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苍生大爱无疆

时间:2022-10-15 10:04:53

模拟试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央视记者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写道:“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由两句哲理名言组成。第一句“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强调的是“他人与我”的关系,同样“经受”说明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那么作为“我”(抑或“他人”)就不能只“看见”自己,还要旁及他人,要关注、关怀他人;要克服自私,拥有博爱;要战胜狭隘,拥有宽广。第二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还是强调人与人是相互联系的,“我”并不是孤立的,“我”更不必自卑自叹,我应该融入社会;“……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这里的“我”已经具有更深的内涵,它超越了“小我”,形成了“大我”;无数个“小我”组成“大我”并且融于其中,那么每一个“小我”的“死亡”都是“大我”的缩小。因此,要有包容的胸襟、仁爱的心灵、奉献的精神和悲悯的情怀,“小我”要有责任感,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这两旬名言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其内涵还是一致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小,一些人的心也越来越“小”;崇高、博大渐行隐匿,低俗、自私却大行其道;物质世界越来越充裕,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荒芜、冷寂。这道题目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既是告诫,也是警醒,更是呼吁、号召。

在具体写作时,大家要综合考虑材料所给的两句名言的内涵,辨析异同;兼顾两者,不可偏废;切忌空泛议论,注重联系现实,力求材料充足,内容丰富。具体技法方面,可以运用虚实结合、以小见大、正反对比等。

谁是人间惆怅客 周芳媛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读到纳兰性德这美得寂寥的诗句,我仿佛听到远处孤岛上传来的人鱼的悠然歌声。但我一直心存疑问:究竟谁是人间惆怅客呢?

有人说:“我愿寻一静谧小屋,从此平安喜乐,与世俗再无瓜葛。”我却觉得这只是一个为逃离找寻的美丽借口。因为,“我”永远是人类的一分子。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既然如此,我们不必哀叹,不能自私狭隘,要融入社会,关注他人。

生活每天都在制造着新的相遇,发生着新的故事。我以生命为纸,记忆为笔,记录每一天的斜阳细雨。搜集着葱茏岁月与醉人花香。

如果不来到这里,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样一群孤独的孩子,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与自己对话――这次活动是“对话自闭儿童”。初遇他们,我是无措的,任我说多少的言语,他们都不会理睬我。但是,在我用心观察以及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仅有的几句交流之后,我发现他们对一片叶子、一幅彩画乃至一件衣服上的线头、纽扣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喜爱,我发现他们也是需要色彩的,需要关注的。他们的世界并不是无声无色,只要你投以关怀的目光,同样可以缤纷多彩。

如果不来到这里,我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对生命有如此深切的体会,这个项目叫“临终关怀”。出发前,老师交代过,回校后就不要多想。当时没有理解,事后回想起却是五味杂陈。在医院里,老人们很安静地躺在病床匕,也有几个躺在轮椅上晒太阳,面目安详。我们也只是为他们读读报纸、唱唱歌、说说玩笑话,但他们却都平静地倾听着。有位奶奶湿了眼睛,我拉着她的手,甚至胆怯到不敢问话。我想,如果妈妈老了……岁月这把刀在他们脸上镌刻出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现在,他们只是安详地微笑着、倾听着,带着沧桑。我们自然不必为生命的枯萎而哀叹,我们要做的是走出狭隘,真正地去关注他们。因为,总有―天,你,我,或其他任何―个人都会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我忽然想起柴静在《看见》一书中写的一句话:“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人生不必哀叹,更不能自私狭隘;只要你我融入社会,给予关注,谁还是人间惆怅客呢?

我们不是海上的孤岛。我们总是在海上漂浮着,看不同的海水与天空,遇着不同的鱼虾、海藻、船只,还遇着和我们很像的他和他们!或许,我们都曾是惆怅的过客,但遇着他和他们,谁还会惆怅呢?

[模拟评分]内容19+表达19+发展19=57分

[评分依据]本文内容新颖丰富,情韵深厚感人。作者以纳兰性德的诗句开篇,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接着引用人们的一句话加以反驳,亮出观点:紧接着叙写自身亲历的两次活动,真挚感人;最后的议论画龙点睛,紧扣材料,照应题目,使文章韵味无穷。

心怀天下勇于担当 龙海峰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约翰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人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勇于担当的勇气。

翻开史书,在时光隧道中穿梭,时间凋零了多少春花秋月,剥蚀了多少秦砖汉瓦。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一个个高大而清晰的身影;我感受到有一种精神在照亮着历史前进的方向,那便是勇于担当。正是因为你们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的车轮才能不断前进。

我看到东奔西走的你――孔子。在周制分崩离析的大势下,你倡导“克己复礼”,直道而行,“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心中的“大同世界”,为了乱世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你周游列国,拱己以待。你悲悯苍生的襟怀和敢于担当的勇气直令万世景仰。

我见到振臂高呼的你――王安石。为了富国强兵,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实,你力排众议,锐行变法。变法虽然最终流产,但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在千年以后仍令人敬佩不已。

上一篇:周末那些让人无奈的作业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