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制度的研究

时间:2022-10-15 10:01:41

高职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制度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江苏省高职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制度改革的基本概况,分析影响江苏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录取制度实施的原因,解析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录取的要义,提出不断深化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录取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学校;注册入学

作者简介:徐健(1969- ),男,江苏省海安教育局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科副科长,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的管理与教学研究。

一、江苏省实施高职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注册入学录取制度改革的工作情况。注册入学是一种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特征的招生方法,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改革要求,2011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试行面向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实施注册入学录取改革探索,并下发了《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1年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试点方案的通知》(苏教考[2011]2号),确保注册招生试点的规范、有序推进。为提高注册入学录取的可操作性,还以文件附件的形式下发了《2011年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试点方案(普通高中类)》和《2011年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试点方案(中等职业学校类)》。其中关于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录取的学业成绩基本要求是“省内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毕业生”。此外还规定,“对参加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报名的学生,院校可对其对口单独招生考试成绩、技能等提出要求,达到院校要求的考生方可申请注册入学”。这些规定表明,江苏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的最低门槛有两个:一是身份要求必须是“省内”,二是学业成绩要“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显然,这也是保证江苏省注册入学招生改革有效推进的必要条件。2011年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录取工作从8月19日开始,8月31日结束。实践也表明,详细的组织实施工作方案,安全可靠的注册入学管理系统,细化了的注册入学各轮次的时间点以及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办法,保障了注册入学录取工作的平稳顺利推进。

(二)注册入学录取招生的情况分析。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资料,全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招生计划31345人,其中文科12948人,理科18397人;经测算,今年符合注册入学资格的生源合计约53000人,其中共有42438名考生提交了注册申请,注册率达80.1%;经过三轮的注册和确认,最后实际录取考生25580人,其中文科14095人,理科11485人,招生计划完成率达81.6%。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26所高校中,全部完成计划的有11所,完成计划50%至99%的有12所。

从招生计划看,注册招生的总体招生计划未能有效完成。从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录取的计划看,计划未能完成。从招生的高职校计划完成来看,各招生高职校完成率不高。58%的学校未能完成,3所高职校注册招生计划完成率在50%以下。

二、江苏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制度实施困难的因素分析

注册入学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普通高职院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为什么改革效果不明显,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就阻碍注册招生工作有效开展的原因看,主要有:一是注册入学政策的宣传度不够。今年是江苏省首次进行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改革试点,考生及家长对此项工作的知晓度、关注度和认同度不高。二是注册入学政策的激励性不强。参与注册招生的院校,都为高职(专科)院校且多是民办院校,其中面向普高学生注册入学试点的院校,民办23所,公办3所;面向中职学生注册入学试点的院校,民办20所,公办1所。院校层次低,在高等院校最多的江苏省,且在学历高移化的当今社会,必然缺乏吸引力。民办院校的收费普遍较高,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且中职学校的贫困生相对普通高中要多,自然参加注册入学的学生就少。三是注册入学制度缺乏必要的执行环境。注册入学的“低门槛”与“低质量”容易引发关联,社会整体观感较为消极。许多学生注册之后不入学,没有必要的执行后续约束。参与注册的学生不少,实际报到的学生并不多。表面上很热闹,但实际效果不明显。

就制约注册入学制度形成的深层原因看,主要有:一是教育结构的畸形。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工制造业为工业主体),中国的教育结构应该是:职业教育招生占80%,本科教育占20%。现在的局面却是,高校不断扩招,愿意去读高职和中职的已经很少,即使读也是因为学业不佳作出的无奈选择,甚至有人宁可直接流入社会打工也不愿意读中职和高职。当下,高职院校忙升格,本科院校忙扩招。结果是本科院校多了,大学生遍地是。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录取率已经达到72.3%,而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等技术工人,却难以招到。

二是大学质量的降低。过去,由于中国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资源较为稀缺,因此,像中国一样有如此大规模的全国高考必然会受到世界的关注。高校录取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招生形成“严进宽出”的态势。现在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校的注册招生则变成了“宽进宽出”。在中国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对大学教育质量的质疑不是少数人的想法,而是一种集体担忧。

三是人才价值的扭曲。发达国家就业人口的构成是橄榄型的,技工比例占大多数,而在中国却呈现出哑铃型结构。现在的中国不仅人才结构不合理,而且人才价值扭曲严重。在社会价值和人力资本价值扭曲的背景下,社会公众产生了人才观的认识偏差和价值误解,由此引发对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且这种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因此,要提升对人才及职业的正确理解,充分肯定不同类型的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作用。

四是劳动者薪资过低。工业化初始阶段,劳动力成本低廉是我国吸引外资和产品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随着国力的增强,社会财富的增加,低薪资低福利已经不能继续成为中国社会员工的生存状态。国家有责任强化对企业员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的制度保障。但事实上,许多一线员工的劳动付出与薪酬获得失衡。社会用工的规范和劳动者薪酬的增长应与企业业绩的成长形成正相关。

上一篇:强化中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筑牢思想长城 下一篇:如何在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