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敏致低血压休克1例报告

时间:2022-10-15 01:47:43

止血敏致低血压休克1例报告

患者男性,35岁,主因:间断发热、咳血10天于2001-04-03入院。查体:神志清晰,精神可,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入院化验血常规示:WBC:1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5%,PLT200×109/L,肝肾功能均正常,乙肝七项示全阴性,胸部CT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结节状阴影,右肺下叶可见实变阴影,其内可见空洞。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诊断为:1.继发性肺结核(浸润型)双肺(上中下)痰涂(+)初治并咳血2.继发肺部感染。予HRZE抗痨同时予甘草酸二铵保肝,予头孢西丁抗感染,予巴曲酶肌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止血敏3.0g静点1次/日,患者咳血明显好转,体温降至正常,于入院第7日咳血再次加重,继续予止血敏、巴曲酶等药物治疗,患者于入院第8日上厕所排尿时出现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测血压70/50mmHg,血糖8.0mmol/L,无发热、寒战及呼吸发憋,考虑排尿性晕厥可能性大,予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多巴胺20mg入壶,地塞米松5mg入壶,平卧后缓解,当时所输药物为止血敏。之后因患者活动性咳血未停止,嘱患者绝对卧床,3天后咳血量明显减少,患者由平卧位坐起时再次出现头晕、出汗、一过性意识丧失,测血压80/40mmHg,血糖9.0mmol/L,当时所属液体为止血敏,立即停用所输液体,并予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多巴胺20mg入壶,地塞米松5mg入壶,患者于2分钟后意识清醒,10分钟后血压恢复正常,考虑止血敏导致休克的可能性大,停用此组药物后未再发生上述情况。

讨论:止血敏又称酚磺乙胺,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尚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止血作用迅速,静脉注射后1小时作用达高峰,作用维持4~6小时。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如氨甲苯酸,维生素K并用,毒性低,但有静脉注射时发生休克的报道。巴曲酶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及凝血激酶样作用,其凝血酶样作用能促进出血部位(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其中包括血小板因子3(PF3),能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1单体,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进在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其类凝血激酶样作用是由于释放的PF3引起,就像血液中的凝血激酶依靠PF3激活那样,凝血激酶被激活后,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因而促进凝血过程,能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两种药物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物,联合应用也非属配伍禁忌,且使用说明均无做皮试要求,本次治疗中除应用止血敏外,还应用巴曲酶、头孢西丁及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但两次休克,一过性意识丧失均发生于静点止血敏过程中,且停用止血敏后未在出现此种情况,故考虑止血敏致休克的可能性更大,故医护人员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护,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抢救休克的技术,以便及时抢救。

参考文献:

[1] 郭履赒.实用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5):259-261.

上一篇: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诊治体会 下一篇:个性化手术治疗甲沟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