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VC系列: 播种的天使

时间:2022-10-15 06:44:01

最近突然认识了很多天使。有已经比较知名的天使投资人,有嗅觉灵敏、为增强竞争力而开展天使投资的VC,也有老同学转身变成的。难道别的热都过去了,现在竟来了“天使热”不成?

其实,天使很早就有。我4年前投过一家公司V(已经并购退出)。公司V的董事长是它的天使投资人,而他当时已经做了四五年的天使投资。董事长有工程背景,自己做猎头公司得了一桶金,房子都没买一套,主要是看中了公司V所在的市场和两个创始人。他将财富投入了这个早期创业的公司,但是并不参与公司的管理,虽然占有公司超过50%的股份,他也只是隔段时间到公司转转,听听汇报。虽然这个天使投资的收获期稍长,不过他的耐心终有结果——他拿着成倍增值的资本又去别处播种了。

早期的天使投资人原来鲜有被大规模地报道过。随着一批批的企业成功上市,人们逐渐认识了这个陌生的角色,发现天使原来是可以这样让财富几十倍、成百倍地增长。诚然,做天使是要有本钱的,早期的创业公司需要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千万元的资金,没有闲钱是不能做这种长线投资的。但是只要有些资本,你就可以成为天使。手上有种子,你就可以播种。天使投资人从来不是专门的职业,也没有什么行业门槛。人人可以当天使。

许多创业者最初的创业资金是来自于亲人和朋友,而这些人构成了天使人群的大多数。他们并不一定了解行业、市场或公司管理。他们投资的主要理由就是对创业者的信任。

还有一类天使,是大家熟知的那些名字。他们或自己曾经创业成功,或曾任大企业的高管,除了有钱外,他们还有宝贵的经验、人脉和关键时候帮助企业的资源。他们把天使当成自己的全职工作。有自信、有底气的创业者才会选择去找他们,因为这类天使在100个项目中才投几个,你难保不成为大多数被拒之门外中的一个。而且直接发邮件冒昧咨询效果也不会好,除非你能通过他们可信的朋友进行介绍。被他们投资有时像搭上了一辆快车,你的公司有了品牌效应,也有了成群的VC被带来见你,你的下一轮,下下轮的融资就解决了。但风险是,他们很难像你的家人和朋友这样信任你,有时会介入公司的管理,有时甚至让你坐不稳驾驶席。

很少有天使能像机构投资人一样有规模的。因为天使播种后一般会投入精力参与,帮助种子成长,至少在早期是这样。他们与公司管理团队的互动远远超过董事会召开的频率。蔡文胜曾说过,他投资的团队会经常打电话咨询互联网方面的细节问题,因为他是行业的前辈,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积累。考虑到对每个投资的时间投入,这些天使一般都无法同时投资和管理很多项目。除非像美国的DFJ,采用撒胡椒面的策略,总能赌对几个。当然也有例外,像美国的Y Combinator,中国的创新工厂也算一个。

在中国,做天使投资比在美国受到的保护要少。美国是个合约国家,天使投资也会有数页的投资协议和复杂的权益保障条款。在中国,这些都相对简单,尤其对于内资企业的投资,天使拥有与团队同样的普通股,很难有优先权益。为此,要鼓励更多天使投资,呼吁在保障方面的改善。

上一篇:中国版“垃圾债”分娩在即 下一篇:互联网大佬“撞机”是一场“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