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百里:写意水墨之间 尽享自在人生

时间:2022-10-15 10:22:01

何百里:写意水墨之间 尽享自在人生

【人物简介】

何百里先生,香港当代水墨画家,成长於香港,闻名於国际——当代水墨香港学会创会会员,北美加拿大区水墨画会永久顾问、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创会顾问、多伦多墨道画会创会会员。1945年出生於广州,精通岭南画派技法,融合西方画技,独创“何家山水”,境界超然。21岁首办个展,享誉国际艺坛数十年,出版有《何百里画集》、《百里境界》、《何百里-扇面及小品精选》、《百里自在》、《印象之美》及《百里香江》。

因为喜爱无拘无束,何百里先生以笔为桨,以纸为帆,遊弋艺坛。他承师岭南画派,又深得西方欧美各大美术博物馆之艺术熏陶,融合中西艺术之精髓,独创“何家艺术”。特别是其渔舟系列作品,用墨乾湿浓淡,注重阴阳互动,黑白相间得宜,笔墨流动有气,不拘古意,但留古法。画笔一挥,远近山脈浑然天成,再勾勒数笔,几叶轻舟灵动自然,意境深远,富有禅意,令人惊叹!

《百里香江》誉四方

今年六月份,一幅幅清雅的水墨画作,为炎热的夏季吹来了一股清凉之风。当时,在香港海港城美术馆,何百里先生的《百里香江》水墨画展,在市民们的翘首中如期展出。此次画展,他以简单的水墨,勾勒出了他心中的香江山水——或气势雄浑、或风平浪静。

此次画展,何百里先生展出了二十多张水墨画,仅用黑白两色,在浓淡乾湿之间,表现出了香港屯门、青山湾、太平山等海域离岛风景。一幅幅饱含香港情怀的画作,在欣赏者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何百里先生的水墨画作,乍一看,轻描淡写,惜墨如金,画作的构造十分淡雅、简约,而懂得艺术的人都知道,这是非常别致的艺术韵味。在他的画作中,留白是明显的特征之一,不但能营造出视觉上的广阔,还能营造出意境上的深邃,使欣赏者心境澄明、宁静。这份留白的技法,源自於何百里先生对技法的不断摸索与超越。

1970年初,何百里先生作的一幅《桥咀渡头》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灵感,也奠基了今日简约画风的基调。据了解,当时他作的《桥咀渡头》,以一笔画出海堤,配景都放在画面顶部,留有大面积空白,全为突出画中轻舟,画作完毕,他自己极为满意,甚至不落款以免削弱画面线条感,同时也保留了整个画面的空灵感。再往後,他开始着手水墨创作,在香港多个海域写生,以远处、高处的角度作画,发展至今,以远眺、俯视等视角作画,成为他的又一大特色。如此一来,在今日,人们就有幸欣赏到他那富有禅意的香江渔舟系列佳作了。

在何百里先生十四岁时,就受到热爱艺术的父亲的用心引导,从此专心学习岭南画派,数年之後硕果频现,二十一岁时举办首次个展,並成立画室教授学生。之後,他迁居加拿大二十年,在这段时间里,饱受西方欧美各大美术博物馆之艺术熏陶,研习传统与现代画技,並融汇中西艺术,独创“何家山水”——着重意境表现,注重阴阳互动,黑白相间得宜,笔墨流动有气,不存古意,但留古法。

凭借独树一帜的中国水墨画,何百里先生享誉国际艺坛数十年,八十年代,在还未有太多中国画进入国际市场之时,他的画作就已在纽约拍出令人叹服的高价,独佔鳌头;近年来,他的画作愈受欢迎,陆续参加及举办了多次重要展览,比如在加拿大三大美术博物馆之中国二十世纪名家国画巡回展,还举办了广州美术馆个展、台湾省立美术馆个展、香港精艺轩个展、香港集古斋个展、香港《百里境界》山水个展等,每次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好评如潮,反应热烈。

