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短味长,趣在其中

时间:2022-10-15 11:12:29

幸思顺,金陵老儒也。皇祜中,沽酒江州,人无贤愚,皆喜之。时劫方炽,有一官人舣舟酒垆下,偶与思顺往来相善,思顺以酒十壶饷之。已而被劫于蕲(qi,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间,群盗饮此酒,惊曰:“此幸秀才酒邪?”官人识其意,即绐(dai,欺骗)曰:“仆与幸秀才亲旧。”贼相顾叹日:“吾俦何为劫幸老所亲哉!”敛所劫还之,且戒曰:“见幸慎勿言。”

――苏轼《盗不劫幸秀才酒》

坡乃一代文宗、千古文豪,其为文,无论记人记事,均以短小精炼、准确传神为主要特点。这篇《盗不劫幸秀才酒》即是一例。

文中记叙宋仁宗皇年间(1049-1054),金陵老儒幸思顺,人称幸秀才,在江西九江卖酒,与坡是年龄略长些的同代人。这人德行好,人缘好,故不论有无文化、有无地位的人都喜欢同他交往。当时沿江一带劫贼(抢匪)正当猖獗。有一位官人载舟往返于江上,停船在幸思顺的酒肆之侧,与他友善往来,相处甚为融洽,老幸便送了他十壶酒以示友好。后来这位官人在载酒行舟中,大约于湖北蕲春和黄州一带,遭到歹徒抢劫。这群抢匪喝着抢来的酒,居然喝出了熟悉的味道,惊问道:“这不是幸(思顺)秀才家酿的酒么?”被劫的官人敏感到其中的意思,便顺势吹嘘说:“我与幸秀才沾亲带故,这正是他送给我的酒。”这群盗贼听了似乎良心发现,相互慨叹曰:“我辈怎么能抢劫幸老的亲朋呢?”于是收拾所抢之酒,尽数还给被劫官人,还告诫说:“下次见到幸老,望守口如瓶,勿将此事相告。”这便是事情的原委。

此篇虽短,却颇具完整的故事性,三位(或三类)人物各擅其长:

一是幸秀才的名气。他是“金陵(南京)老儒”,且“人无贤愚,皆喜之”,足见人缘和声望均不差。偶与人“相善”(友好),便“以酒十壶饷(赠)之”,亦足见其乐善好施,处世大方。而且幸秀才的“酒”名远播,连盗贼也熟知其酒之特别的味道,认定“幸老所亲”则不能“劫”也,足见幸秀才在江湖上的声望。

二是被劫官人的运气。他“偶与思顺往来相善”,便得到赠酒十壶。被劫后,也正因为与幸秀才的交往,才幸免于更大的灾祸,以至劫酒得以归还,虽说是沾了幸秀才的光,你能说这不也是官人的运气么?

三是盗贼的义气。盗贼们一旦从酒味中品尝出“此乃幸秀才之酒”,便反思不应“劫幸老所亲”,且付诸行动,“敛所劫还之”,还叮嘱(官人)见了幸秀才“慎勿言”。看来盗贼也是很讲义气并且颇爱“面子”的。

从以上分析的三“气”,便足以见出坡文章的扎实功底。短短的一百五、六十字,居然“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物,实堪称言简而意赅,文短而味长也。

上一篇:秋食 第19期 下一篇:诗叶 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