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摊点群管理工作情况报告提纲

时间:2022-10-15 09:12:55

县摊点群管理工作情况报告提纲

摊点管理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由此引发的矛盾与纠纷非常普遍,能不能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既关系到文明创建与城市管理成果的巩固,又关系到广大经营户的民生问题与社会稳定。近两年来,我县坚持教育与处罚结合、管理与服务并重、自治与监管齐抓的原则,通过把好以下“六关”,初步建立了摊点管理长效机制,为解决好摊点管理这一疑难杂症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把好调查摸底关

因历史遗留问题,长期以来,县城区17条主次干道和16条后街后巷、2个休闲广场上分布着餐饮、烧烤、百货、维修、水果、茶叶、食品、游艺等8大类、400多个临时或流动摊点。由于缺乏规划、设置随意,占道现象普遍,卫生秩序很差,给文明创建与城市管理带来很大压力。为成功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县城,消除摊点无序现象,我县主动入位,积极谋划,于年6月召开摊点管理形势分析会议,找准存在问题,制定工作目标,明确管理任务,划分具体步骤,随后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建立了以摊点的数量、分布状况、从业人员情况、经营品种、占道范围等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摊点管理信息库,并结合城管网格化管理及时更新资料,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

二、把好规划制定关

城市管理,规划先行。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摊点设置规划,那么摊点设置就无章可循,摊点管理更没有依据。为此,我县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实际,特别是在综合考虑居民需要、市政设施、管理要求与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围绕以下六项原则,编制了《县城区摊点设置规划》。一是围绕以人为本、堵疏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利用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在不影响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的情况下,安排一定的公共场所供其经营;另一方面,对乱摆摊设点现象坚持以教育说服为主,实行前置性执法,履行事先告知义务,杜绝光堵不疏、光处罚不教育的现象,充分体现执法便民、执法为民的这一执法理念,努力打造和谐城管。二是围绕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的原则,在控制摊点总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路况,合理确定摊点数量和经营时段,做到既有利于管理,又方便群众。三是围绕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的原则,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下岗失业、孤寡老人、残疾、贫困等群体的摊位。并在经营范围、品种、时段等方面给予适当放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四是围绕统一样式、规范经营的原则,按照美观、适用、惠民的原则,根据路段路况和经营品种的不同,分别制定出摊点外观标识标样,做到一街一个式样,努力打造街头摊位景点。五是围绕尊重历史、严格管理的原则,对那些历史遗留摊点,在市容市貌和城市建设许可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经营者的生活需要,只要其服从管理,可以将其纳入规划许可之内,但不得擅自改变经营位置、范围、品种和时段,更不准私自转让或租赁。六是围绕严格审批、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摊点台帐资料,及时更新摊点资料库,对新增摊点一律先审批后经营,对未经同意的一律取缔,对原摊位经营户因故不再从事经营的,摊位由大队收回,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转让、出租。这样,我们将县城区内13条主干道、4条次干道、16条后街后巷、2个休闲广场、15条人行道分别确定为禁止设置、限时限量设置、可设置混合摊位和专业摊位四种类型,做到重要路段严禁,次要路段严控,一般路段严管。

三、把好宣传教育关

规划制定后,我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其知晓率:一是印发了2000份《一封信》,宣传了规范摊点经营的必要性和原则标准;二是寓宣传教育于日常管理之中,结合日常巡查,重点向违规业主开展面对面的宣传;三是加强与县电视台等新闻单位沟通,利用《社会传真》等栏目,报道管理动态,采访摊点业主,采取现身说法和前后对比等形式,增进摊主对加强摊点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四是开设城管网站,设置摊点管理栏目,公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公示摊点自治管理规章制度,及时回复居民的咨询投诉;五是经常召开摊主座谈会,向他们宣传文明创建与城市管理相关知识,征求他们对完善摊点管理的意见与建议,增进了沟通,加深了理解,化解了矛盾。

