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肉类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2-10-15 09:08:33

锡林郭勒盟肉类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牛羊肉产业是锡林郭勒盟具有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锡林郭勒盟肉类加工产业在规模、效益、结构和质量上协调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牛羊肉产业化发展速度较快,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锡林郭勒盟启动覆盖全盟的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将进一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品牌效益,为打造现代化、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的绿色安全牛羊肉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锡林郭勒盟资源优势分析

锡林郭勒盟北与蒙古国接壤,是我国与蒙古国经济合作的桥头堡,拥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外开放的陆路口岸,具备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显著地理优势。南靠京津环渤海经济圈,东依东北老工业基地,西接自治区中部经济中心区,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锡林郭勒盟是离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位于京津冀经济圈腹地,可有效的接受环渤海经济圈辐射,是我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屏障。

锡林郭勒盟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占全自治区的四分之一,占全盟土地总面积的97.2%。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唯一被列合国人文生物圈保护网络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天然草原最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地区,境内广大地域未受到工业和城市污染,总体环境质量高,蓝天、白云、G草是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的主基调。饲草料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发展条件,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二、锡林郭勒盟肉类加工企业优势分析

1、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锡林郭勒盟以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培育牛羊肉产业优势产区,优化区域布局,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方向发展,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建成了锡林浩特市、东乌旗、西乌旗、乌拉盖管理区乌珠穆沁羊肉产业带,西苏旗、东苏旗及阿旗和黄旗苏尼特羊肉产业带,白旗、黄旗、蓝旗、多伦县、太仆寺旗察哈尔羊育肥产业带,东乌旗、西乌旗、阿旗北部肉牛繁育加工产业带。

2、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骨、血、脏器、皮毛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围绕食用、保健、化妆品等用途开发了精加工小包装食品,肽类保健食品、化妆品及蛋白胨等生物制品。逐步形成以锡市蒙联肠衣、天隆工贸、伊荣肉业等公司为主的肠衣、下货深加工企业群,以锡市鑫泰公司、东乌旗悦艺公司等为主的利用骨血脏器提取出生物制品的企业群,以锡市桃园羊绒、穆兴皮革、穆诚绒毛等公司为主的绒毛皮张加工企业群,形成了专业化分工明确、高度集中的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企业集群。

3、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锡盟牛羊肉以其纯天然、无污染倍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销售市场已扩展到东北、华北地区以及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深圳、厦门等南方大城市,并远销港、澳,出口俄罗斯、中东的沙特、科威特等国,深受中东消费者的喜爱。

4、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2013年,盟内牛羊肉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为更好地保证牛羊肉的质量安全,培育锡林郭勒牛羊肉品牌,201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锡林郭勒盟开展牛羊肉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可以实现畜牧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配送、消费终端等全产业链的无缝监管,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三、锡林郭勒盟肉类加工企业情况

锡盟牛羊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13年全盟牧业年度存栏1288.19万头只,出栏牲畜70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26.3万吨,其中羊肉产量12.6万吨,牛肉12万吨。盟内肉类加工企业共125户,冷藏能力7万吨,速冻能力6800吨/日,日加工能力20万羊单位,年加工活畜700万羊单位,生产牛羊肉9万吨左右。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工业总产值1-5亿元的企业24户;工业总产值0.5-1亿元的企业19户;工业总产值0.5亿元以下的企业81户。培育了锡林郭勒肉食品、元盛食品、小肥羊肉业、沁绿肉业、苏尼特肉业、乌珠穆沁羊业、东方肉业等一批规模大、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截止目前全盟共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9家,其中肉产业50家(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28家,盟级19家)。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750个,产业化带动8.6万农户。龙头企业通过管理和技术优势起到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产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

成功申报“锡林郭勒羊肉”地理标志,“乌珠穆沁”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东方羔羊”、“伊鑫”等15件商标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乌珠穆沁牌羊肉、伊盛牌冷却分割肉、东方羔羊王牌羊肉三种产品获自治区名牌农畜产品称号,草原伊盛肉食品公司等9家企业的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草原伊盛和锡市兴发的产品获有机食品标志。

