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战略在治理集群品牌负外部性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5 06:25:19

技术标准战略在治理集群品牌负外部性中的作用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JY022)

摘 要:集群品牌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集群品牌对产业集群的升级主要具有正外部性作用,而忽略了由于集群品牌自身特征给产业集群带来的负外部性作用。本文通过对集群品牌负外部性的详细分析,从技术标准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治理集群品牌负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关键词:集群品牌 负外部性 技术标准战略

一、引言

大量产业集群在当今的中国经济版图上形成了一块块光彩夺目的经济拼图,在全球化时代创造着惊人的财富。集群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产业集群内所有相关企业和机构在长期的经营中积累形成的产业特色和集体荣誉,是由集群成员共同维护的使本集群区别于其他集群的标识。集群品牌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与企业品牌存在着互动和互补关系。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不经交易而对其他经济主体施加的利益或成本,即其行为是另一经济主体效用函数的因变量,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受益者不必花费成本就可以从某个行为主体的活动中受益;负外部性则是指给他人和社会造成损失后果的行为主体不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一般认为,集群品牌对集群升级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作用,即降低交易成本,吸引优质资源,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统一的品牌服务等。然而,集群品牌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性的复杂事物,除了具有正的外部性外,还具有负的外部性,即导致集群在技术上自我封闭,引起企业过度集聚,造成环境自稔性风险和产生“柠檬市场”效应等。如果将产业集群升级作为因变量,那么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集群品牌就是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集群品牌的发展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具有正的外部性;但是当集群品牌的发展超出了某一范围时,集群品牌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反而会具有消极作用,即负的外部性,这必然会导致看待集群品牌视角的改变和对管理集群品牌的公共政策提出新的要求。

二、相关研究综述

在关于产业集群发展对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集群的不断发展对产业集群升级具有正外部性,只有极少数的研究提到了集群的不断发展对产业集群升级的负外部性。郝世绵(2007)针对产业集群负外部性导致的诸如产业结构低级化锁定,区域品牌危机,企业外迁和资本外流等问题,从地方政府规制,核心企业、中介组织以及社会其他力量的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式和途径[1]。程书燕(2008)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分析了集群负外部性的成因和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避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负外部性的措施[2]。张冰,金戈(2009)基于对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现状的分析,说明了产业集群负外部性的具体表现和产生原因,并从政府和行业角度提出了治理负外部性的措施[3]。过往的文献只是概要地分析了产业集群负外部性的消极影响和提出了一些简单而雷同的解决措施,没有单独地以集群品牌的负外部性为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而详细地说明其成因和具体表现,更没有提出对集群品牌负外部性进行有效治理的措施。因此本文拟详尽地分析集群品牌负外部性的消极影响,并从技术标准战略的角度阐明对集群品牌负外部性的治理对策。

三、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战略的内涵

Gary Lea(2004)等人指出,技术标准是记录一种或多种针对人、物、过程或任何它们的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能够在任何一个技术领域共同和重复使用的技术规范[4]。它包涵了两层含义:第一,技术标准代表一条技术所要达到的基线,未达到这条线的技术就不是合格的技术;第二,技术标准已经存在并非常完备,欲使用该技术者可以向制定技术标准的组织申请,获得相应的技术。

根据叶林威(2003)的定义,技术标准战略一般是指组织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利用技术标准在竞争中谋求收益最大化的方略[5]。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看,技术标准战略就是一种围绕技术标准而制定的使产业集群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总体规划,它是包括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内的各个层次的公共管理机构用以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政策。实现技术标准战略的具体措施有:制定借鉴外部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鼓励集群内企业开放自身技术标准,参与国际和国内的技术标准联盟,针对外来企业设置特定的技术门槛,制定统一的和与国际接轨的技术环境标准,制定统一而系统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完备的技术和质量检测体系等。运用技术标准战略,不仅可以有效地协调集群内企业间的关系,维持集群的正常运转,而且可以有助于产业集群协调与外部的组织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推进集群技术创新。因此,技术标准战略在对集群品牌负外部性的治理措施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四、集群品牌负外部性的影响

1.导致集群内企业封闭自守,产业集群成为“技术孤岛”

为了交流的顺畅和配合的协调,强大的集群品牌会要求集群内的企业在个体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严格配合的分工体系,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这将加大集群外企业对产业集群产品的模仿难度,有助于集群品牌的管理与维护。如果一家企业不能接受这些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就很难与集群内的其它企业展开交流与合作,最终也很难在集群内生存下去。但自我锁定的技术轨道也会使集群内的企业形成惯性,越来越依赖于只从集群内获取技术,很难与集群外的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这将严重阻碍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降低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引起企业过度集聚,降低集群成本优势

