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保温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干预效果

时间:2022-10-15 07:43:37

术中保温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干预效果

【摘要】 目的 观察术中保温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干预效果, 提高产妇舒适度。方法 选择2014年1月前行剖宫产择期手术的产妇作为对照组, 2014年2月后行剖宫产择期手术的产妇作为观察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剖宫产护理, 观察组产妇进行术中术后保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低体温寒颤的发生率及程度, 出院前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式对护士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对照组的寒颤发生率为22%, 观察组为6%,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剖宫产;产妇;术中寒颤;术后寒颤;术后低体温寒颤;保温措施;满意度

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剖宫产率呈明显增长趋势, 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剖宫产术后寒颤是指产妇术后出现了不随意的肌肉收缩, 体温下降, 耗氧量增加, 加重了肺的负担, 对呼吸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造成术后的不舒适感, 且影响术后康复速度, 术中的寒颤甚至还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初次实施剖宫产术的产妇情绪往往较紧张, 产后疼痛更明显, 致使术后低体温寒颤发生率更高[1]。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是每个产科医生及护士关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观察术中保温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干预效果, 提高产妇舒适度, 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例行剖宫产择期手术产妇, 将2014年1月前的产妇作为对照组, 2014年2月后的产妇作为观察组, 每组100例。入组产妇均符合剖宫产手术标准, 均为单胎妊娠, 观察组患者年龄21~38岁, 平均年龄(27.5±4.6)岁, 初产妇72例, 经产妇28例, 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40.4±0.6)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2~38岁, 平均年龄(27.8±4.5)岁, 初产妇70例, 经产妇30例, 孕周38~42周, 平均孕周(40.2±0.9)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产妇均进行心电监护及生命体征监测,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剖宫产护理, 即在出现寒颤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观察组产妇进行术中保温护理, 即分析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低体温寒颤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保温措施。术前加强心理护理, 将室温调节到25~28℃, 湿度保持在40%~60%, 术前在产妇臀下垫一次性吸水垫, 避免术中阴道流出的羊水、血液浸湿床单造成产妇不适及液体蒸发时带走产妇体热。随着胎儿的娩出和羊水的流失, 损失较多的热量时, 下肢使用专用裤腿保温, 上肢及肩部使用毛毯包盖, 腹部采用红外线取暖器照射, 输液及腹腔清洗液使用前先恒温加热至37℃, 皮肤消毒液也预先加热至37℃。手术切口可粘贴一次性无菌粘贴手术膜(剖宫产专用), 便于将术中流出的羊水、血液、冲洗液集中在储液袋内, 保持产妇躯体干燥。有寒颤征兆的及时配合麻醉师使用抗寒颤药物, 使用前给予持续面罩供氧, 全程进行心理辅导, 尽量减少身体面积。剖宫产术毕使用转运床送回病房时使用棉胎包盖全身, 做好保温工作, 产科病房调节至适当温度,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情况, 部分产妇进行适当吸氧, 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给氧方式和浓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低体温寒颤的发生率及程度。寒颤程度评判标准为, 无寒颤为0级;面、颈部肌肉轻微颤动为Ⅰ级;上肢、胸部肌肉明显颤动为Ⅱ级;下肢、腹部肌肉剧烈颤动或整个躯体明显抖动为Ⅲ级。出院前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式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患者无意见为满意;较能满足患者的愿望为较满意;患者反映平平为一般;不能满足患者的愿望, 对护理过程存在不满为不满意[2]。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寒颤发生率及寒颤程度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产妇术后满意度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原因较为复杂, 包括心理因素、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及缓解因素等。初产妇对剖宫产不了解, 产妇情绪多表现出焦虑紧张, 可使周围血管收缩, 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 致使体温下降。麻醉可使阻滞区域皮肤血管扩张, 体温散失, 且麻醉抑制体温正常调节机制, 羊水释放也可导致中心温度迅速下降。手术过程中的皮肤大范围暴露、低温的消毒液、碘酊和酒精的挥发性均会带走部分热能, 术中输入的大量室温液体和腹腔清洗液短时间内进入体内, 会吸收机体的部分热量导致寒颤发生。手术室的室温偏低, 尤其冬季手术室, 同时手术床和被服经常使用, 保暖作用减弱, 自身体温与周围环境之间较大温差使产妇散失大量的热量。

根据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原因采取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对症处理及环境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处理。术前通过加强心理护理, 给予积极鼓励, 分娩后及时告诉产妇情况, 消除产妇焦虑和恐惧。保持环境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做好手术术野皮肤, 四肢的保温措施, 皮肤消毒液、输液及腹腔清洗液等液体预热, 羊水、血液、冲洗液的及时处理, 在出现寒颤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部分产妇给予抗寒颤药物[3]。本文结果显示, 对照组的寒颤发生率为2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且观察组的寒颤程度轻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术中保温护理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发生及减轻寒颤程度, 增加产妇舒适度, 提高产妇术后满意度,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明玉, 官素瑜.术中保温对急诊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效果观察.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4):176-177.

[2] 刘华云, 张维, 李雪玲.全程优质护理对减少剖宫产产妇术中寒颤的影响.齐鲁护理, 2013, 9(10):35-38.

[3] 张惠萍. 地塞米松预防剖宫产手术寒颤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4, 20(12):713.

[收稿日期:2015-09-14]

上一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下一篇:绿宁蔬菜科普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