四、把好摊点设置关

摊点设置既是摊点规划成果的体现,又是摊点管理的基础,规范措施是否得力,管理方法是否妥当,服务态度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管理效果好不好,居民满意度高不高。为此,我们一是在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前提下,在春谷路三元井段、工行大楼段和人保公司段,环城南路县医院段,繁阳小区入口等六处设立了临时摊点群,为每个经营户划定摊点位置,确定占地面积,规定经营品种,并按照白市和夜市约定经营时段,方便了管理,优化了秩序,做到业主、位置、面积、时段、品种五统一。二是实现外观“三统一”。以前城区摊点群私拉乱搭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为此,在充分征求经营户意见的基础上,采取我们定规格、经营户谈价格的方式,设计了外观、材质、颜色统一的经营帐篷,上面喷绘文明创建标语,并为他们提供全程服务,受到经营户的一致欢迎。三是出台三项制度。上述工作到位后,我们就如何推进摊点自治工作开展集中调研,多次进行研讨,拟定了《县城区摊点群自治管理办法》、《摊点群文明经营公约》、《摊点群长岗位职责》三个草案,充分征求并认真综合他们的意见、建议后予以正式出台并制成宣传栏公示在摊点群处,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四是签订“两书”。针对少数经营户,特别是夜宵、小吃经营户“四乱”现象严重、摊位卫生不容乐观和经营户间时有矛盾滋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一方面利用经营业主大会组织他们集中学习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常识和“四乱”治理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受到初步系统的教育;另一方面,与他们分别签订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书》和《文明经营承诺书》,督促他们自备垃圾容器,由巡查队员加强劝导管理。目前,乱丢倒垃圾、乱泼撒污水、乱披挂悬挂和极个别摊位擅自改变经营品种、经营时间及因场地引发纠纷等不良现象已得到基本杜绝控制。五是推选“两长”。为实现摊点群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我完善、自我约束,我们组织各经营业主采取无记名投票和公推公选的方式,每个摊点群选出了1名群长和2名副群长,选举结果公布后,当选人当场进行表态发言。目前,9名摊点长履职情况良好,摊点间矛盾也能及时在内部得到化解。六是公示“五牌”。为了增加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我们在三元井和工行2个摊点群设置了“县春谷路摊点群”、“县摊点群长岗位职责”、“县城区摊点群自治情况公示栏”、“摊点群文明经营公约”四块醒目的公示牌,尤其是将每个摊点的经营户姓名与从业人员数、经营品种与时段,摊位位置与面积和签订“两书”情况公示上墙。另外,还专门为夜宵和小吃摊点制作了20只“温馨提示牌”,正反两面分别印制了“垃圾入篓”和市容环境条例相关内容摘要,对前来就餐的市民及时提醒注意环境卫生。

五、把好巡查监管关

摊点管理历来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尽管我们平时注重宣传教育,但由于市容环境卫生意识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问题经营反复。为此,我们一是将摊点作为“两薄”管理重点,根据季节变化和经常差异,适时调整作息时间,合理调配执法力量,如夏、秋季工作时间为6:00-22:00,冬、春季为7:00-21:00,努力消除城市管理空档和盲区,实现了摊点经营“上班与下班一个样、休息日与工作日一个样”。二是将摊点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范围,采取步巡与车巡相结合、巡逻劝导与违章查处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城区每处摊点有人管理,问题及时纠正;三是开展了以流动摊点为主要对象的摊点专项整治活动,年底至年初,分调查摸底、宣传教育、安置疏导与集中整治四个步骤,在为他们安置临时经营摊点的前提下,对执意流动经营的摊点严管重罚,直至取缔,目前已进入长效保持阶段。四是建立考督查考核机制,将摊点管理效果纳入每月工作目标考核,做到每月督查考核不少于10次,凡发现违规经营未整改到位或问题路段队员难以整改又未汇报的,则严格按照《工作目标考核细则》进行扣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与执法人员当月工资福利、年终奖金、评优评先、提拔任用和解聘等依据。

六、把好行政处罚关

行政处罚是确保管理效果的重要保障。为了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显现管理效果,我们在宣传教育与劝导到位的前提下,对执意违章的摊点予以处罚。如对初次违规的,采取批评教育、送达《限期整改通知单》等办法,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市容法规,履行环卫义务;对屡劝不改或拒不整改的,坚决予以处罚,起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当然,尽管我县在摊点管理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巩固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的要求和居民的需要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如以人为本观念体现不够,管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理念有待进一步增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摸索总结,完善提高。

上一篇:纠风治乱工作情况的报告提纲 下一篇:富民强市专项行动实施情况汇报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