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触网线索转角和拉线基础偏角的探讨

时间:2022-10-15 11:51:45

关于接触网线索转角和拉线基础偏角的探讨

摘要:对接触网非支线索转角进行了受力分析,找出了转角产生的原因,得出了相关公式。对拉线基础偏角的分析和计算,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了测定和检验方法。

关键词:接触网;线索转角;拉线基础偏角;施工测量

中图分类号:U45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intersection angle and the excursion angle of back stay foundation of over head contact line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overhead contact line is analyzed by the force, have found out the case that the intersection angle, and reached relevance formula. Base on the analyzing and calculating that the excursion angles of back stay foundation, having brought forward an admeasurement with a view of the actual project checks method.

Key words:overhead contact line;intersection angle;excursion angles of back stay foundation;construction measured

1.引言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及《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对于锚段关节内线索转角规定为“正线接触悬挂工作支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4°,困难情况下不宜大于6°”[1] ,对拉线基础的规定为“拉线应位于接触悬挂下锚支的延长线上(附加导线单独下锚时,应位于下锚支导线的延长线上)”[2]。根据各条线的设计等级和实际情况,一般要求拉线基础与下锚支延长线的偏角在0°~12°范围内,偏角过大,易造成下锚支柱折断。本文着重将上述两条规定结合实际工程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2.非支转角的计算

非支转角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直线区段、曲线外侧区段和曲线内侧区段。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2.1直线区段

直线非支转角的形成如图1所示。[3]

图1直线区段非支转角示意图

图中,、为1、2号支柱拉出值;、为各自相应跨距;为支柱宽度;为支柱限界。设为非支转角,则:

(1)

其中:;(2)

2.2曲线区段

曲线区段非支转角的形成如图2。

图2曲线区段非支转角示意图

图中,、为1、2号支柱在折算超高后的拉出值;、为各自相应跨距;为支柱宽度;为支柱限界;为曲线半径;、为圆心O到各自垂足的距离;、为垂足点到折算超高后的拉出值点的距离。设为非支转角,则:

根据式(3)可计算出非支转角。若支柱在曲内,则项为负。

3.拉线基础偏角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直线区段关节拉线基础偏角不容易产生问题,本节重点讨论曲线情况。拉线基础偏角产生如图3所示。

图中,A、B、C为拉线基础,其中B为正确位置;为1~2号支柱间跨距;为拉线基础到锚柱的距离;为支柱限界;、分别为圆心O到垂足的距离和垂足到拉线基础中心的距离;为偏角。

图3曲线区段拉线基础偏角示意图

若已知,也可反推基础偏角。若支柱在曲内,则项为负。

4.应用

在部分线路施工改造工程中,由于现浇混泥土基础和拉线基础全部交由站前单位施工,在对现浇混泥土基础进行交验时发现部分拉线基础中心偏移了非支下锚延长线,并且部分跨距有一定问题。现利用本文推导的公式结合工程实际分析。

某线路区段基本计算数据如下:曲线半径为8000m;跨距(实际)为48m,(实际)为28m;接触线高度为6m;设计时速160Km/h;支柱限界为3.1m;拉线基础距支柱9.5m;支柱为Ф350等径圆杆,宽度为0.35m。

根据式(3)~(14)可计算出转角为(拉出值、须折算超高,分别为-0.103m、-0.803m)-8.828°(外偏为负,内偏为正;且不允许内偏),即转角为8.828°。不符合《铁路牵引供电设计规范》中小于6°的规定。那么造成偏角超标的原因在于支柱跨距有误。可将跨距调整为两个38 m为宜。

根据式(15)~(21)可计算出拉线基础的偏角为12.102°,偏角较大。并且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拉线基础,尤其是在曲线区段的拉线基础出现这种问题比较多。为确定哪些拉线基础需要返工,根据(15)~(21)可计算出图3中的值,现场测量拉线基础偏移量的值。那么可计算出正确的拉线基础距离线路中心为3.839m。根据这一结果可现场复核拉线基础中心到线路中心位置。或者,按照偏角为12°反推基础偏移量,然后现场复核拉线基础的实际偏移量。以上文区段基本计算数据为例,按照偏角为12°反推基础偏移量为170mm。即实际拉线基础偏移量与正确偏移量相差170mm以上的,偏角一定大于12°。

通过对接触网线索转角计算的理论推导,联系具体工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找到了关于转角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对拉线基础偏角的计算和结合实际提出了测量、检验的方法,并对偏角产生的不良影响做了定性分析。施工单位可通过以上理论推导,提前做好跨距、拉线基础的计算,为站前施工提供相关数据,避免偏角超标、拉线基础偏移量大,造成返工、废弃工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铁路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09-2005[S].2005

[2]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S].铁运〔2007〕69号

[3]贺斌.关于对接触网线索转角的探讨[J].四川成都;工程科技.2006年第2期第90页

[4]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谈工程施工中给排水技术存在的不足与防治方... 下一篇:桩基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