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搜捕”暗物质

时间:2022-10-15 12:14:14

上天入地“搜捕”暗物质

大自然讨厌不合情理

如果你觉得“暗物质”这一概念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和你一样的人其实有很多。最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存在的科学家,是当时正在美国工作的一位瑞士天文学家。他发现,大型星系团中的星系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除非星系团的总质量是根据其中恒星数量计算所得到的值的100倍以上,否则星系团根本无法束缚住这些星系。他由此怀疑,宇宙中很可能充满着某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它们既不发光也不吸收光,但却通过其强大的引力作用于星系。那时候,大多数天文学家都对这一近乎疯狂的想法嗤之以鼻。

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不断增加。到如今,尽管对暗物质的性质仍然一无所知,但暗物质已经成为宇宙研究中一个牢固确立的概念。事实上,这个概念几乎必须存在,否则难以解释为何单个星系快速旋转却没有分崩离析。总之,如果不存在总质量比我们看得见的“亮物质”远远大得多的暗物质,那么宇宙将不合情理,而大自然是最讨厌不合情理的。

黑暗却真实的宇宙

为了理解宇宙中的暗物质,请想象一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飞行在崇山峻岭之上,你知道下面有连绵起伏的山峦,但你却啥也看不见。突然,散落在山坡上的农家的灯光进入了你的视野,为你勾勒出了山坡的大致轮廓,同时也使你明白,在远处的黑暗中还隐藏着更多更大的无法看见的山体。其实,我们所面对的宇宙与此相似。我们习惯将夜晚看到的点点星光当做宇宙,但事实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黑暗却真实的宇宙,一个你的老师没有告诉过你的宇宙。

天文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包括我们的太阳、银河系在内的所有看得见的“亮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10%不到;而既不发光也不吸收光的暗物质却占了宇宙总物质量的90%以上。黑洞是现在已知的一种暗物质,但它对暗物质总量的贡献非常微小。那么,绝大多数的暗物质在哪儿呢?

没有暗物质不会有人类

为了了解暗物质的物理性质,就必须先知道它们在哪里,又是如何随时间成团的。但是,自古以来天文学家所能看到的仅仅是有限的亮物质,它们就像散落在茫茫群山中的点点灯光;他们无法看到暗物质,就像他们看不见漆黑夜幕下的群山一样。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天文学家正在利用并完善一项被称为“弱引力透镜”的新技术。由于暗物质会使其附近的光线弯曲,因此,通过观测由此导致的遥远星系形状的微小变化,以及星系间排列的变化,就能反演出暗物质的存在。虽然弱引力透镜的效果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并不明显,但它确实影响着每一个遥远星系的外形。天文学家可以把遥远星系影像的微小变化,转变成一张观测者和遥远星系之间的质量分布图,其中既包含了亮物质也包含了暗物质。

尽管提出弱引力透镜的设想仅仅是几年前的事情,但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都在致力于这项工作,挖掘它的潜力。他们相信,弱引力透镜是寻找暗物质最直接的宇宙探测器。如今,他们已经绘制出了最新的关于暗物质的三维分布图:它令人信服地证明,在宇宙大爆炸结束后,是暗物质像框架一样既把星系维系在了一起,同时又为亮物质提供了结构空间。也就是说,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几乎每一个星系,都被安全地包裹在一团巨大的暗物质中。如果没有暗物质就不会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就更不会有今天的人类。

世界上最优越的地底实验室

尽管天文学家利用弱引力透镜已经获得了暗物质的三维分布图,但它毕竟是通过推论得来的;它无法解答“暗物质是什么”。至今仍有人怀疑暗物质是否真的存在,因为毕竟还没有人直接观察到这种物质,更没能“逮住”暗物质粒子。为了将暗物质“捉拿归案”,全世界目前至少有10项探索行动在进行,大型地底暗物质探测器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我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揭牌并正式投入使用。它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拥有了世界上最优越的探测暗物质的环境,能够自主开展“搜捕”暗物质这一国际上最前沿的基础研究课题。为什么说那里的环境是“最优越”的呢?

原来,在二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曾在四川锦屏山底修建了一条长18千米的可以通行汽车的隧道,隧道上面是2500多米厚的山体岩石。该实验室利用这条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隧道,在其侧面开挖了一个长40米,高和宽各为6米的空间作为实验室。与国外一些“脱胎”于矿井的地下实验室相比,它的使用更为便利:不必坐着电梯上上下下,乘坐汽车就能钻入地底深处。而深埋地下2500米,更是难得,因为埋得越深,受宇宙射线的干扰就越少。

据介绍,从地面上出发,开车约20分钟就能到达该地下实验室。那里四季恒温冬暖夏凉,不需要用空调。与地面实验室唯一的不同,是那里没有窗户,刮风下雨丝毫感觉不到,进去久了也容易让人搞不清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由于通风设备很好,在实验室待上半天,也不会有任何异样的感觉。而且,一旦仪器运行稳定,地下实验室的所有数据都会实时传送至地面监控室,无须研究人员24小时守着实验室中探测仪器。目前,上海交大和清华大学的两个实验组已入驻地下实验室。他们将使用不同的探测仪器“搜捕”暗物质粒子。

上天入地全方位“搜捕”

你可能会问:暗物质在宇宙中,科学家为什么要“钻”到极深的地下去“搜捕”它们呢?信不信由你,科学家相信每天可能有几万亿个暗物质粒子穿过了你的身体,但你却感觉不到,这是因为暗物质粒子极其微小。这和射进球门的足球会被球网挡住,而一颗玻璃弹子却能穿网而过是同样的道理。为了“网”住暗物质,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

最初的办法是天文观测,弱引力透镜就是寻找暗物质在哪儿的宇宙探测器,但它无法“逮住”暗物质粒子。为此,科学家又采取了间接探测和直接探测两种办法。所谓间接探测,是通过地面或太空望远镜,探测暗物质相互碰撞产生的普通物质的粒子信号。而直接探测,则是让普通物质的原子核与暗物质碰撞,通过探测碰撞产生的信号来求证暗物质是否存在。上海交大实验组正在进行的就是利用液氙探测器,对暗物质进行直接探测。由于地球表面上宇宙射线众多,会对直接探测产生干扰,影响探测器鉴别暗物质粒子的能力;因此,深埋于地下2500米的实验室,可以为探测器挡去干扰,让它“专心”工作。

最了不起的事情

“捉拿”暗物质真是太难了。科学家认为,这与暗物质很可能是由“弱相互作用重粒子”组成的有关。“重”并不意味着这些粒子很大,只表明它们有质量,因此不仅能对引力产生反应,而且可以产生引力。“弱相互作用”的意思是,尽管有质量,但这些微粒同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微乎其微。科学家们还认为,弱相互作用重粒子在电磁上保持中性,既不带正电也不带负电。这就是我们无法看到它们,更难以“逮住”它们的原因。

你可能会问,如果探测到了暗物质,“逮住”暗物质粒子又能派上什么用场呢?是的,对科学家来说,这仍然是个未知数。粒子物理探求的是物质最深层次的奥秘,它的成果对人类未来的生活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影响,科学家现在确实还不得而知。这就像当年科学家开始研究电磁现象时,根本无法想象现在的电视、电脑和互联网一样。但无论如何,找到暗物质,对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来说,将是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

上一篇:超级电脑与机器人 下一篇:Some Facts About Sn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