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现状与发展动力

时间:2022-10-15 09:56:43

谈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现状与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原产地规则是国际贸易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但是服务贸易却长期游离于原产地规则之外。然而,服务贸易实践的迅猛发展,加上原产地规则制度体系自身不断完善的内在要求,为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提供了非常强大的需求动力。

关键词:服务贸易 原产地规则 服务贸易总协定

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国际经验

(一)《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相关规定

《服务贸易总协定》是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服务贸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多边协议,它大大丰富了国际贸易法的内容,是国际贸易法领域的重大发展。它为服务贸易的逐步自由化第一次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对促进全球服务领域的投资和就业的增加、提高成员方服务提供者的竞争效率和增进服务消费者的福利、扩大国际贸易额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等具有重大作用。

服务及服务提供者的原产地决定了该项服务或服务提供者能否享有协定规定的待遇。《服务贸易总协定》尚未制定具体的原产地规则,只是在服务提供者的原产地规则方面大体确定以下原则:一是服务提供者为自然人时,该自然人必须是成员的国民,如该成员没有国民,则必须是拥有该成员永久居留权的人;二是服务提供者为法人时,则该法人必须是由成员的人员所实际拥有(即拥有50%以上的股权)或由成员的人员实际控制(即有权任命大多数董事或在法律上有权指导其行动)。根据这一原则,如果非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一成员境内根据该成员法律成立的法人实体不符合上述“实际拥有”或“实际控制”的条件,则该法人不被认为是成员的法人,不能享受协定的待遇。

(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规定

FTA是NAFTA的前身, FTA的“服务原产地”规则(Rules of Origin for Services)规定,所谓原产地即指提供服务的实际控制者和所有者而不是提供服务的公司。第1402条第7款规定,“过境服务贸易”只适用于对方公民所控制和拥有的企业,而不管该企业在对方领土成立时所根据的章程如何。协定第1406条规定,任何一方,当他能证明一种服务实际上是由第三国国民所提供时,它便可取消赋予此种服务的国民待遇。

NAFTA的原产地规则在投资方面服务的规定比FTA的宽松,将原产地标准扩大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成员国的任何居民或公司的投资,而不管该投资的实际控制人或所有人的国籍。投资方面的原产地规则着重于根据一成员国法律在该国成立的公司这一事实而确定投资服务的原产地,而过境服务贸易方面的原产地规则却注重于服务提供商在NAFTA成员国有实际的主要商业活动,也就是说一缔约方如认为一服务提供商虽然在另一缔约方成立有公司,但该公司在成立国没有实际的主要商业活动,或者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所有人是非缔约方国民,则该缔约方可否认该服务的原产地为来自缔约成员国领土并拒绝给予NAFTA规定的优惠。

(三)澳大利亚-新西兰进一步密切经济关系与贸易协定(CER)的相关规定

CER的原产地规则是以自然人的国籍或住所地及法人的登记地为基础来认定的。如果服务提供商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公司法人,则以实际控制该实体的自然人的国籍或实际控制该实体的公司的登记地来认定该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的原产地。至于什么是“实际控制”,协定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协议的基本精神是在原产地规则方面采取较自由的政策。

(四)欧盟的相关规定

欧洲联盟是一个超过一般政府间合作的近似联邦国家的组织。原来为建立“欧洲共同体”而签署的“罗马条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实现所谓“四个自由”,即货物的自由流动、服务的自由流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包括开业权)。1993年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及欧洲统一大市场的正式启动,欧洲联盟基本上实现了成员国间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该条约确定了共同外交的原则,即成员国在对欧盟外的任何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均采用共同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联盟内服务贸易自由化有了保证。共同体成员国的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应聘于其它任何一个成员国的企业,可以因此而自由迁移,不仅可以因就业而居住于其它成员国,且在就业完毕后仍有权继续居留,也可以在其它成员国从事非工资报酬性质的活动。欧盟的原产地规则规定联盟外国家的服务提供者在联盟内一成员国成立的法人机构,必须同时在该成员国成立总部或主要营业点,该法人机构才能被认为是成员国的法人而享受联盟内的一切待遇。

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供给不足的成因

(一)基于服务贸易特点的原因

服务贸易的特点主要包括:贸易对象的无形性、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国际性、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蔽性、贸易范围的广泛性、监管的复杂性。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存在以下难点:首先,标的物并不明确。在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中,标的物为一定的商品或者原材料,其实施的标准为“实质性改变”,不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来确定“实质性改变”。服务贸易的标的物是“服务”,其贸易形式又存在许多种,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方式来确定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其次,由于服务贸易的领域非常广泛,服务贸易的壁垒相应地有许多形式,国内各个部门都有可能制定有关限制措施,而不是以海关总署为主,其中相关内容就可能是原产地的规定,这样原产地规则的内容和体系就显得难以确定和界定。

