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离正轨的监测数据梁光源

时间:2022-10-15 11:27:13

偏离正轨的监测数据梁光源

节省治污成本,是企业对在线监测设备动手脚的主要原因。为避免这种情况,近年来全国各地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来负责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营和维护。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第三方运营机构同样存在造假行为。

它所费不菲,它设备先进,它承载梦想。但当梦想照进现实时才发现,这耗资百亿监控全国上万个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网络体系几成摆设,排污企业环保监测数据造假易如反掌、第三方运营管理乱象丛生、环境监管体制仍力有不逮。

节省成本 企业数据造假手段多

在企业污染源排放处安装监控设备,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被称为环保部门的“千里眼”。 截止至2014年6月,全国已有14410家国控重点污染源接入这一网络。

“目前我省所有的重点企业都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但毕竟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排污企业有违法企图,就会想方设法改变在线监测设备的数据。数据造假太容易了!”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解工程师说,虽然装了在线监测设备,但是企业仍会想方设法规避监管。从日常检查情况来看,企业主要通过“软件手段”和“硬件手段”干扰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进行数据造假。

所谓的“软件手段”主要通过修改设备参数,把不达标数据变达标。如实际监测的排放浓度是每立方米1000毫克,在软件计算时加个0.1的系数,结果就成了每立方米100毫克;直接修改监测仪器的数据或直接模拟一套排污曲线。“硬件手段”则是通过破坏采样系统造假。主要包括设备采样探头安装位置不当;采样探头附近排入浓度较低的水;采样管设置旁路,用自来水等低浓度水稀释水样;采样管路人为加装中间水槽,故意向中间水槽内注入其他水样替代实际水样;甚至直接拔掉采样探头、断开采样系统,致使监测设备采集不到真实样品。

据介绍,目前,“软件手段”造假是自动监测数据造假的主要途径。这是因为“软件手段”造假“技术含量”较高,恢复正常状态迅速,消除造假痕迹方便,环保部门调查取证比较困难。“打开一个页面,输入几个数字,两秒钟就可以让监测设备恢复正常。这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是件很简单的工作。”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华工程师告诉记者,虽然不敢肯定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现象是否非常普遍,但是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监测数据造假的情况却是时有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对污染源进行监控并没有彻底杜绝被监控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近年来,企业废气、废水自动监测数据屡屡出现造假现象,被环保部门查处。如2013年河北省首批挂牌督办的21件环境违法案件中,有6件涉及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2件涉及监测设备数据不准或数据造假;2013年至今,山东省环保厅共查处破坏或干扰自动监控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企业22家,并将其中5起符合移交条件的案件移交山东省公安厅处理;今年6月,环保部对去年脱硫数据造假的19家企业予以处罚,五大电力集团、华润、中石油、神华等央企的子公司均上榜。

“目前,监测数据造假代价小,这是企业敢于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一位业内环保专家表示,按照现行法律,对企业违规排污一般处以三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并勒令限期整改。而污染企业将环保设施停运1天省下的钱大大超出1年罚款的费用。以污水处理为例,化工企业污水处理费用每吨一般都超过5元,复杂的污水处理价格达到每吨几十元,再加上废气处理,一个规模企业每日治污费高达十几万元,企业进行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的动力可想而知。“在明年实施的新环保法里,对这种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加大了惩处力度,可以直接把当事人刑拘。”

对于耗资百亿元打造的在线监控网络体系遭遇环保数据造假,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就向记者表示:“耗资如此之大,如果数据不是真实的,监管人员就不是拥有了‘千里眼’,而是成为了‘睁眼瞎’”。

拿钱办事 第三方运营管理混乱

节省治污成本,是企业对在线监测设备动手脚的主要原因。为避免这种情况,近年来全国各地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来负责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营和维护。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三方运营机构同样存在造假行为。

2014年,环保部督察中心督察时发现,作为第三方运营机构的宇星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江西等地都出现了帮助排污企业修改在线监测数据的行为。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坦言,“实时在线监控”已经变成了企业环境违法的重灾区,一些本应对自动监控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的服务机构,甚至会帮助企业修改数据,逃避监管。

