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城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时间:2022-10-15 08:30:39

常德市城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常德市城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展开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四所调查中学中,仅两所中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涉及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且均以武术为主;教师在近五年中没有接受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培训;四所学校均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用场地器材,并提出增加投入等建议。

关键词: 常德市 城区中学 民族传统体育 开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人群广泛、易于开展等特点。在我国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普遍存在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不足的背景下,普及推广民族传统尤显重要。本文以常德市城区四所中学的中学体育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常德市城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出发,剖析民族传统体育在常德市城区中学开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找到不足,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常德市城区中学的开展献计献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常德市第一、第三、第五、第十一中学的体育教师40人、学生1200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经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与问卷设计、发放要求开展调查,问卷发放收回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常德市城区中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2.1.1民族传统体育开设现状

调查显示,47.1%的学生上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课程,有52.9%的学生没有上过相关课程。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相关课程的学校仅有两所,占调查学校的50%。从教学内容来看比较单一,大都以武术为主。

2.1.2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从表2可以发现:被调查的36位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结构均较合理;由表3可以清楚地3看出,他们在大学主修的专项结构不均衡,按照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为:田径(36%)、球类(33%)、体操类(17%)、其他(8%)、民传(6%)。这种结构很可能与常德市教育局历年来把田径、篮球、排球列为中学生常规赛事有关。在教师问卷统计中发现,近五年来无一位教师参加过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培训。

表2 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统计表(N=36)

表3 教师大学主修专项统计表(N=36)

2.1.3场地、器材现状

常德市城区中学体育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四所中学全部拥有400米塑胶田径场,一中和五中还建有室内球类训练馆。但四所中学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场地,生均面积均未达标。运动器材方面,除了均拥有一定的田径、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器材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相对普及的武术器材均少见。

2.2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增强体质、娱乐健身休闲、丰富文化生活、培养良好个性心理,更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和功能决定了其发展可引入学校课堂的必然性,特别是中学体育课堂。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传承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对体育教学就有着方法学的启发作用。民族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各有其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对于加强非竞技教学模式的教育改革来说,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文化特性,近几年来,随着民族传统体育被广泛挖掘和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在体育课中不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选项课及课时。调查中,93.8%的师生认为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男生和女生在运动能力、耐力和力量素质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长进。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学生体育课中开展是切实可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地器材的可开发性较强,政策支持,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

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可以缓解学校体育经费、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需要足够数量的体育场地设施和经费做保障。据有关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馆、运动器材缺乏,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种状况,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可行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去一些学校受场地器械的限制,开展的项目偏少,难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身体素质差。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和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很高的要求,器材可根据人们的需求及消费水平而自制,场地较为简易,活动不受性别、年龄、季节、气候的限制。例如:傣族的打秋千、打陀螺、丢包,哈尼族的磨秋、武术,苗族的打草蛇等体育项目,这些项目的设备简单,成本不高,而且可以就地取材。我们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就是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大课间活动作为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时间越来越长。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沿用国家推广的现行广播体操,第二类是在现行广播体操的基础上自编了校操或校舞或是手语操,第三类是少数特色传统校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加上本校特色的项目,例如,乒乓球传统校安排了乒乓球,排球传统校安排了排球等项目作为大课间操活动内容,这些民族体育项目能够愉悦学生身心、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热爱体育活动。常德市各城区中学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因此,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具体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大课间的活动对象,作为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缓解学校体育经费和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顺利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在四所调查中学中,仅两所中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涉及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且均以武术为主;教师在近五年中没有接受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培训;四所学校均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用场地器材。

3.2建议

3.2.1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方面教师引进、培训力度。

3.2.2加大场馆、专用器材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郭琳.布依族传统体育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报,2011,(2):102-104.

[2]宋砾.从全民健身的角度看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182.

[3]曾凡文.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1,8(4):133.

[4]胡凤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研究[J].新西部,2011(15):225-226.

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下一篇:西北少数民族英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