(二)基于服务贸易发展格局的原因

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水平要高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又要求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开放国内市场。由于发达国家的优势主导地位,不仅表现在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多少,在规范国际服务贸易秩序上也具有强势地位。发达国家由于有先进的技术、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无论在服务贸易发展的硬件和软件上都一直处于领先的位置。发达国家之所以没有深入地研究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中运用的问题,是因为没有必要研究,它可以运用此规则的漏洞继续为其服务。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劣势地位有研究的必要,但是同样受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研究水平的限制,缺乏深入地对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进行研究的条件。由于服务贸易是新发展的领域,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尚未成熟,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要有待于进一步实证的检验和分析。

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需求动力分析

(一)来自实践层面的需求动力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与特点。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服务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导致服务业出口迅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同时,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由于通讯和信息技术与服务贸易的日趋融合,服务贸易正成为当代国际信息流动的主渠道。一方面,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关键领域被日益加深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引入了国际市场,服务贸易发展与国家战略利益紧密相连,致使各国都给予本国的服务贸易以高度的关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和金融资源获得了更有效地发挥它们功效的传播途径,服务贸易对物质生产和国民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大的调节作用,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不难看出,随着服务贸易地位的不断上升,有关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必将不断地加深、拓展。这使得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成为可能,而且也有必要研究服务贸易中的原产地规则。

(二)来自结构优化层面的需求动力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同发展。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有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反过来,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起着支撑和促进作用。随着工业化进入到纵深阶段,生产业的发展是推动产业向精加工化、高技术化与高附加值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制造业需要更为廉价而又可靠的连接全球的通讯和运输网络以维持出口业绩;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国外厂商对购买产品的时间要求更高,只有高效率的通信与运输系统才能满足这些要求;优秀的人力资源、高效的科研和咨询机构是提升货物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在货物贸易中,原产地规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随着货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更加显现其重要性。同样,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也将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包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原产地规则才是真正完整的规则。随着服务贸易与和货物贸易更加密切的协同发展,服务贸易也需要原产地规则的进一步扩大、完善,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三)来自制度层面的需求动力

规范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秩序。随着服务贸易的地位不断提高,世界服务贸易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服务贸易自由化问题凸显出来。所谓服务贸易自由化就是进行服务贸易的各国通过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它的服务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提高各国的市场准入水平。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以及建立和维护服务贸易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的过程。《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出台,表明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步伐加快,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已开始就服务业的开放作出实质性承诺。但是,各国仍然有许多关于服务贸易的政策、制度方面的规定限制其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秩序仍然很混乱。发展中国家应对这一趋势,不能总是限制和禁止,而是要加强对策研究,完善发展体制,运用合理的服务贸易保护,培育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结合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作用来看,将原产地规则与服务贸易结合起来,不啻为一个可行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途径。

结论

加强服务原产地规则理论研究,为出台服务原产地规则提供理论准备。关于原产地规则在中国服务贸易中运用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研究,一个是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一个是原产地规则的研究。其中,服务贸易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难度大、时间紧;而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成功运用并且有国际经验可以借鉴,我国在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方面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实践中也在不断完善。加强服务贸易规则、规定的研究,随着中国服务业的渐进开放而显得更为急迫。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中的运用,首先要进行理论研究,也就说对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中的运用所带来的经济结果和贸易效应进行分析、验证;其次,构建服务原产地规则也是运用的前提,在这方面需要解决许多技术性的问题。

结合我国服务业开放的特点,有效地运用原产地规则。服务业的开放和其它有形商品的开放一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增强一国的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或者提高国家的总体福利水平。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与过去开放度低有关。总的来讲,我国服务业的开放整体上晚于制造业,开放程度也远低于制造业。目前,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还要面对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较多的限制。但是,服务市场的开放利弊并存,必须综合考虑、谨慎权衡。遵循循序渐进开放的思路,结合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充分考虑其开放的成本大小,必要时应该利用世贸组织灰色条款,采取适度的隐性保护措施。服务业发展和自由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竞争力,结合我国服务业开放的特点和原产地规则的现状,将原产地规则运用于服务贸易领域,既不违反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又为发展和完善原产地规则做出了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静萍.国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影响因素.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11)

2.范爱军,王建.开放条件下山东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问题探讨.科学与管理,2005(1)

上一篇:足球经济 第19期 下一篇:股权制衡\董事会独立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