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色”、“声”、“味”

时间:2022-10-15 09:33:29

作文中的“色”、“声”、“味”

一盘好菜,做到了“色”、“香”、“味”俱佳,定能提高食客的食欲,让人吃后,口留余香;一篇优秀文章,达到了“色”、“声”、“味”皆全,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文中的“色”。如《可爱的草塘》一文描写草塘美景一处:“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鲜亮,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超着一层涌向远方。”作者既向读者展示了草塘景色的层次美、静态美、动态美,还向读者展示了草塘的色彩美。有力凸现出作者对草塘的无比喜爱之情。如果没有“色”的准确描写,其表达效果定会大打折扣。

作文中的“声”。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在家里,母亲弹奏的锅碗瓢盆曲;在上学校的路上,车子的呜叫声;在学校,琅琅的读书声……“声音”无处不在。如果作者缺乏对“声”的描写,文章就会减色不少。反之,巧妙运用好摹声词,语言表达效果迥然不同,给人一种如置其境,如闻其声之感,使文章更加丰腴、生动。如: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小河边去吹笛子。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飞着,三个摹声词,让无形之声具体可感。读者似乎也被这美妙的大自然交响乐所陶醉,所倾倒!这就是“声”的魅力!

作文中的“味”。大自然中的“色”、“声”无处不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味”同样存在。米煮熟后溢出来的“香”味,新“报刊”飘出来的“油墨馨香”味,吃西瓜后,口里留下的甜味……作文中,适当穿插一些“味”的描写,定会使读者“蚜《口大开,兴趣盎然,手不释卷。如:一学生的作品《烤地瓜》:“爸爸把烤地瓜掰成两半,分给我和姐姐。我摸了摸,热乎乎的,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香味扑进了我的鼻孔里面。那冒着热气的黄澄澄的瓤,就像西瓜的黄沙瓤似的。我一边吃着,一边品尝着滋味,真是又香、又甜、又面。”小作者对地瓜(烤后)的细致描写,简直令读者垂涎欲滴。作文中适当准确“味”的描写,是不是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呢?

上一篇:一只不肯迁徙的燕儿 下一篇:耍酷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