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大王传经:卖民俗让我成为百万富姐

时间:2022-10-15 08:52:37

粽子大王传经:卖民俗让我成为百万富姐

用小麦、玉米、地瓜等做的粽子,你吃过吗?浙江省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孩贺燕萍却研制开发出上百个品种,将粽子从时令食品发展成为四季佳品,资产迅速过百万。

爽啊,看电视发现粽子商机

1986年,贺燕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大学时,兼职做过促销员、营业员、广告业务员。2006年大学毕业。她寻找着适合自己创业的机会。一天晚上,贺燕萍看电视。电视剧《草民县令》的一个细节让她心里一动:一个县令乡下的父母投靠他。在镇上开家粽子店。有一天,康熙微服私访,偶然间尝到了他的粽子,感觉非常好吃。浓浓的粽叶香、满满的霉干菜和肉,甜甜的红枣,无不引人垂涎。后来这个小吃店红火起来。连这个县城的生意也火了起来。小县令也和皇上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如今,粽子被誉为“东方快餐”,每年总量已达30亿个,尤其是国家将端午节推荐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粽子市场前景更加远大。而粽子的营养价值更是不容忽视:益气生健、养血安神。贺燕萍发现,当前的粽子有三个严重的缺点:一、大小都在90克以上,现在的小孩,这样的粽子根本就吃不完;二、规模化生产让其失去了原汁原味;三、种类看似多。其实不外乎“大肉粽、小肉粽、大口子粽、小口子粽……”贺燕萍要做一个全新概念的粽子!

苦啊!全家一日三餐吃粽子

贺燕萍买了做粽子的各种原料。母女俩像爱迪生研究电灯泡一样,关起门来研究粽子。那些日子。为了不浪费,家里顿顿吃粽子。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第一批颇有成果的粽子出炉了。感觉口味很好,就是样子太难看,品种也单一。

2006年9月。贺燕萍听说丽水学院附近有家粽子店做的特别好吃,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她冒雨坐上早班车赶往丽水。4个小时后,面对上门取经的贺燕萍,那位师傅却说:“没有出息才卖粽子!”晚上她在丽水住了下来。第二天一大早,贺燕萍就赶到了店里,帮助做事情,谁知师傅仍无动于衷。贺燕萍的眼泪“哗”地一下夺眶而出!她买了下午的车票。在开车前刹那,贺燕萍不甘心地跑下车,再次回到了店里,站在了师傅的面前!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望着落汤鸡似的贺燕萍,师傅终于答应收下了贺燕萍教她做粽子。

后来,贺燕萍又听说横江村有位63岁的老太太粽子包得特别好,就三顾茅庐把她请到家中。在这里贺燕萍学到了粽子入味和开剥粽子的技巧;接着她又到嘉兴、义乌等地拜了5个制作粽子的师傅。几个月的兢兢业业,潜心摸索,但不管怎么反复尝试。粽子总是达不到她想象的那种程度。

贺燕萍家住地道的农村,以前做粽子都是用锅烧的。现在用高压锅做试验。粽子虽然香糯了不少,但还是不理想,会不会是这种高压锅的压力不够?于是她跑到了千里之外的一个压力锅生产企业,定做了一个压力大的高压锅。做完后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运回了家。回家再试,贺燕萍的想法终于得到了证实,贺燕萍欣喜万分!

到了2007年3月中旬,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贺燕萍做出的粽子已大有进步,放在口中咬下第一口就有回味无穷的感觉。马上想吃第二口!让人有种上瘾的感觉。这时谁不让吃粽子,贺燕萍就跟谁急,贺燕萍终于研制成功了,这段时间,贺燕萍做什么事情都有用不完的劲儿!爸爸也经常陪着她到小摊小贩那里了解情况,都反映她的粽子非常好吃!令他们十分高兴。紧接着,贺燕萍就在绍兴物色店面。租金一年也要五六万元钱,既然开粽子店。就不能雷同于小摊小贩,贺燕萍准备大干一场。

