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经济舱综合征怎么办等

时间:2022-10-16 12:16:33

遇上经济舱综合征怎么办等

老么问:遇上经济舱综合征该怎么办?

结论: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应提前预防。

曹雁答:经济舱综合征又称深静脉血栓(DVT)。是由于乘客长时间坐在拥挤的机舱中,空气低压、低氧、水分变少,乘客胃肠胀气、腹内压升高,下肢血液循环变慢,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和静脉血流瘀滞,从而诱发深静脉血栓栓塞。当飞机到达,下机活动后,脱落的静脉栓子随着全身血液循环流到心脏或肺部时,就会引发严重的疾病。

既然长时间乘坐飞机有发生如此严重疾病的隐患,我们应该怎样来预防它呢?首先,乘坐长途飞机时,乘客应尽量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和鞋子,有条件的乘客可以穿特制的弹力长筒袜,或佩戴便携式下肢循环改善装置。在飞机上多饮水、果汁或者牛奶,补充机体水分,但不包含酒精和咖啡饮料。还有研究表明,在志愿者喝下一大杯柠檬汁后,他们自身的血液循环相比之前加快了19%,所以也有专家建议每5个小时饮用一杯柠檬汁,以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经常改变坐姿,避免交叉腿及膝关节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在预订机票时,可以尽量订购靠近走道的座位,经常起身活动活动,伸展身体。如果您没有禁忌症,那么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考虑服用一片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或皮下注射一支低分子肝素,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曹雁 新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

陈晨问:挖鼻孔会危及生命吗?

结论:绝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挖鼻孔不好看也的确有损健康,但要许多少见条件凑一起才可能导致死亡。

周小二答:不少人都有挖鼻孔的小动作,不管人前人后或是承认与否,用手指从鼻腔里掏点什么出来总能带来点莫名的满足感。但要是有人告诉你“挖鼻孔时,指甲携带的病毒和细菌残留在鼻腔,鼻黏膜遭受机械刺激易引起鼻内炎症,因鼻部处于面部危险三角区内,还有可能危及生命”,这话能信吗?当做健康建议可以一听,视挖鼻孔如畏途就不必了。

鼻腔是我们呼吸道的一部分,空气经过时,其中携带的颗粒物被鼻毛拦住,被鼻腔表面黏膜分泌的黏液吸附,靠近口腔的黏液会被黏膜表面的纤毛送往咽喉部位吞掉或是咳出去,其余的通通往鼻孔送,够快量够大的形成鼻涕,至于半路上水分蒸发凝成块状的,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鼻屎啦。

挖鼻孔能有多大害处呢?最主要的还是增加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我们的手并不是无菌的,一段时间不洗的话有个几十万微生物在上面也不稀奇,研究也显示手是普通感冒和流感传播的重要一环。不过要说致命也没那么容易,毕竟从挖鼻孔到细菌侵袭成功到感染,从感染到颅内感染,到致命严重感染,最后到死亡都是机会事件,毕竟人手上没有那么多强力的致病微生物,它们也没那么容易击穿屏障,挖鼻孔的糟糕程度大致和便后饭前不洗手持平,对卫生条件相对良好的大城市人来说,没那么容易死。(周小二 超心动图医师)

藤村问:听说房颤是慢性杀手,有那么严重吗?

结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梅举答:房颤,全名心房颤动,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而显著提高。什么是“房颤”:心脏的结构像一座拥有四个房间的两层楼,下面的“房间”我们叫心室,上面两个“房间”叫心房(右边是右房,左边是左房)。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组织叫窦房结,这是控制整个心脏跳动的司令部,它像萤火虫那样规律、整齐地发放生物电来控制心跳。正常的心跳在60-100次/分,频率规整,心房、心室各部收缩协调一致,称之窦性心律。当某种原因导致心房颤动发生后,心脏跳动节律就乱了,右心房上窦房结的“号令”功能就丧失了,而左心房的某一个部分发放另一种生物电,它又快又乱,心房收缩的频率可高达500次/分左右,造成心房、心室功能损害,并引起心室发生快而不规则的跳动、心室供血功能的显著下降,进而造成人体脑部及其他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房颤的危害:首先,房颤导致心房血栓形成和脑中风。其次,房颤导致心力衰竭。最后,房颤会导致猝死。发现房颤要及时治疗,对于房颤患者首要的治疗目标是转为正常心律,微创房颤术是目前创伤最小、成功率最高的外科房颤治疗方法。

房颤患者还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中风,因此房颤的治疗必须包括预防血栓。大量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的血栓90%形成于左心耳,切除左心耳不仅是房颤患者预防血栓最有效的办法,更避免了长期服用抗凝药带来的危害。(梅举 新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付夏问:为什么坐地铁时特别好睡?

