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实验教学课的反思

时间:2022-10-15 04:17:30

随堂实验教学课的反思

【摘 要】笔者根据化学学科的性质,尝试了随堂实验教学,随堂实验教学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内容丰富充实,能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本文以两个章节的案例阐述了化学随堂实验教学的收获与存在问题。

【关键词】随堂实验教学;探究意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受了传统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注重了课堂讲授,教师孤独地做演示实验,众多学生围观,加之有的演示实验受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看得清,特别是后面的学生更是模糊了。如果是学生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或者说是要求学生验证教材中的实验结论而已,学生探究的成分少,思考的问题也少,只要记住现象、性质与规律就行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尝试,发现利用化学随堂实验教学上课效果更好。所谓化学随堂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化学知识的能力。

对于化学科,有不少内容可以进行随堂实验教学,随堂实验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灵活生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它的亮点是可以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化学式有趣的、有用的一门学科,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钠的性质、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铁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律、酸碱中和滴定、硝酸的性质、硫酸的性质等等这些章节内容都可以采用随堂实验教学,效果很好。笔者在尝试随堂实验教学中感受很深,在教师看来这些实验并没有什么好奇的,而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没见过的,都会产生一种想知道的欲望。本文以《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及《铁及其化合物》这两节内容为例,谈谈在实验教学中的尝试与收获。

例如《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这一节,课前的准备――实验的准备(包括仪器和用品的准备、备课时实验问题的准备)。每上一次随堂实验就要提前2天写实验通知单,让实验员准备好各实验仪器和用品,然后在上课前提前检查或演示一遍,以防有些用品变质不知道而影响实验。分组实验(每4人一组),实验用品每组有三支试管、一支胶头滴管、一个烧杯、氨水、氯化铝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等,由每组小组长清点仪器用品。上课时利用上节课的相关知识点: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中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氧化铝,引入氧化铝的两性,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接受,接着提出疑问对氢氧化铝的制备提出问题:(1)怎样制取氢氧化铝;(2)多种制备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合理?根据这些学生很自然地跟着问题探究实验。学生利用三支试管分别利用氯化铝溶液与适量氨水反应,都制得氢氧化铝,往其中的两支试管中一支滴加稀盐酸、另一支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学生都能很清楚地观察到两支沉淀都溶解了,这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就很容易得出氢氧化铝的两性,紧接着要求学生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学生容易掌握,最后往第三支试管中再加入氨水,学生会发现,加了不少氨水怎么还是浑浊,这时得出氢氧化铝的两性,是指与强碱反应,而不是与弱碱反应,这样在选择制备氢氧化铝最好选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结论就很好理解,自然得出选用氨水与铝盐反应便于充分利用反应物,控制实验。

在最后的内容总结中,又叫学生把前面2支试管中的澄清溶液混合,学生又观察到有沉淀生成,利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得到氢氧化铝,至于涉及到的方程式【Al3++3AlO2-+6H2O=4Al(OH)3】留给学生自己回去思考。一节课上起来感觉学生学习热情高,学生兴趣学,教学效果好。

再如《铁及其化合物》这节内容,同样之前的实验准备,上课过程是以铁离子的性质检验、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区别、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转化为重点,引导学生从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的性质进行设计实验,以现有准备的仪器用品完成实验。以下列问题的形式呈现:(1)溶液中的铁离子如何检验?(2)氯化亚铁溶液如何配制?提供的氯化亚铁溶液的试剂瓶中有少量黑色粉末,为什么?(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亚铁离子如何转化为铁离子?(4)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铁离子如何转化为亚铁离子?(5)如何检验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6)如何检验铁离子完全转化为亚铁离子?(7)小结铁单质、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三者如何相互转化?(8)如何检验铁离子中含有亚铁离子?(9)如何检验亚铁离子中含有铁离子?这些问题根据教学逐一呈现,学生带着疑问逐一完成实验设计。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验解决相关问题,并在实验中也不断提出问题,虽然学生获得的结论和提出的问题有的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结论和问题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思考出来的,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此时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遇到新问题的应变能力在提升,而且实验思维能力也在提升。当然实验过程中不是在培养科学家,更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学习、能学习,就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随堂实验教学就好像一台戏,后台如果准备不好,前台的戏肯定也唱不好。因此随堂实验教学中难度较大的是老师准备实验,若有专业实验员还好,若没有则授课老师就要辛苦些,虽然辛苦但这样换来的收获大,学生学得愉快而且效果好,这是值得的。很多时候因为条件差,都要靠我们自己给学生创造,只要你有心,自然什么也难不倒。课标中建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 ,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因为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教师来说是已知的,不过有些问题也是我们不能一下就能确定的;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未知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特别是我们教材中有些设计,需要学生上网查询的,不要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大胆猜想,这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容易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求职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猜想,使得教学过程变成非常简单的知识传授和学生获得结论的过程,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变成空谈。

随堂实验教学课能召唤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如果化学教师天天都有好好准备,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这种进步不只是学生考试成绩的进步,还有其他方面能力的进步。相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定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严谨的思维能力。

上一篇:浅谈Packet Tracer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的应... 下一篇: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