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时间:2022-10-15 12:33:23

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从设置导学提纲,明确学习方向;设置精致讲析,提高课堂实效;设置恰当活动,培养合作意识三个方面就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新课程; 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课堂教学已从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即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上,有教师认为新课程应给学生充分自由,“自主学习”变成了漫无目标的“自由学习”,出现了教师对课堂讲析不敢讲、不能讲的现象。而笔者认为,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更不是自由活动。作为教师应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进行运用和迁移;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巧设自主支点。下面,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设置导学提纲,明确学习方向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设置导学提纲能实现课堂向学堂的转变,把面向部分学生的课堂转向面向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

导学提纲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拟制出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一个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恰似给学生一个支点,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导学提纲把知识点设计成问题串,在情景中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在问题的设计中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唤起学生的记忆,向新知识的建构过渡。导学提纲提供典型资料,提出研究角度,提升学生认识,使学生学有所依,带着明确的任务独立参与自主学习。

在导学提纲的引领下,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动眼、动手、动脑,通过读书主动寻找答案。学生依据提纲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清文章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哪些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哪些要求助同学,哪些要请教老师。学生根据导学提纲把握主线寻要点,达到初步理解知识、把握作者主旨的目的。学生在积极思索、不断创新、亲自感悟知识产生的过程中,不但自主建构了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在此期间,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不断巡视,辅导差生、点拨中等生,表扬能发现新问题,创造性学习的学生。教师要机智地应对课堂生成,不断发现和纠正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偏差问题,并加以梳理归类,通过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使点拨更具有针对性。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重点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解决的、又不得不解决的共性问题,并精讲评析重、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适当拓展引申。

导学提纲引领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个性化教学的新课程理念,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使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中,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对于师生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实乃双赢之策。

二.设置精致讲析,提高课堂实效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与强调教师的引领并不矛盾。从课堂实践来看,教师该讲的还是要讲,而且必须讲。只是,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候讲?教师要认真思考和准备。

首先,选择讲什么是教师精湛技巧的运用。这充分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研读的深度,反映出教师个性化解读后对教材的再创造,表现出教师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处理的智慧。精致的讲析能帮助学生在准确理解作品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积累,能切中文本最优价值的核心。因此,精致讲析的内容一定是能提升学生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内容。

其次,设计怎样讲是教师高雅艺术的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背景下的讲应是一种精心策划后的精讲。讲析要注意形式和变化,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形象传神、出语幽默、举例生动;要使学生产生愉悦的神态,启发思维,为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例如,学习《囚绿记》时,笔者先由作家的经历导入,为解读文本埋下伏笔。接着提出统领文本内容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为什么要放绿?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教学思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再次,讲析的艺术还在于不为讲而刻意地去讲,而应讲究不着痕迹地顺势生发,即要选择适宜的时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及时的讲析能击中要害,唤起学生的听觉冲动。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同学们自然会想到范仲淹的“忧乐观”,这时老师就要引领学生交流讨论作者旷达的胸襟,自然引出警句的分析:警句的特点是语言精练、寓意深刻,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

最后,还要注意要讲就要讲透,要加深印象,激感。例如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介绍范仲淹人生观形成的社会原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正是作者主动找寻、构建自己人生精神支柱、积极进取的自我表白。他不仅肯定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进亦忧,退亦忧”,而且在艰难的时势中以古仁人为楷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长期学习并效仿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生政绩卓著,而这正是作者高亢昂扬的人生主旋律。作者以此给同处逆境中的朋友以切实的慰藉。而我们现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不同样从中受到激励,增添精神力量,为之感动、振奋吗?

自主学习,老师不能撒手不管,该讲的必须讲,讲就要讲得精致,讲得能使学生产生感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下一次的不讲奠定基础。

三.设置恰当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同样应把握其时机和度量。

1.合理设计,提升情感

教师要认真设计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和非合作学习效果的环节。例如:同一个问题可分两种形式解读,一种完全自主,个人思考;另一种则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比较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感悟到真正的“渔”应是合作的品质,唯有此,学生才会主动探寻合作机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真正学会合作互助。同时,由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在学习中个性的展示应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中应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和美学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般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评议后互相补充,然后小组代表发言,这样能使个性发展与自主合作相得益彰。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设组长、记录员等,不能一提小组讨论就是前后左右同学随意组合。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并且学习好、乐于助人的人当,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展示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也可增强学生的信心。

3.明确目的,把握时机

重点内容的学习常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最后,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不可操之过急,教育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能做的是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反思,逐步地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适合时代特征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花红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十问[J].内蒙古教育,2004(08).

[2]李德显.重建课堂秩序[J].教育研究,2004(06).

[3]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4(06).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罗建芬,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教师。

上一篇:浅谈哈姆雷特悲剧性格的成因 下一篇:论语文教学的望闻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