一天晚上,全家人又坐在一起吃粽子,贺燕萍发现,已经整整有半年的时间没有开火做饭了,看到这种情况,贺燕萍心里有点难受。这时,妈妈走过来要和贺燕萍谈心。说粽子终于做出来了,妈妈也非常高兴,但她显得特别落寞。在聊天时妈妈说:家里没钱了。如果要把粽子做出来开专卖店,家里就要去借钱,为了研究粽子。家里连她哥哥准备结婚用的6万钱也花光了……听到妈妈的一番话,贺燕萍感觉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到省城开店面,到哪里借钱呢?亲戚朋友的钱都借遍了,没有地方再能借钱了!所有的梦想成为了泡影,贺燕萍一下子瘫倒在床上……梦醒之后,还要面对现实!贺燕萍只能从小摊小贩做起。

赞啊!借船出海把民俗卖向全国

2007年7月的一天,贺燕萍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一个信息,由绍兴广播电视总台、绍兴市人事局、工商、工商银行、浙江风险投资公司等9家单位共同举办的大型商务实践活动《创业绍兴》正在进行,活动的模式是:向全市征集商业计划和创新项目,在入选的项目中,由专家团从项目的创新性,市场前景,业务团队,商业计划等数个重要环节,对每一个报名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论证。凡获优胜奖者,可获得风险基金50万元的无息创业贷款。参赛者可自己最生动、最新奇的方式表现创新项目的核心优势。看到这则消息,贺燕萍高兴极了,半天时间就整理出了创业计划书递交了上去,一下子就吸引了评委的眼球。贺燕萍要塑造专业品牌,走产品市场专业化道路。她不但要给粽子开连锁专卖店,在连锁的基础上抢占市场份额,将美誉度和知名度携手上升。同时也要为粽子穿上“华丽的衣裳”,和酒店、餐馆、超市、商场连成一片,整合市场营销。在接下来的模拟、阐述、答辩综合素质等形式比赛中一举夺魁,获得了这次活动的“风景项目奖”,50万元的贷款到手后,贺燕萍就大刀阔斧地进行她的创业计划。

贺燕萍开始用心去做粽子,开发新产品。让粽子拥有“精、巧、奇、专”四大特色。“精”:即“精心”、“精诚”、“精益求精”,每一个粽子,从选料、入馅,包括到成型都“精心”地注入“精成”“精益求精”。“巧”:每个粽子均50克左右,晶莹剔透,小巧玲珑。爱吃粽子的人不会为不能同时吃好几种味道的粽子而发愁,胃口小的人也不会再为“吃不完浪费好多”而不知所措了!“奇”即为“奇思妙想”,她把粽子作为一份亲情,友情和爱情来做。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全新的品味,全新的概念,这样的粽子品种有60多个。

贺燕萍的爸爸身体不好。有高血压,怎么能让他既能吃粽子又能治病呢?贺燕萍开发出了“老年粽”。专门适合中老年人的,防止老年人的“三高”问题,还把珍贵的中草药放进去,做成“养生粽”和“夕阳粽”。在粽子的里面放入了五花肉,五花肉属于高脂肪食品,吃再多也不会发胖。还要减少油分,全部是纯精肉,加入一些中草药成分。以防止高血压。还有一种粽子干脆就不放肉,老年人喜欢吃豆沙,但豆沙太甜,豆沙里面也不能放糖,就放入木糖醇,这样吃了就不会发胖,木糖醇可以替代糖的口感,是零热量。爸爸很喜欢喝茶,贺燕萍也深受启发。茶有利于身份健康,延年益寿,把茶叶放进粽子有消食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肥,青年人就喜欢吃;乌龙茶具有消食的作用。没有减肥的作用;龙井北方人吃的比较多,是茶中的上品。贺燕萍为了对茶更加了解,就在网上查询,相继开发出了“茶类粽”,采用红花、绿花、乌龙花等茶粉做馅,把千古的茶文化也融入了粽子中;“高粽”

