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开放的滨水区景观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15 02:18:44

城市公共开放的滨水区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研究概况,城市滨水区、城市开放空间的含义及城市开放空间和城市滨水区的联系。分析城市滨水区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建造公共开放的滨水区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往、游憩等社会活动品质的要求提高了。原有公共开放空间类型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开放性、多样化生活的追求,建立开放的、多层次复合的公共空间势在必行。因此,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就更重要了。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国外研究概况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城市滨水地区的设计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城市滨水地区开发在理论上才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一阶段,西方国家掀起了城市复兴的高潮,对滨水地区开发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1980年前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国家先后对本国许多城市废弃的滨水区进行了再开发活动。1988年霍依尔(Hoyle)等主编的《滨水区更新》,首次对全球滨水区再开发现象进行全面分析[1]。1996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滨水区中心”出版的《全球城市滨水区开发的成功案例》收录了39个详尽案例,同时介绍了其他91个建设项目。1997年,出版《城市滨水区开发》主要收录了北美地区的滨水区案例。1989年成立的“全球水上城市中心”出版的书籍更被称为是“滨水区规划师言论荟萃”[2]。同一时期,日本也掀起了滨水区开发的热潮。1988年出版《滨水景观设计》是研究成果之一[3]。

1.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形成对比,国内城市滨水区开发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有关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景观设计的专项学术研究并不多见。20世纪90年代,国内城市开放型滨水区项目才增多了。《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是国内比较早的系统介绍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的书。书中介绍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动因和基本原则,国外滨水地区开发的实例,并对实例进行研究和分析[4]。王建国教授编著的《城市设计》,也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到了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历史发展、设计原则等,并以芝加哥河滨水区城市设计和宜兴团滨水区城市设计为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5]。在国内,大量关于城市滨水区研究的成果也以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以及期刊的形式发表。

2 相关概念

2.1城市滨水区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6]。它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和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2.2城市开放空间

关于开放空间的概念范围,国内外说法不尽相同。林奇教授曾这样描述开放空间的概念,“只要是任何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分两类: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则属于城市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民选择来从事个人或团体的活动[7]。”

城市开放空间包含生态、娱乐、文化、美学的土地使用方式相一致的多重目标。它担负着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改善交通,改变城市面貌;维护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是城市生态与城市生活的多重载体。

2.3城市开放空间与滨水空间的联系

现代化的都市,人们渴望享受大自然,城市滨水区其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需要,这种亲水的公共开放空间对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启发人们去思考,去想象,让人们体味大自然的丰富与可爱。

3 滨水地区开发存在的问题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主要的开放空间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很多城市都注意到滨水地区开发的重要性。我国城市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由于滨水地区规划与城市缺乏有机联系,导致滨水地区的开敞空间与城市其他开敞空间缺乏合理的衔接和过渡,市民无法接近和享用。滨水地区基础设施不全,尤其缺乏亲水设施,很难吸引人群驻足,缺乏对人使用需求的考虑。这些问题都是城市滨水区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

4 公共开放的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我们应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如凯文・林奇指出:“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城市的区域、标志、节点、边缘、道路来体验城市。”城市的滨水区开放空间也一样,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景观要素和开放空间。我们应该在滨水区建立共享的原则、道路通畅性的原则、亲水性的原则及观赏性的原则等等。

4.1共享性原则

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出城市特色的地区,在规划时应确保滨水区开放空间的共享性,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开放空间所配套的项目如游乐、商业、休憩等为大众开放,把滨水区的岸线规划成共享的公共绿地,还给大众。

4.2通畅性原则

滨水区的交通组织十分复杂,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框架下进行有序组织,应注意处理好该地区的水陆换乘,过境交通和滨水区的内部交通以及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的关系。为简化交通,应采用过境交通与滨水地区的内部交通分开布置的方法。

4.3亲水性原则

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在使用上亲水是体现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规划时应借助其形态的特点――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可控性,充分利用水资源环境,让人不但从视觉上去认识,还从心理上给人们以享受。

4.4观赏性原则

滨水区开放空间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最重要的地段。在规划时,应借助城市设计处理好滨水区公共开放空间整体性和特色的平衡,处理好点、线、面的结合关系,以创造优美的滨水城市轮廓线,激动人心的滨水节点,连续的开放空间及开阔的视线走廊等。

5 结语

城市滨水地区作为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已随着公众对文化、游憩、休闲娱乐、度假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进入到城市的各个层面。城市本身是个复杂的综合体,要创建亲切宜人和公共开放的城市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和环境特色,要努力创建人性化的空间场所,才能真正做到“以水为源,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规划书讯,规划师[J],2000.3

[2]黄富厢,水都规划开发与城市设计,时代建筑[J],1998(3)

[3]曾茂薇,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学位论文[D],2004

[4]张庭伟、冯晖、彭治权编著,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5]王建国著,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M],2004.8第2版

[6]周杰,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东南大学硕士论文[D],2004

[7]Ann Breen Dick Rigby,The New Waterfront[M],Thames and Hudson,1996

上一篇:浅谈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发展 下一篇:有效,有笑,有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