企业的生产运作和产业集群的发展都离不开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包括稳定的水电供应,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土地供给,专业而高效的政府和各类健全的中介服务等等。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正是由于企业的不断聚集,使得单个企业所负担的公共服务成本不断下降,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但是当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集群品牌的声誉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入产业集群,企业的空间聚集度将超过最佳的规模,公共服务将供不应求,这将导致公共服务的价格不断上涨,停水停电,交通堵塞,土地紧缺,政府服务效率降低和中介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阻碍产业集群的发展。

3.造成环境自稔性风险,影响集群可持续发展

根据吴晓波,耿帅(2003)的定义,集群品牌的环境自稔性风险是指集群品牌既是产业集群产生竞争优势的原因,也是引起环境危机导致集群衰败的潜在因素[6]。一个优秀的集群品牌可以吸引到众多企业来到该区域落户,使产业集群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但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也会严重破坏集群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使产业集群走向衰落。当前中国的大多数产业集群还处于跨国外包体系的低端,生产技术和装备都比较落后,研发能力较低,只有靠走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式发展道路才能生存下去。

4.产生“柠檬市场”效应,陷入恶性竞争怪圈

当集群品牌的知名度远大于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时,消费者往往会忽略企业品牌之间的差异而只根据对集群品牌的认可出价。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对集群内企业缺乏约束力的情况下,由于在短期内企业对品牌的投资是无效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无法通过品牌方式进行传播,所以企业的产品即使再具有质量优势,也无法获得消费者认可,企业只有通过降价甚至将价格降低到成本价以下的方式来获取市场份额。此外,由于低质产品对高质产品的驱逐十分迅速,即使集群内大部分企业都是反应快和弹性大的中小企业,它们也很难及时转产或从市场中成功退出,这就更加剧了“柠檬市场”效应,使产业集群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

五、技术标准战略在治理集群品牌负外部性中的作用

虽然有众多的公共政策管理工具和手段可以对产业集群与生俱来的集群品牌负外部性进行治理,但技术标准战略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技术标准战略对集群品牌负外部性的治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避免集群成为“技术孤岛”

严格配合的分工体系和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是危险的,会导致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僵化,排斥外来技术,严重削弱单个企业或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通过制定跟随和借鉴外部标准的集群技术标准,鼓励和促进集群内的企业开放自身技术标准和参与外部标准联盟,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与外界的知识交流和学习互动,减弱产业集群在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和传播上的封闭自守性,推动产业集群的创新和提高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解过度集聚效应

政府或行业协会可根据有关国际或国内的技术标准,针对外来的企业设置特定的技术门槛,制定适用于本产业集群所在行业或领域的生产技术标准、工艺流程标准、产品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延缓外来企业进入的数量,速度和程度,对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起到保护作用。

3.防范和消除环境自稔性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由于这种环境负外部性很难通过市场机制将其内化到企业的产品成本之中,集群自身很可能不去考虑其给所在区域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使环境自稔性风险更加严重。通过由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强标准的执行力度,可以有效控制整个区域的环境污染,避免环境危机的发生和产业集群的衰落。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可以用符合国际环境要求的技术标准破除环保方面的贸易壁垒。当前,由于遭遇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发达国家正在利用产品的环境标准作为新的贸易壁垒,将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廉价产品拒之门外,使我国依靠国际市场生存和发展的产业集群损失惨重,通过制定统一和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标准来避免贸易风险,已成为急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必然选择。

4.有效解决“柠檬市场”问题

产业集群中一旦陷入“恶性竞争”怪圈,“柠檬市场”问题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是无法处理和解决的。为了产业集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公共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制定统一而系统的技术标准来对集群内企业产品的质量进行规范。如今,我国不少产业集群建立了完备的质量检测体系,如嵊州市领带协会的“中国领带服饰质量检测中心”和温州市烟具协会的“打火机质量检测站”实施经常性的产品质量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达不到质量标准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企业的名单,并对之进行严肃的处理。正是这些行业协会的约束作用,有力地遏制了以次充好,假冒成风和不正当竞争等现象,维护了集群内公平竞争的秩序。

六、结论

集群品牌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作用,但同时集群品牌也会对产业集聚产生负外部性,这些负外部性可能导致产业集群发展缓慢,甚至衰退和消亡。找到有效的途径预防和消除集群品牌的负外部性是保持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标准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和运行秩序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技术标准战略是治理集群品牌负外部性的有效公共政策工具和手段,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郝世锦.产业集群的负外部性及其治理[J].华东经济管理,2007(11).

[2]程书燕.中小企业空间集聚发展的负外部性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4).

[3]张冰,金戈.中小企业空间集聚的负外部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5).

[4]Gary Lea,Peter Hall. Standard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n economic and legal perspective[J].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2004(16).

[5]叶林威,戚昌文.技术标准战略在企业中的运用[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3(2).

[6]吴晓波,耿帅.区域集群自稔性风险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3(6).

上一篇:JY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 下一篇:菜百接连七天黄金销售破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