意为“高中状元”。主要群体是为学生朋友,营养,益寿,是馈赠学生朋友的最好礼品;“玫瑰粽”:青年男女,恋爱时是一如既往的送巧克力还是玫瑰花?还是来点既实惠又创意的粽子?而“玫瑰粽”就是采用巧克力和玫瑰花为配料的。同时意为“中子”;“养生粽”称之为女人的美容院,男人的加油站,用人参、枇杷、虫草为配料制成,不仅护肤养颜。还可强身健体;还有粗粮粽,就是把玉米、小麦、地瓜等做进粽子,提倡膳食均衡。贺燕萍的胃不太好,粽子吃多了,对胃也不好,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一天晚上,贺燕萍在睡觉时。做了个梦,发明了一种“养胃粽”,具体怎么做。还没有想出来。第二天,一上班,贺燕萍就开始琢磨“养胃粽”。为什么粽子都用糯米做而不用大米、小米来做,用普通的米做可以养胃啊!用的也是肉菜类。纵观整个市场,除了肉粽,菜粽都很少见!于是贺燕萍又开发出了香菇肉粽、鲜笋肉粽等。尤其是香菇肉粽。一掀开锅,就能香飘几里,特别刺激人的食欲。有一天。一个顾客问“有没有不是新鲜肉的粽子”,贺燕萍马上又开发出了“酱肉粽”、“香肠粽”、“腊肉粽”。那段时间,贺燕萍对粽子的感觉特别强,别人的一句话都让贺燕萍考虑是否能做成粽子。甚至想到桌子上的水果,她都考虑能否做成粽子。新开创的“猪蹄粽”、“排骨粽”、“软骨粽”等,打破了粽子里面没有骨头的做法。打破传统。挑战世俗。因为贺燕萍做的粽子都是小巧玲珑,因此,贺燕萍在进粽叶时都是以价格便宜的小粽叶为主,不愁没有货源。

粽子研制出来了,该起个什么名字呢?要与众不同。吸引人,突出粽子,简单明了,引起食欲,经过几天的思考,“妙馋记”就应运而生了,为了能尽快注册下来,贺燕萍就专门到商标事务所进行查询。终于注册了“妙馋记”小糯粽并成立了“绍兴市妙馋记食品(连锁)有限公司。

为了证实自己的粽子出类拔萃,贺燕萍特意在绍兴市鲁迅西路6号“五芳斋”正对面开了一家“妙馋记”专卖店。“五芳斋”是中国粽子企业的鼻祖,中国驰名商标。这不是在饭店门口摆了粥摊吗?小店子一下子成了媒体和市民争相议论的热点。可贺燕萍却胸有成竹。由于“小糯粽”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玲珑,香糯可口的独特风味在开业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光临。顾客从门前一直延续到大街。尝过“小粽粽”的顾客更是不惜再次排队购买。很多顾客边吃边赞:那么好的粽子还是头一回吃到。当天下午一千多个“小糯粽”就这么一销而空。“粽行天下,唯我独尊”。贺燕萍全新创立的创意策划出炉:一个美女剥开一个小糯粽咬了一口,完全沉浸在糯香可口的陶醉中,而顺手所剥下的粽叶扔在地上,旁边一个小朋友上前捡起。正色地警告说:“就算白吃小糯粽,也不能乱扔垃圾呀!”最后的画外音是妙馋记食品。请你注意环境卫生!小糯粽的媒体整合市场营销开始了,它穿上美丽的“外衣”走进了酒店、餐馆、超市和商场。并和绍兴5家星级大酒店、4家大型超市,以及其他餐厅、酒店下了订货合同,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小“糯粽”带来的收益也不可估量。

现在,贺燕萍的“妙馋记”在绍兴已是风生水起、家喻户晓,生意非常红火。全国加盟商也络绎不绝,“妙馋记”还相继获得了“中华名小吃”、“中国知名品牌”、“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等多项荣誉称号。一种传统的时令食品“粽子”,贺燕萍却经过创新研制,把民俗卖向全国,不仅解决了家庭的贫困,而且当上了百万富姐!贺燕萍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和习惯我们当然要维持,但更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进。才能成为永远的佼佼者。

上一篇:“80后”员工的自身特点及管理 下一篇:网络视频广告就是要“眼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