四、制约锡林郭勒盟肉类加工企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资源约束性增强。长期以来,牧区载畜猛增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破坏,实施“退牧还草”和草场轮休轮牧制度,在实现草畜平衡的同时使肉牛和肉羊的绝对数量明显减少,牛羊肉产业原料供给受到明显制约,季节性加工特点明显。锡盟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和环保要求对企业制约加剧,大中型畜牧养殖场、生产企业等周边环境污染治理压力不断增强。饲草料、圈舍、用工等饲养成本不断加大,原料、能耗、人力等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加上牛羊养殖周期长,收益率下降,农户养殖意愿降低,以及物价总水平的相对持续上扬,对牛羊肉产业进一步发展构成巨大压力。现阶段产能过剩矛盾还在进一步加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然很突出,受铁路和公路等物流条件制约,牛羊肉的加工销售受到一定限制。

2、畜牧养殖环节相对薄弱。基于规模化养殖的良种繁育、保护及基地建设工作开展相对滞后,现有育肥基础设施落后,规模小,效益低。牧区畜牧业经营方式相对粗放,个体产量低,加上气候等原因,出栏主要集中在8-11月之间,畜群周转慢,出栏率和商品率较低。优质肉牛肉羊存栏数量少,造成肉类加工行业相对产能过剩,规模化屠宰企业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状态,季节性加工特点明显,已经成为制约肉类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

3、产业定位不够清晰。虽然锡盟已初步形成“屠宰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两大发展板块,但立足于发展高端牛羊肉产业的战略定位不够清晰,发展重点不够突出,产品市场定位不明确,核心竞争力的深度挖掘和凝练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高品质牛羊肉资源没有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有效体现,不能形成优质优价,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品无明显竞争优势。

4、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不配套,企业与科研院校的结合较为松散,尚未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合作机制,新品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企业层面看,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屠宰、分割和加工业的发展。副产品利用方式及产品种类有限,大量牲畜皮、毛、骨、血等资源未得到综合开发,加工方式简单粗放,基本停留在工业原料的开发上,对有效成分的增值利用处于初级阶段,缺少高、精、尖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无法充分体现,未把资源优势充分转变为经济优势。

5、品牌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集团化和品牌化作为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在对原料基地的控制力、扩大和稳定客源、提高用户忠诚度、降低成本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品牌发展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锡林郭勒盟牛羊肉产业品牌战略实施效果一般。我国北方对锡林郭勒盟牛羊肉虽有一定认知,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锡林郭勒牛羊肉”仍停留在区域品牌的层面。品牌保护同样存在不足。截至目前,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尚未制定,原产地标识未得到广泛应用,尚不能起到保护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品牌优势远未得到放大。盟内企业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存在为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损坏品牌形象的现象。品牌营销体系和模式也有待突破和创新。

6、食品安全仍面临挑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橄取保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供应偏紧导致牛羊肉成为食品掺假售假的重灾区。2013年5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严厉打击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等工作,对牛羊肉的供应保障和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锡林郭勒盟牛羊肉产业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畜牧养殖环节疫情疫病高发导致的食源性疾病风险。二是相对落后的加工技术和物流条件造成的技术性风险。三是不法商贩受利益驱动掺假售假等违法行为造成的人为食品安全风险。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给产业的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更大挑战。

7、企业规模小、后劲不足。锡林郭勒盟肉类加工企业目前还停留在最初的初级屠宰、加工层面上,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例很大,但个体规模很小。由于所处行业和管理水平、意识的限制,缺少高层次的人才,人才引进困难,加工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产品种类少,精深加工水平低,下游产品开发能力差。

8、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每到加工旺季,企业急需大量资金,但由于以上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这些企业发展较慢,甚至生产经营出现,加之存在贷款困难,贷款额低,贷款时间长的问题,这些因素又进一步制约着肉类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

上一篇:面向工程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建模与仿真 下一篇:基于单片机的瓦斯检测报警仪的研究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