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吨粮县”创建工作的内容及措施

时间:2022-10-15 04:16:39

蒙城县“吨粮县”创建工作的内容及措施

摘要 介绍了蒙城县“吨粮县”创建工作的内容、气候条件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采取的工作措施,以期促进粮食的高产。

关键词 “吨粮县”;创建工作内容;气候条件;产量表现;工作措施;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 F7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89-02

蒙城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隶属亳州市。国土面积2 091 km2,粮食生产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3年,全县10.2万hm2小麦平均产量7 575.0 kg/hm2,7.36万hm2玉米平均产量7 502.7 kg/hm2,全县粮食总产达150万t,成功创建“吨粮县”,填补了安徽省“吨粮县”的空白。为搞好“吨粮县”建设,在蒙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狠抓技术研究,深入开展技术指导,搞好技术培训,落实关键技术,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创建工作的内容

1.1 开展技术研究

蒙城县以该县农业科技示范场为中心,积极开展小麦、玉米试验研究。2012―2014年共开展试验研究25项,主要研究有高产优质广适小麦玉米新品种筛选、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途径研究、小麦玉米主推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小麦玉米高产栽培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研究、秸秆周年全量还田培肥地力技术研究、小麦玉米隐性灾害防控与抗逆稳产综合技术研究、小麦玉米肥水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小麦超高产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玉米化控防倒及种植密度试验研究、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试验等。内容涵盖小麦、玉米新品种筛选及土肥、植保、农机等综合性栽培技术研究试验,为“吨粮县”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技术保障。

1.2 落实关键技术

小麦品种以抗寒、抗倒、抗病等抗逆性强的半冬性品种为主,如良星66、济麦22、烟农5158、山农20、烟农19、烟农5286等。小麦主推技术包括: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纯N 270 kg/hm2、P2O5 90~120 kg/hm2、K2O 150 kg/hm2、ZnSO4 22.5 kg/hm2。将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基追比为5∶5。追肥时期在小麦拔节期。抽穗至灌浆期,结合防治病虫,叶面喷肥2次。②种子包衣技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 mL+20%粉锈宁75 g+水3 kg拌麦种50 kg,拌后堆闷2~3 h后拌种。③科学播种技术。做到适墒、适期、适量、适深播种。烟农19播期在10月初至10月15日,基本苗180万~225万根/hm2,播种量135~150 kg/hm2;播深3~5 cm,行距20~22 cm。④化学调控技术。对壮苗和生长偏旺的麦田,于起身期喷施壮丰安525~600 mL/hm2,控制小麦基部节间长度,防治后期倒伏。⑤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在实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的基础上,春季拔节前和抽穗扬花期根据植保站的预测预报,分别做好对纹枯病、叶锈病和赤霉病、麦蜘蛛的防治,对局部发生吸浆虫、穗蚜危害,做好防治工作。⑥秸秆还田技术。禁止焚烧小麦秸秆,推广免耕直播技术,实行秸秆还田。

玉米选用高产优质紧凑耐密植品种郑单958、中单909、伟科702、登海605、隆平206等。主推技术包括:①单粒机械板茬播种技术。②合理密植技术。紧凑型玉米品种留苗6.00万~6.75万株/hm2,紧凑大穗型品种留苗6.00万根/hm2。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产量12 t/hm2地块,需施纯N 360~375 kg/hm2、P2O5 120~150 kg/hm2、K2O 300~360 kg/hm2(折合尿素780~840 kg/hm2、标准过磷酸钙840~945 kg/hm2、硫酸钾375~420 kg/hm2),高肥地取低限指标,中肥地取高限。另外,增施ZnSO4 15 kg/hm2。④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⑤适时收获技术。玉米成熟期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⑥秸秆还田技术。玉米收获后,严禁焚烧秸秆,及时进行秸秆还田。

2 气候条件

小麦播种至越冬前,土壤墒情较好,气温正常,有利于小麦苗期生长。越冬期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加上土壤墒情较好,品种冻害较轻。进入返青后,拔节较早。3月8―9日最高气温28 ℃,拔节加快,但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偏低,小麦节间缩短。4月7日最低气温0 ℃左右,造成部分品种出现低温冷害现象。

玉米播种至7月15日无有效降雨,7月15―22日持续阴雨,解决旱情。7月24日至8月3日各品种陆续进入抽雄授粉期,土壤墒情适宜(期间7月31日至8月3日夜间降雨),但气温偏高。7月24日至8月23日,蒙城县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特别是8月3―20日每天最高气温均在35 ℃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37~39 ℃,对玉米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晴热高温导致玉米发育、授粉受阻,产生热害,具体表现为少数品种空秆、秃顶、缺粒、缺行。8月23日后气候趋于正常。

3 产量表现

3.1 小麦

蒙城县自测产量:2013年5月25―27日蒙城县农委组织县专家组,对全县18个乡镇小麦测产验收。平均有效穗数684.3万穗/hm2,穗粒数32.76粒,千粒重40.00 g,理论产量8 967 kg/hm2,8.5折产量7 621.95 kg/hm2。

专家验收产量:2013年6月1日省专家组根据蒙城县自测自验办法,按照50%的比例,全面随机抽验验证。平均有效穗数678万穗/hm2,穗粒数32.80粒,千粒重40.00 g,理论产量8 895.3 kg/hm2,8.5折产量7 561.0 kg/hm2。

3.2 玉米

蒙城县自测产量:2013年9月14―15日蒙城县农委组织县专家组,对全县18个乡镇玉米测产验收。平均有效穗数58 680穗/hm2,穗粒数492粒,千粒重320 g,理论产量9 238.5 kg/hm2,8.5折产量7 852.73 kg/hm2。专家验收产量:2013年9月17日省专家组根据蒙城县自测自验办法,按照50%的比例,全面随机抽验验证。平均有效穗数60 495穗/hm2,穗粒数466粒,千粒重320 g,理论产量9 021 kg/hm2,8.5折产量7 667.85 kg/hm2。

4 采取的工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县成立粮食“吨粮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农业委员会、县财政局、农业开发办公室、县科技局、县农机局、县农科教办公室、县科协、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县农技推广中心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创建活动的重大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部署督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农委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粮食“吨粮县”创建活动实施工作。二是县农委成立粮食“吨粮县”创建工作专家技术指导组。县农技中心主任任技术指导组组长,农技中心副主任任副组长,农科所、粮油站、土肥站、植保站负责人为成员。技术指导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小麦高产攻关技术培训、指导、试验、示范,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同时聘请省农科院专家为技术顾问。三是农业、农机、水利、粮食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服务,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2]。

4.2 开展技术宣传与培训

组织和布署农技人员深入农户,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3]。通过会议、广播、电视、观摩、资料、报纸等多种形式和媒体广泛宣传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的相关知识,技术人员培训到村、到户;强化技术指导,在小麦玉米生育的关键时期举办现场观摩会,辅射带动周边村民;安排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把关键技术落到实处[4]。

4.3 建立创建考核奖惩制,狠抓示范带动

制定创建活动工作责任制,确定目标任务,建立考核体系。2013年全县共建立小麦、玉米各90个万亩片、60个千亩方、20个超高产百亩点。所有万亩片、千亩方、百亩点,严格按照“五有”标准和“五统一”服务,做到建一片、成一片、亮一片、巩固一片、带动一片,真正发挥高产示范辐射周边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 蔡瑞国.氮素水平对专用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

[2]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等.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资源筛选及其生理特性分析[C]//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9.

[3] 张伟,王颖,王金华.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48.

[4] 任大勤,李贞,赵杰.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26-27.

上一篇: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报废原因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盐碱土壤改良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