两组在剖宫产指征上差异没有显著性,故在宫颈成熟度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上两组无法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缩宫素点滴引产成功宫颈成熟是提前。但分娩是个复杂的过程,同时受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2 缩宫素的作用及选择:缩宫素是p肽激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除了受缩宫素浓度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与子宫缩宫素受体量有关。在产程早期,子宫肌和蜕膜上的受体结合作用于恭敬,使之成熟,并作用于子宫体而加强宫缩。可见缩宫素有促进宫颈成熟及促子宫收缩作用。在孕末期,其优势尤为明显。正因为其引产效果肯定,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母婴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除外头盆不称后进行。目前巨大儿增多,充分估计胎儿大小尤为重要。只要选择合适病例,在适宜的时机进行缩宫素引产还是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的。

3.3 缩宫素引产的发展:随着检测手段的增多,使缩宫素引产变的方便,安全及规范化,它主要具有三性:可调性、可检测性及可控制性。可调性是指通过输液泵给药,可以准确,及时调整缩宫素的浓度,脉冲式静滴注更符合子宫收缩的生理状态,达到理想的引产效果,改变了以往人工调整滴速,达到有效浓度迟缓,不准确的状况。可监测性是指在引产过程中,输液泵反应药物滴速及用量,胎儿监护仪可描记出宫缩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胎儿的变化,监测引产的效果和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可控性是指静脉给药可便于控制,一旦宫缩过强或强直宫缩,胎儿宫内窘迫等发生,可立即停止,减慢滴速或给药调整治疗。

缩宫素点滴引产的效果是肯定的,尤其结合新的检测手段应用,使缩宫素点滴变得更方便,安全。由于此方法不增加难产率,对母婴的影响与自然临产者无差异,故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齐玉珍 马仁萍 缩宫素引产的临床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2010.2(5)

[3] 付金红 李广军 催产素静脉点滴在236例催产及引产中的应用分析 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

上一篇:探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采用更昔洛韦加胸腺肽联... 下一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