结论:因为大部分人坐地铁的时候比较无聊。

周小二答:人是怎么打瞌睡,又是怎么睡着的?这种看起来自然而然的事其实非常复杂,科学家研究了几十年依然不能对整个睡眠过程有全面的了解――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就没有简单的。但这不影响我们对入睡的过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比如人脑内有一系列分布稀疏的神经元互相交织成网,功能之一就是维持整个中枢系统的兴奋性,如果网状神经抑制,整个中枢对刺激的反应都会降下来,据推测这是入睡过程的关键一环。坐在地铁上的时候,人经常无所事事地维持一个静止的状态,窗外除了黑漆漆的隧道没什么风景可看,周围也没多少交互,车辆行驶的噪音也经常是机械重复有规律可循,于是坐车人很容易适应这个外环境,让它变成背景给忽略掉,如果脑袋里再空空的没什么想法,失去兴奋点的中枢可能会走向抑制。在靠地铁通勤的上班族中慢性疲劳也很常见,于是大脑进入待机模式休息一会儿就理所当然了。但如果坐车的时候内、外环境有什么新鲜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很容易就会兴奋起来应对变化,比如看见对面有美女/帅哥、旁边有个狐臭大叔在抠脚或是上地铁时接到老板电话说“到我办公室来一趟”,都足以让你的大脑保持清醒处理这些事,不至于睡着。

另一方面,地铁站和地铁车厢都在地下,虽然规划做了大量的通风设施但和开阔的地表依然不在一个当量上。要是撞上人多的时候,满满当当一车乘客消耗氧气制造二氧化碳的能力不容小觑,让车厢局部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一点点也不是什么办不到的事。我们的脑很敏感,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一些,就能对它产生抑制效果,增加打瞌睡的几率。

总而言之,给自己找点事儿做,让大脑不至于无聊透顶,就没那么容易睡了。(周小二 司法鉴定专业本科,超声心动图医师)

杨靖问:为什么吃中药时不能吃辣椒?

结论: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辣,特别是对于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消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性味辛热,会使药效降低,使疗效减弱甚至无效。

童谣答:服用中药期间应禁食辛辣食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中药在使用过程中非常讲究配伍,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配伍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二是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抵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三是有些药物由于相互作用,而会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四是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从上面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中药的调配是非常讲究的,而实际上,辣椒也属于中药药材之一,中医学上认为辣椒性味辛、热,能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等。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辣,特别是对于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消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性味辛热,会使药效降低,使疗效减弱甚至无效。(童谣 南京中医药大学)

韩菲菲问: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甲减?

结论:疲劳懒散是甲减的最强信号。

余飞答: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一种甲状腺的常见疾病,在女性中尤其多见。甲减有哪些迹象呢?

疲劳懒散是甲减的最强信号。要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不足,就会导致代谢率的降低,整个人从肉体到精神都会倦怠。因此,疲劳懒散是甲减的最强信号,甲减容易导致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等症状,往往会让人感觉没劲。

甲状腺激素减低也可能影响情绪,甚至导致抑郁。然而,由于甲状腺疾病知识的缺乏,很多人在出现情绪低落时,想不到罪魁祸首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另外,皮肤功能由包括甲状腺激素在内的多种激素控制,产生油脂的皮肤腺体受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皮肤厚度也取决于甲状腺功能。因此甲减会导致皮肤摸上去又冷又干,甚至发黄或苍白,有些患者皮肤极度干燥甚至会导致不出汗。甲减会令头发干枯无光泽,并扰乱头发的生长周期,可能导致脱发,有些甲减患者甚至会掉眉毛。

各种“肿胀不通”是甲减的提示信号。甲减患者基础代谢率偏低,能量消耗减少,身体更容易发胖;另外,由于运动量等因素的不同,一些患者也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很多人都知道,眼睛凸出是甲亢的一个高发症状,而甲减患者则出现眼部周围肿胀,俗称“泡泡眼”。甲减患者可能会出现脚踝肿胀,肌肉关节疼痛,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小腿肌肉也会出现酸痛。另外,甲减会削弱消化道功能,肠道运动减慢,容易导致大便干结及排便不畅。

生殖系统的改变是容易忽略的信号。甲减与青春期发育迟缓、月经异常和不孕症等关系极大,可导致月经周期和经血量异常变化。有时甲减会导致怀孕困难,加大孕早期流产的风险,甚至对胎儿大脑发育有影响。(余飞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上一篇:他坚持要与弟弟同住 这样的婚还能结吗? 下一篇:老公老了变得“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