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的隐喻

时间:2022-10-15 07:36:22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的隐喻

摘要:符号无处不在,到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从古往今,从西方至东方,符号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同人类文化哲学紧密相联,并应用于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本文旨在通过对符号的本义学习,从符号学的角度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中蝙蝠纹样的隐喻。

关键词:符号学;吉祥文化;蝙蝠;隐喻

1符号学阐述

(1)符号、符号学的概念。符号是一种表达意义的工具和代码,是人类古老的文化创造活动方式。符号学与人的思想文化紧密联系,同艺术哲学、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历史等有机结合,形成了人类文化哲学体系。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符号思维与活动,符号学在不断地发展中被广泛应用到语言学、哲学、解释学、逻辑学、设计学、艺术学、自然科学、神话、电影、戏剧等等领域。西方对于符号学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相对全面与系统。其论域涉及符号的定义、性质、功能、意义、人类思维的符号化、符号的理解与解释、符号与文化的关系等等方面。诸如洛克的《人类理解论》、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卡西尔的《人论》、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皮尔斯的“符号三元关系理论”、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原理》等等,各家学说或自成一派,或相互借鉴,或相互对立。

(2)符号的应用。目前,符号学广泛应用于人类文化的各个部门,语言学、广告、电影、戏剧、音乐、建筑、设计、游戏、教育等诸多方面。国内学界对符号学的研究颇丰,李幼蒸、胡壮麟、王铭玉、龚鹏程、赵、周启超、叶舒宪、孟华等等学者,从语言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美学符号学、应用符号学、汉字符号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符号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做出了努力与贡献,但是对于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美术领域中符号学的研究相对较少。

2关于隐喻

(1)隐喻的概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对隐喻下了定义:“以他物之名名此物。”隐喻是文学上常用的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是人们对两种本无联系的事物感知、体验、理解、联想,通过认知其本质的相似性,借用其相似性进行词义引申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手段。

(2)隐喻的应用方面。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隐喻的世界,任何的民族,其语言的本质性都具有隐喻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历史、社会与环境,但是隐喻却无处不在,根植于人类的生活生产中,时刻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是人类语言的共同特征,在人类的概念系统和思维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隐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艺术设计、企业管理、现代媒体等领域中均可看到隐喻的影子。

3中国传统文化吉祥图案及隐喻的应用

(1)中国吉祥图案符号的产生。在漫漫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反映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带有吉祥隐喻的图案符号。这些图案符号以人物、动物、植物、自然现象或文字等为创造实体,通过比喻、比拟、象征、谐音等各种表现手段与形式,融入人们的情感、传统的习俗与观念,藉以这样的图案符号与自然、天地交流,祈望得到神灵的庇佑与保护,是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理念体系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蝙蝠为例。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常采用假物喻事、借物喻志或借音阐义等手法来表现表达祈求吉祥、庇佑安康的愿望。蝙蝠作为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图案之一,在吉祥图案使用中具有深层次的涵义和隐喻存在。

首先,从汉字角度来分析蝙蝠的吉祥隐喻。“蝙蝠,服翼也,从虫,声” 。[1]在字音方面,“蝠”与“福”同音,“蝙蝠”谐音“变福”,以“蝠”表示“福”,可以给人带来福气吉祥。汉字是图形符号与物质实体融为一体的独特的符号化文字形式,是形、义、音三位一体的表意性符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广阔的联想世界。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2]索绪尔告诉我们,言语中词语的读音与词所表达的概念是相联系的,而不是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福”用“蝠”来表示,即是用不同的字符来表示同一种思想和观念,这种观念相信“蝠”与“福”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相通的东西,这种东西通过谐音的方式可以相互实现。把“福”字所蕴含的义――福气、吉祥,可以通过“蝠”字的音也能变为现实。

其次,从图形方面分析蝙蝠图案符号的吉祥隐喻。古代先民在长期与自然、社会的交往中,练就了对具体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和表象的思维能力,并能够采用“观物取象、依类象形” 的造象手段,对事物的深层涵义进行抽象化的概括和符号化的表现。蝙蝠图形元素常与其他的图形纹样结合取意组成吉祥图案符号,这类图案符号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和物,采用观物取象手法,并通过生活中的某些约定俗成的观念,融入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对事物进行艺术的升华和符号化。带有蝙蝠图形元素组成的吉祥图案符号有:“福寿双全”“福在眼前”“五福捧寿”“五福和合”“福寿绵长”“钟馗引福”“纳福迎祥”“福寿三多”,这里,蝙蝠、寿桃、寿仙、铜钱、盒子、盘长纹、钟馗、儿童的动作、男子是能指元素,而所指则是集中在幸福、富贵、长寿、财富、和气、和睦、祥和等吉祥富贵层面上。“五福捧寿”常以五只蝙蝠围绕寿字纹样或寿桃纹样,呈众星捧月状。图案符号以寿为中心,在其四周辅以同样形状、色彩的蝙蝠图形元素,产生有序、均衡的视觉艺术美感。五只蝙蝠是五福的图形符号能指;五只蝙蝠围绕寿字纹样构成“捧”的动作;寿字纹样则是长寿的符号能指,三元素组合一起指向符号的隐喻――五福捧寿,多福多寿。“蝠”音同“符”,也被引申为具有用来避邪消灾之意的“符”。“钟馗引福”钟馗手持宝剑,前面有一纸做成的蝙蝠,以钟馗、蝙蝠为能指,寓意所指钟馗“引福”。

4结语

中国吉祥传统文化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人们在创造带有表达祈福愿望的吉祥图案符号时,将所要表达的含义通过特有的符号载体运用象征性、隐喻性的艺术手法来实现。蝙蝠――是中国吉祥图案“福”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是人们通过对蝙蝠的观照、体验、领悟、概括、夸张、联想、美化,融入祈福求吉的愿望演变而来的吉祥图案符号。在符号的背后潜藏的是人们淳朴的生命意识和含蓄的文化追求,它们大都以谐音、象征、寓意、比拟、假借等手段与方法,组成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符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12):282.

[2]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5(2):101.

[3]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J].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08).

[4]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J].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5.2.

[5] W・爱伯哈德.中国文化象征词典[M].陈建宪,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6]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7] 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8] 黄全信.中华五福吉祥图典.福禄寿喜财[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9] 柳林,赵全宜.吉祥图形新视觉[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从四个角度谈对绘画肌理的把握 下一篇:现代陶艺在景观艺术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