百里境界自超然

六十年代,何百里先生在工作之餘,就曾在香港大学校外课程和明德中心当讲师,与众人不同的是,他十分重视“写生”以及“心法”。

以前,何百里先生为了写生,曾走遍了许多山山水水。他认为,若要想画某物,必须要真真正正接触到它,再仔细观察。在当时一些绘画培训班急功近利之时,他卻坚持要教授习画之人“心法”。他说,“心法”与“技法”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因此,在教授学生之时,他的方法颇为独特,比如是画芋头,他会让学生亲自前往菜市场,挑选最喜欢的一个芋头,“既然你下意识懂得选择,那麽说明你已爱上了它,画起来就更赏心。”画完以後,师生同乐,一起吃芋头,教学愉悦轻鬆。若是前往户外,他则不建议学生以相机取景,“照片,只捕捉了有限的山石,是生硬的记录。古人说,‘坐看云起时’,只有真正地身临其境,静静地观察、体会、感受四时景色的变幻,才能真正了解感触。”而且,何百里先生认为,自古至今,艺术都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但自己走在前,也要带动人往前。

从自身体会上不断总结经验,何百里先生更重视书和画结合的效果,“懂得书法,水墨画更能长进”,因此他鼓励习水墨画之人,多多练习书法,两者合一,用笔、用墨更能灵活自如,更见气势。

“中国画,是中国的艺术结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都一样散发着艺术的光芒与魅力,是永远存在的价值。要想体现这个存在感,是先要了解深入简出地体现,外国人是比较难体会到这种美。”在加拿大、美洲生活时,何百里先生就以推广和宣传水墨画为己任。在他的概念里,水墨画应以“中国水墨画”的名字更为妥切。但是,为了使未受到中国文化教育的外国人,投入兴趣利用水与墨表现其富有意境的内心世界,则以“水墨画”来称呼较易为外国人所接受,亦无可厚非。

随着书画作品在社会上的重视,其商业性质变得越来越浓,这对於执著於艺术创作的何百里先生看来,这不是一个好的趋势,“随着艺术的普及,精髓则相对少了。在艺术界,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薄利短见。”因此,在面对一些购买自己画作的藏家,何百里先生都一定请来对方学习十课书法,通过书法的学习,使对方了解到中国毛笔的奇妙,从不断的练习中,提升对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对艺术研究多一点,不要用耳朵代替眼睛,这个是最重要的。”

百里自在享人生

对艺术的态度认真而执著,何百里先生在生活中,卻是追求一种自在的状态。他认为,人生不要被束缚,自由自在地追求艺术,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他如此做,並影响到其儿子对艺术的追求。

在生活中,何百里先生最喜欢老子的“不爭”智慧。“在画画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生活的自在。对於许多人来说,做人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而做一只飞鸟很舒服。所以说,不逐名利,不贪婪财富,心境平和,心情舒畅,就是我向往的那份心安理得。”在很早以前,何百里先生就有了追求自在生活的想法,並将其画室命名为“自在轩”,在那里,他在自由自在的氛围里迸发出了许多创作灵感。试想,几尾游姿美丽的金鱼,数株清丽天然的百合,乌龟闲适於假山脚下……这样的“自在轩”所营造出来的自然氛围,能不教人灵感大发吗?

现时,何百里先生的从容,频频赢得许多从事金融行业的朋友的羡慕,而他的书法作品《放得下》,《自在》大字额榜书二幅,都被他人捧为饰壁珍宝,但真正的“放下”与“捨得”,实乃一种高境界。

何百里先生还欣喜地看到,他对艺术的那份追求,言传身教之下,深深地影响到其儿子对艺术的喜爱。目前,他的儿子与友人开设有一家画廊,经营得有声有色,为艺术界栽培可造之材。他喜与儿子分享人生看法,“人生不长也不短,如果懂得放进艺术元素,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就能延伸至二十六小时,因为这是精神方面的享受与愉悦。”

细赏何百里先生的画作,远山、轻舟、大面积留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关键的相同点在於,它们都是静态的。有人说,我画我心,对於何百里先生而言,亦是如此:宁静致远。

古人言:宁静致远,澹泊明志。在艺术上的脚步,何百里先生会不断地延伸,他言,“我往後要做的事,就是朝着好的方向,每天进步一点。同时,香江渔舟,那是载着我父母的爱,童年欢乐。香港情怀,厚重的感情都是小艇载不尽的,因此我会不断画下去……”

上一篇:江立峰:形神兼备 传东方之韵 追求艺术 展国画... 下一篇:为转型奔跑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