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难落 第7期

时间:2022-10-15 08:29:46

近来,老百姓忽然因为一个陌生的名词——PM2.5,意识到原来我们的呼吸也面临大问题。PM2.5究竟是什么?危害又在哪里?几个数字让您明了。

PM2.5

空气中不光有氧气,还有一些悬浮颗粒物,其中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10)可以被人吸入,再小于2.5微米的颗粒,就是PM2.5。它们太小,100个排起来也只有一根头发丝粗;它们不仅可被吸入,更可以直接进入人的肺部,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它们的来历,主要是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建筑水泥、煤烟等。

2天到200天

在老百姓看来,PM2.5以及霾都是新词,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新东西。在广州地区,1954-1960年,一年平均只有2个灰霾日;70年代一年17天;进入80年代后,灰霾日天数直线上升,一度达到116天。如今,国内许多大城市灰霾日每年可超过200天。在全球PM 2.5分布图上,重度污染区绝大部分集中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等中国东部及珠三角地区。

70%和数百万

可当情况恶化到一定程度,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时,决策者会发现,治理投入原来非常庞大。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标准需要巨资,相关行业还有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的冲动和习惯,据传提高油品质量的70%的成本需要消费者承担。同时还需要对市区大小储油罐、加油站进行专项治理,其中仅每个加油站的治理费用就高达数百万元……沉甸甸的环境账,算起来不容易,动起来更不容易。

20%-30%

即使PM2.5情况严重,此前,在老百姓听到的空气质量检测中,却经常显示为“优良”,这是为什么?原来,之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中,根本没有将PM 2.5纳入监测数据。没有数据不是因为技术上存在难题,对环保的政绩追求或许是重要原因。业内人士表示,京津唐等华北地区监测PM10时,就10%超标,其中北京是20%超标,如果再加上监测PM 2.5,会将当地清洁空气天数平均拉低20%-30%,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也类似,比如当前广州全年95%的空气优良率,纳入PM 2.5,就将下降为60%-70%。

两个70%

事实的确如此,一次国际气象会议上,环保部副部长承认:按现行标准,目前全国7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如果增加PM 2.5监测指数,则全国70%城市不达标。这意味着,如果添加上PM2.5,环保部门近30多年来持续的大气治理,又将面对一份满纸黯然的成绩单。“领导和环保部门脸上无光啊。”

30年和200年

主观困难很多,客观原因也不容忽视。我国大城市的区域空气污染类型,在短短30年从粉尘污染时代,走到粉尘污染加硫酸盐污染,再到现在的复合污染时代,走过了发达国家200年的历程。矛盾的集中爆发并不令人吃惊,只是我们因为缺乏预判而显得措手不及。

责编 / 杨宇

上一篇:A Global “New Deal”? 下一篇:A Cock and Bull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