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城市主义思想在职教城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5 01:04:15

谈新城市主义思想在职教城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乐都职教城学习运用新城市主义思想指导职教城的规划和建设,应该是未来职教城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关键词】职教城;新城市主义;开放性;弹性;多样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乐都职教城就是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乐都职教城位于青海省乐都县,规划地块总面积约257公顷,建成后将成为整个青海省的职业教育基地,并具备辐射整个中西部地区的能力。项目伊始,当地政府就对职教城的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以“以城辅教,以教助城”的模式,通过职教城的发展来带动乐都的城市建设。所以在规划设计中,我们首先确定了“城”的概念,即职教城不只是一个职业教育的片区,更是整个乐都城市的一部分。

一.乐都职教城规划设计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1.教育社会化对传统高校规划模式的挑战

社会化对我国传统高等校园规划模式产生了一定冲击。传统高等校园规划模式强调创造象牙塔式的环境,因此,独立和内敛成为校园环境的追求目标,校园空间相对封闭。然而社会化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交流,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校园规划正面临这种变化的挑战;与此同时学院的管理与运作也开始发生变化,后勤服务逐渐社会化是发展的趋势。后勤服务社会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后勤功能的社会化,例如相当部分的校舍将在校外按市场规律进行供给,但是实现完全社会化需要时序,这样在校园规划中必须考虑在其中找到平衡。必须把社会化作为校区规划的重要要素。

2.不确定的开发模式对传统高校规划模式的挑战

由于是政府主导的规划项目,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开发企业或单位介入,所以为职教城将来的开发建设带来很多不确定性。有可能是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建设一个大型的高职院校,也有可能把当地现有的职教院校统一整合在职教城内各自独立办学,还有可能……这种种的不确定性也对传统的校园规划模式提出挑战,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必须留有弹性,增强其可操作性。

3.职教院校自身特点对传统高校规划模式的挑战

相对于传统的高校,职教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重视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以强化技能训练为特点。因此,要重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和模拟实习的能力培养。这些特点要求职教院校的规划要充分考虑职教城内功能的复合,给学生创造便捷高效的学习、实训环境。

二.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其主要主张有:

1、 适宜步行的邻里环境。

2、 连通性,格网式街道。

3、 功能混合。

4、 多样化的住宅。

5、 高质量的建筑和城市设计。

6、 传统的邻里结构。

7、 高密度。

8、 精明的交通体系。

9、 可持续发展。

10、 追求高生活质量。

三.新城市主义思想对乐都职教城规划的指导意义

通过研究新都市主义的各项主张,结合规划实际,我们总结了乐都职教城规划设计中主要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在规划中逐一落实。

1、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包含功能的开放和文化的开放,开放的职教城有利于迎接教育社会化带来的挑战,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乐都职教城的融合。

规划中,我们打破传统的象牙塔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的布局,打破学校围墙,分街坊按院系管理。同时将职教城的资源对城市开放,职教城也共享城市的资源,将学校和城市有机联系,真正做到“城市以职教为特色,职教以城市为依托”。职教城规划的图书馆和体育场,定位为将来的海东市的次文化体育中心,同时肩负了为城市和职教城服务的双重功能。职教城的中心广场设计为开放式的城市市政广场,向全体市民开放,是职教城与外界交流和展示的城市客厅。

职教城的开放还体现在文化的开放上,职教城的文化以河湟文化为中心,多风格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河湟,当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繁衍生息,至少从秦汉以来,众多民族的先民耕牧于其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乐都是河湟文化的发源地,职教城的文化主题必然以河湟文化为中心。同时乐都自古以来又是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的交汇地,文化包容性很强,所以各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在职教城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2、 连通性原则

规划网格状路网,划小街坊,有利于各功能区块间的相互联系。格网式相互连通的街道成网络结构分布,可以疏解交通。大多数街道都较窄,适宜步行。高质量的步行网络以及公共空间使得步行更舒适、愉快、有趣。规划中我们在总体规划路网的基础上,增加了道路网密度,城市支路间距一般不大于250米,每个街坊面积一般不大于6公顷,使得整个职教城区形成“大城市、小街坊”的总体布局。

3、 弹性原则

网格状、开放的路网体系,为乐都职教城的弹性规划创造了必要条件。规划打破常规的学校布局模式,以街坊为基本单位组织布局,每个小街坊安排一到两个院系。各种服务配套设施比如食堂、宿舍、超市等按规模分级设置,每个街坊内配置街坊级的服务设施,几个街坊组合形成的街区配置街区级的服务设施,整个职教城还配有职教城级的服务设施。配套资源的分级配置与共享,实现了园区资源设施的效能最大化。这种布局以及配套模式,也为将来的开发和管理留足了弹性。可以每个街坊独立办学,形成一所专业性强、规模不大的职业院校;也可以几个院系、几个街坊组合形成一所综合性的高职院校。

4、 功能复合(多样性)原则

反对僵化的绝对的功能分区,尤其反对尺度巨大的功能单一化,倡导每个区段(尤其是邻里街坊)的功能多样化和完善化,从而促使各个区段独自生长成为有机的城市细胞,有利于职教城自身对功能多样化的需求。乐都职教城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片区。其功能主要包含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业服务、公共实训、生产科研、生活居住、旅游、休闲游憩等。

多功能复合也是职教城发展的客观要求。规划打破传统的先学习后实践的培养模式,将学习融入到生产生活中,形成边学习边实践的培养模式,使培养的人才能够迅如投入到工作中。根据要求,职教城内安排的若干高科技、无污染的企业单位入驻,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可以为职教城的学生提供方便的实训单位。另外,社区内的幼儿园、医院、酒店等,也都为相应专业的学生实习培训提供了便利。同时,学校也可以为这些企事业单位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真正做到了“以城辅教,以教助城”。

新城市主义思想在乐都职教城规划中的运用是一种尝试,其本质是思考21世纪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教育社会化、开放式办学、弹性设计、产学研合一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吸取了新城市主义的思想精华。希望这一理念能在更多的职教城规划和建设中实践与推广,规划出更有活力、更有生活气息的现代化校园。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市政工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下一篇:信息速递之阜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