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宅养老”的通用设计理念与我国路径

时间:2022-10-15 02:54:45

“在宅养老”的通用设计理念与我国路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博士生张萍、杨申茂与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刘君敏联名在2013年第6期的《现代城市研究》上发表题为“‘在宅养老’住宅体系建设研究”的文章,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权意识的提高,居住权利受到重视。而把老年人集中在养老院和老年住宅中的机构养老策略,实践证明会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伤害,侵害了老年人获得平等生活的权利;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具备推行社会福利式机构养老的条件。鉴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社会养老福利覆盖面小并受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影响的特点,“在宅养老”是解决现阶段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种可行的举措。这种养老模式适应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安度晚年。其住宅体系因此提倡住宅应适应人一生的居住需求——从年轻健康的中青年时期直到生理机能衰退的老年时期,强调住宅的通用性。

由于我国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较晚,目前也没有专门的通用住宅设计标准或适合“住宅养老”模式的普通住宅设计标准,作者在介绍比较了美国《通用住宅设计》、日本《对长寿社会的住宅设计指南》和我国《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之后,提出适合我国“在宅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指南,以期能为我国“在宅养老”住宅体系的建构提供依据。一是住宅室外与公共空间。建议增强室外设施的普遍适用性,使各种生理机能的人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创造出一个人与社会平等沟通的平台,还包括社区的各种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支持体系建设等内容。二是住宅室内部分。建议房间的设置和分配应考虑到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和居住需求;要保证室内环境有足够的空间尺度,主要集中在室内的高度、交通活动空间的宽度、设备设施的高度等;对细部功能的设计要详细考虑,在尺度、材质、位置、形状和使用方式方面要使其具有普遍的适用特征,设备设施应选用通用设计产品,特别是在卫、浴、厨等功能性强的空间内。三是住宅环境设备。建议应推荐选用具有多种感官提示的人与住宅的交互系统和自控设备,如更充足的照明、可视可听的感应扩音装置、供水电煤设备操作的安全便捷;即使这些设备目前不安装,也要做好必要安装的潜伏设计,如在老年人卧室、厨房、卫生间内设置呼救系统的预留埋线。

上一篇:创新型城市体制创新的多重阐释与建设路径 下一篇:城市更新时代紧凑型发展的政策导向及我国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