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生长激素对17例青春晚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6 01:01:02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17例青春晚期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是指出生体重和身长均在正常范围,但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同地区儿童2个标准差(SD)或以上,外周血生长激素激发峰值>10μg/L,目前尚无法明确病因的匀称性矮小。近年来,国内对青春期前的ISS患儿给予生长激素治疗已有较多研究[1,2],疗效肯定;但对于青春后期ISS儿童的治疗尚缺乏经验。现对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的17例青春后期矮小儿童进行生长观察、分析,以评价rhGH对青春后期ISS儿童的疗效。

关键词:重组人生长激素青春晚期特发性矮小症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54-02

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是指出生体重和身长均在正常范围,但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同地区儿童2个标准差(SD)或以上,外周血生长激素激发峰值>10μg/L,目前尚无法明确病因的匀称性矮小。近年来,国内对青春期前的ISS患儿给予生长激素治疗已有较多研究[1,2],疗效肯定;但对于青春后期ISS儿童的治疗尚缺乏经验。现对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的17例青春后期矮小儿童进行生长观察、分析,以评价rhGH对青春后期ISS儿童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对象。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7例青春后期矮小儿童,男20例,年龄(13.5±0.7)岁,身高(147.8±2.3)cm,G3~4期,骨龄13.5~15岁;女17例,年龄(11.9±1.4)岁,身高(139.2±2.4)cm,均初潮后1~3月,骨龄12.5~13.5岁。所有患儿青春发育处于TannerⅢ~Ⅳ期。

1.2入选标准。均符合ISS的诊断[3]:①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平均身高-2SD以上(身高标准采用2005年中国城区0~18岁儿童身高标准化生长曲线)。②两种药物(胰岛素、左旋多巴)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10ng/ml。③骨龄(bone age,BA)与年龄相仿,且排除小于胎龄儿、各系统器质性疾患、内分泌、遗传代谢病、染色体疾病等已知病因;垂体MRI除外垂体肿瘤等疾病,一般实验室检查无异常。④既往无使用rhGH的历史,无糖尿病及肿瘤家族史。

1.3分组标准。按家长是否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在年龄与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2方法

2.1治疗方法。每晚睡前皮下注射rhGH(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初始剂量为0.15IU/(kg・d),每月据身高增长情况给予调整剂量,最高为0.20IU/(kg・d),疗程6个月。

2.2观察及随访指标。记录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每个月的身高,体重,性征等,1、3、6月检查血糖、甲状腺功能、IGF-1等,6月复查骨龄及肝肾功能1次。比较6个月后两组的身高、生长速率(GV),骨龄/年龄(BA)/CA),预测成人身高(PAH)。身高、体重测量采用同一工具,由同一人同一时间操作。BA由专人评定,采用GP法;成年身高预测采用BP法[4]。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以P

4结果

4.1生长效应。治疗组GV由治疗前(4.26±1.32)cm/y提高到(8.24±1.45)cm/y,HtSDSCA由-2.38±0.51增至-1.67±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GV与HtSDSCA增加,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而对照组前后自身比较,各项参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B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2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口服左甲状腺素片1个月后复查正常。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5讨论

ISS是儿童矮小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身材矮小儿童的60%~80%[1]。2003年6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内分泌代谢委员会批准可大剂量、长期使用rhGHISS患儿,其安全性问题与用于其他适应证无差别[5]。文献报道,rhGH是一个耐受性较好,严重不良反应较少的治疗药物[6]。近年来,rhGH治疗青春期前ISS患儿,已取得明显疗效,而对于青春后期的患儿来说,患儿的生长已从快速期转入缓慢期,很多家长都是到孩子生长速率明显减缓时才就诊,此时骨骺已趋愈合,身高增长潜力十分有限,生长激素对该类患儿是否有效,国内报道较少。有研究发现,ISS患儿血清生长激素(GH)结合蛋白水平下降,提示可能存在GH受体水平缺陷,GH受体突变或信号传递异常可造成对GH部分不敏感[7]。通过超水平GH对受体加强刺激,使肝脏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增多,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发育,促使骨生长[8]。

本研究对17例处于TannerⅢ~Ⅳ期的患儿给予生长激素治疗,初始剂量为0.15IU/(kg・d),每月据身高增长情况给予调整剂量,最高为0.20IU/(kg・d),疗程6个月;并与同期未给予任何治疗的患儿比较,发现患儿的年生长速率及HtSDSCA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预测终身高增加约3-4cm,而患儿骨龄无明显加速,考虑至少6个月的rhGH治疗对对青春后期ISS患儿有促生长作用。本观察治疗发现对该类患儿,家属应用生长激素的积极性高,依从性较好,在明确告知疗效不肯定,预期的费用,潜在风险、副作用,并请家属签字后给予的生长激素剂量偏大,17例患儿中100%用量达到0.18IU/(kg・d)有12例患儿最后生长激素用量达0.20IU/(kg・d)。经每月严密随访,短期观察发现对该类患儿大剂量生长激素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较短,需进一步随访观察予以证实。

参考文献

[1]Rosa EM,Kramer C,Castro I.Association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intimamedia thickeness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measured on ultrasonography[J].Arq Bras Cardiol,2003,80(6):589-592

[2]侯凌,罗小平,杜敏联,等.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临床评价[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48-52

[3] Salerno M,Balestrieri B,Matrecano E,et al.Abnormal GH receptor signaling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8)

上一篇:我想做妈妈的妈妈 下一篇:探析药品零加成后对于公立医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