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分

时间:2022-10-15 09:09:28

关于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分

[摘 要]在家庭生活中,家庭共有财产和夫妻共有财产常常处于交织形态,一般没有人去区分。但在夫妻离婚分割财产时却要明确并分割,此时确定财产的性质和归属显得非常重要,甚至会产生许多纠纷。本文从家庭共有财产和夫妻共有财产的内涵、性质进行分析,确定财产的性质和归属,并对家庭中未成年子女财产所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对家庭财产制度有所突破,对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夫妻;家庭;财产;区分

在离婚诉讼案件中,当事人一般主张的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当事人除了夫妻共同财产,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家庭共有财产。在分割财产时一般只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很少考虑家庭其他成员的财产权问题,而对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权根本不予考虑。这样,就在判决中无形的剥夺了子女的合法财产所有物权。因此,我们要明确夫妻财产共有和家庭财产共有的关系,切实保障个人的合法财产权。

一、夫妻共有财产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如无相反约定,为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这就是说,男女双方通过合法手续办理结婚登记时起,至一方死亡或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为止的这一时期内,双方或者一方的劳动所得、受赠或者继承的财产,以及以其他合法方式所取得的财产,都是夫妻共有财产。在现实社会中,尽管有的家庭只在丈夫有工资收入,妻子只是料理家务,没有工作,或者妻子的工资比丈夫的低,都不影响妻子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平等权利。

夫妻共有财产是不分份额的共有,即不划分哪些是丈夫的财产份额,哪些是妻子的财产份额,双方对共同财产都有平等的管理、使用和处分权。只有在夫妻关系消灭时才能具体分割。

我国的夫妻共同财产具有以下特征:

1.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是具有婚姻关系的夫妻,未形成婚姻关系的男女两性,如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等,以及无效或被撤销婚姻的男女双方,不能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主体。

2.夫妻共同财产,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自合法婚姻缔结之日起,至夫妻一方死亡或离婚生效之日止。

3.夫妻共同财产的来源,为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既包括夫妻通过劳动所得的财产,也包括其他非劳动所得的合法财产,当然,法律直接规定为个人特有财产的和夫妻约定为个人财产的除外。这里讲的“所得”,是指对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要求对财产实际占有。

4.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所有权,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特别是夫妻一方对共同财产的处分,除另有约定外,应当取得对方的同意。

5.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当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财产的来源等情况,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6.夫妻一方死亡,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夫妻共同财产的一半分归另一方所有,其余的财产为死者遗产,按照继承法处理。

二、家庭共有财产

家庭共有财产是指在家庭中,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财产。换言之,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财产。

家庭共有财产具备以下特征:

家庭共有财产必须以家庭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基础,离开这一基础,家庭共有财产将无从谈起。

家庭共有财产必须是家庭成员共同创造、共同取得的财产,以及在此基础上购置和积累起来的财产。

3.家庭成员各自所得财产在有约定的情况下方为家庭共有财产;不少人认为,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家庭成员共同或各自所得的财产都属于家庭共有财产,这一观点是从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类推而来,是有误的。认定某项财产是否属于家庭共有财产,着眼点在于是否存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劳动、共同所得的事实,因此家庭成员的个人所得非依约定不成其为共有。

4.家庭共有财产的权利主体可以是全体家庭成员,也可以是部分家庭成员,具体情况应依财产的来源而定。将家庭共有财产仅定位于“全体”家庭成员共有是不准确的。

5.家庭成员对家庭共有财产共同享有一个所有权,无份额之分。只有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终止以后,才能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分割。

6.家庭成员对家庭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权利,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家庭成员之间另有约定外,对于家庭共有财产的使用、收益和处分,应由家庭成员协商一致进行。

三、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的区分

1.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会发生财产纠纷。在处理这些纠纷时,对财产的分割问题上,就需要先将夫妻共同财产从家庭共同财产中分离出来,然后才能进行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而如何如何区分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同属于家庭财产,前者是以婚姻关系的存续为基础,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所取得的财产,一般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除非法律有特殊规定的之外。当然,这一财产形式,在我国,仅仅存在于男女夫妻之间。而后者是以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关系的存续为基础,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共有财产。具体来说,一个家庭是否存在家庭共有财产,取决于二个条件:一是家庭成员之间是否有共同生活的关系;二是,家庭成员有无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可以进行约定,只不过,两者的约定形式有所不同。家庭共有财产的约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还可以由默示的行为表现出来,如在我国农村,许多家庭中父母、子女、媳妇、女婿共同参加生产劳动,同吃同住,劳动所得和生活支出由家庭统一支配,这样的一种生活习惯可以看成是被告家庭共有财产制的默示,而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夫妻对共同财产的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在离婚之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还是在家庭析产时分割家庭共有财产,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交织在一起,以令财产的分割较为混乱和棘手。对此,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案件当中做出对争议财产性质的界定,只有将这部分财产的性质界定清楚,才能公平地分割财产。

2.子女的财产所有权问题。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很少考虑子女财产所有权问题,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所有权。在离婚案件处理中,法院仅分割夫妻共有财产,对子女的财产没有过分割。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家庭共有财产的所有者不包括未成年子女,如郭明瑞的《民法学》教材就明确指出:无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由家庭成员间的抚养义务和监护人的职责来解决。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和做法是不妥当的,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民法的首要基本原则就是平等原则,每个人都生而平等,当然平等享有财产权,不能因为他是某人的子女或者未成年而剥夺其民事权利。

第二,每个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完全平等,财产权利方面一样平等。不能因为行为能力的欠缺而人为地剥夺其权利能力,不应当也没有人能有这个权利。

第三,从财产来源看,家庭成年子女可能创造价值,应当成为家庭共有财产的所有人。未成年子女同样可以创造价值,如演出、比赛获得报酬;或者获得价值,如接受赠与或继承而得到财产,为家庭增加财产价值。未成年子女同样可以符合家庭共有财产创造者的的条件,那么为什么就剥夺他们家庭共有财产所有者的资格呢?这显然是不适当的,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因此,我们要确定子女特别是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共有财产所有权,在离婚案件分割财产时考虑给子女分割其应当拥有的财产。如果是未成年子女,那么其财产份额由其监护人代为监管就可以了。

我国《民法通则》内容较少,很多方面有待于细化和加强可操作性。《物权法》、《合同法》的实施使我国民法规范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的中国民法要在体系上实现统一、完整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法理论体系,保证民法理论内容的完整性,反映中国民法典的成文法特点;在内容上要借鉴国外最先进的民法理论观点,进行精密、细致的研究,建设科学的、系统的人身权法学、债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继承法学、亲属法学、侵权行为法学等,全面展现民法理论内涵。本文作者所阐述的亲属法的一点内容,希望在将来的立法能够完善。

参考文献:

[1]快问[EB/OL]. .

[2]李开国.民法原理与实务[M].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

[3]社会法制[EB/OL]. .

上一篇:简述连续排污节流阀的设计 下一篇:浅谈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