“设备是人造的,自动化也是由人操控的,排污企业和环保设备运营商又是市场化合作关系,造假几乎不存在任何障碍。”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华工说。据了解,目前,第三方监测运营机构分两种,一种是政府相关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运营机构运行,成为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另一种则是由于排污企业发展规模较小,每年分期付费委托相关有资质的第三方运营机构协助运行。

记者了解到,在线监测设备生产运营商的资质需先向环保部门备案,由排污企业自行选择与其合作。

“企业和设备运营商的合作完全是市场化运作,环保部门的职责是对其运行维护进行监管。” 相关环保部门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说,运营商为排污企业服务,后者又背负沉重的治污成本,这种利益牵连下的市场化运作难免会产生猫腻。

“让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相当于自戴手铐,谁愿意自己铐住自己呢?”据业内知情人士介绍,目前,第三方监测营运机构多采取一年一承包的形式。如果第三方不帮助污染企业造假,订单可能就会因此而不能续签;虚假数据可以凭空产生,而真实负责任的数据则需要派人常驻监督、定期抽检、投入试纸、试剂等。采用虚假数据可以节约第三方监测营运机构的运营成本,本来一年包5家企业,这样一来,一年可以包10家,当然也有造假动力了。

记者调查发现,监测设备虽然由第三方监管,但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付费的企业反而发挥主导作用。据介绍,目前设备厂商单纯出售环保设备的利润很低,其主要的经营方式一般是以较低的价格将在线监测设备卖给业主,然后通过收取后续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获利。

“我国现行法律对第三方运营机构造假行为的约束,还比较薄弱。环保部门只能处罚建设方,也就是企业本身,并不能处罚第三方运营机构,而只是通过签定合同对其进行约束。也就是说,如果业主要求第三方配合其作假,第三方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而且出现问题环保部门还不能处罚第三方运营机构。” 据环保部门介绍,第三方运营机构协助企业造假,使得很多数据看上去很“美丽”,但当地环境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对于第三方运营机构协助造假行为的惩处,仅仅是在固定的范围内“通报”而已。

如何让造假者“不敢、不能”

如果监测数据真实有效,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可以为排污申报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和现场执法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假数据’不利于环保部门掌握污染物真实排放情况,对环保基础数据的收集、统计、应用,以及政府有关决策等均会产生负面影响。”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区域经理郭艳认为,环保数据造假,除了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外,还将影响社会公平,伤害真正践行环保行为企业的积极性,影响尤为深远。

“推动污染数据实时公开,让被视为‘商业机密’的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化。把监测数据特别是污染源的排放数据实时放到网上,让社会公众及时知晓,才能让企业排污者‘不敢为、不能为’。”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比污染更可怕的是掩盖污染真相,对企业实行监测数据实时公开,是杜绝企业造假数据的最好办法。

了解执法部门是否落实法律规定,要靠数据的实时公开。不少业内环保专家认为,信息公开既方便公众查询,又将企业排污情况包括数据质量情况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便于发动社会公众监督企业治污减排。当前,应尽快督促尚未实时公开监测信息的地方开展此项工作,同时完善公开内容,结合各种社会组织的监测数据,让公众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

“企业在线排污监测数据造假,涉及排污企业和设备运营商,相关法律首先要明确处罚主体和处罚措施,应对排污企业加大经济或刑事处罚力度,对设备运营商予以曝光、取消资质等处罚,以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切断污染的利益链。”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王灿发表示,对环保监测数据的造假,不能停留在只处罚污染企业的层面,协助造假的第三方监测运营机构也要承担连带责任。一次造假,立即清出行业,巨大的造假风险将迫使任何一方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堵住环保数据造假的漏洞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多方配合。受访专家建议,当前,可以结合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对出现造假行为的企业、企业法人代表、相关责任人,都计入其“诚信档案”,提高违法成本。此外,政府还可统一“打包”购买在线监测服务,交由第三方定期对监测企业明察暗访。

上一篇:王治本研究综述 下一篇:试论宁化县图书馆的现状及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