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发度牒摧垮宋朝

时间:2022-10-15 10:10:37

宋人出家,需度牒、戒牒。度牒是出家身份证,戒牒是出家资格证。

《水浒传》里,鲁达打死郑屠后,避难代州,赵员外赠鲁达一份厚礼――五花度牒一道,让他到五台山出家。蓟州报恩寺和尚裴如海,与潘巧云私通,为了笼络头陀胡道人,许诺早晚出些钱买道度牒给他。可见度牒很贵重。

在宋朝,当有了度牒,您的身份已是僧道,一切将受政府保障,享受免役特权,不再缴纳俗世那些苛捐杂税。揣着度牒,您要是没事想旅游瞎逛,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寺庙挂单,食宿免费。特别是,您若犯了事,出家获度牒后,从此不必担心捕快来找麻烦,就像鲁达不再是杀人犯,而是和尚鲁智深。

宋朝发放度牒,曾严格控制。获取度牒,第一种方式是考试。有意向者先在寺院打杂若干年,获取参考资格,如果您能在考场上念经100纸或读经500纸,则及格,有机会获取度牒。第二种方式是等待皇家吉庆大喜,皇上垂青,会额外恩准一道度牒。第三种是赶紧立功,立大功,皇上一高兴,赏赐您一些空白度牒。不过这样的机会不多。如果您钱多得烫手,或者要做一票度牒买卖生意,您干脆直接向政府购买度牒。这个度牒,官方有明码标价,神宗时期每道130贯,哲宗时期每道170贯,徽宗时期每道220贯,孝宗淳熙年间每道700贯,宁宗嘉定初年每道1200贯。度牒价格一直往上涨,迟买不如早买。多买几道,在黑市迅速转手,或者囤积居奇,适时出售,您赚大了。

宋朝政府聪明,既然度牒买卖兴隆,不如各取所需,放开市场。皇帝开恩,要颁赏赐,一时钱不凑手,就用度牒代替。卖掉几百、几千、上万道空白度牒,钱、粮都有了。

度牒不但能当钱花,还有支票或汇票功能。一贯钱5斤重,一道度牒价值若170贯,就相当于850斤铜钱。难怪官方动辄用度牒代钱,便于携带嘛。举几个例子:宋高宗曾下诏赐岳飞200道度牒,赐张浚10000道度牒,作为军饷和其他开支;宋神宗赐500道度牒,售卖后支付筑城民工工资;宋哲宗时,坡当杭州太守,大旱,饥疫,赈济灾民,设棚施粥,是用度牒换的大米;宋徽宗时,建景霄西宫,经费还是来自出售度牒、紫衣牒。

宋朝有个叫杨琰的土木工程师,历经神宗、哲宗两朝,曾主持修建开宝寺塔、治理黄河、建造金明池龙舟,成效显著,分别得赐度牒30道、50道、15道,总计收入上万贯。最后一次,他终于让监察御史蔡蹈眼红,上书哲宗,坚决予以反对,说杨琰造龙舟乃职责所在,一道度牒价值200贯啊,您一下子就赏赐15道,等于发了3000贯的奖金,太多了。

买卖空白度牒,这钱来得容易,相当于华尔街的虚拟金融经济。北宋末年,度牒在财政上的重要性,堪比盐课和商税。南宋初年,中央政府年财政收入不到1000万贯,其中出售度牒的收入竟达十之五六。因度牒持有者数目激增,大量课税户口消失,加上豪富操纵度牒市场,从中渔利,反而进一步导致财政恶化。滥发度牒,假和尚假道士招摇过市,借度牒护身的作奸之徒招摇过市,寺观不满,百姓不满,善男信女不满,公检法司不满。

一个王朝要衰落,基本表现是不按规矩办事,乱来,胡来。宋朝滥发度牒,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摘自《滨海时报》 图/黄煜博)

上一篇:上市公司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经营业绩关系实... 下一篇:“看得见摸得着”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