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救人与见死不救:孰是孰非

时间:2022-10-15 06:01:57

【引子】

据2009年10月8日四川新闻网消息:10月5日,9名男女学生在假日到离韶关市区东北约130公里的南雄市乌迳镇孔江水库边游玩。其中女生李某(16岁,在读高一)在水库主坝边不慎失足落水,杨业、赖日明、董木蓝和赖雄峰等4名男生下水相救。落水女生终于被救起,但4名男生失踪。有消息称,这4名男学生均不熟水性,他们是为救助不小心掉到水库里的女生而遇难的。

【新闻分析】

一、悲剧原因

从客观上说,水库大坝没有安全防护设施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学校与家庭在安全教育方面的欠缺――至少还没有到位;或者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把长者的安全教育当做耳边风,喜欢冒险而安全意识淡薄。从学校层面来说,如果学校开设游泳课,这几个学生水性好一点,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果平时学校重视珍惜生命、科学救助知识教育,学生在突发事件面前能镇静一点,救助的方法科学一点,后果也许不会这么惨重,因此有人呼吁学校不要一味搞应试教育,要开设游泳课,重视安全以及科学救助教育。

二、观念冲突

有人说4男生舍身救人是见义勇为,是英雄主义教育的成功;有人说这样的“见义勇为”不值得提倡,是英雄主义教育的恶果。有人认为政府应该授予4男生“见义勇为”奖,追认他们为烈士,以彰其功;有人反对,认为不应该鼓励孩子不顾自身生命安全冒险去做英雄。有人说见死不救是道德泯灭,危难面前出于天性不顾自身安危出手救援应该肯定。有人说救人要讲成本,4个人的生命换一个人的生命“成本太高”,不值得,不该提倡。

三、关于责任

对于4名男生之死,有人说水库管理人员负有责任,有人说落水女生要负责任,有人说4名男生自己也有责任,有人说家长、学校、社会都有责任。

【各方评论】

救人到底要不要讲成本

李学人

广东韶关南雄市10月5日发生学生溺水事故,4名高中男生为救一名落水女生不幸遇难。据悉,这4名男生均不熟水性,他们是为救助不小心掉到水库里的女生而遇难的。4名施救者见义勇为,却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自不量力盲目营救的做法成本太高,不宜提倡。(10月8日《成都商报》)

救人要不要讲成本?这的确是一个很伤脑筋的问题,如果从传统的道德层面来讲,应该推崇“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而从现代价值观上来讲,讲究的是效益和成本,也就是说要用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效益,在关注效益的同时,更要看重成本。当然,这里所说的成本不是讲价钱,讲报酬。

试想,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下水去自己都要人救,谈何救人?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样的救人成本高昂,而效益却极低。如果缺乏施救能力和经验,大声呼救或者就近寻找竹竿、绳索等开展施救或许更为有效。

所以,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提倡“见义智为”。“勇者”的精神毕竟只能给生者和看客以道德满足,而“智者”的做法却能让人们明白怎样诠释和善待生命。特别是对于救助能力相当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讲,更需要“见义智为”。教育他们既要有“勇”的精神,更要有“智”的方法。

“司马光砸缸”就是“见义智为”的成功范例,这里的“智”是智慧,是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有些学生在危急情况下,惊慌失措,谈何“智为”?所以,“智为”的前提是教育和训练学生掌握一些急救方法,提高学生的救助能力。只有这样,在遇到险情时,才会选择有效的方法,降低救人成本,避免无谓的牺牲。

(摘自“半岛网”)

为朝阳般灿烂的生命痛惜

海凝

昨天,看到广东韶关南雄市4名不熟水性的高一男生为救一名落水女生不幸遇难的报道,心里一直无法平静。我对4名舍己救人的男生持肯定态度,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社会里,这样舍己救人的人太少了!我为这4名朝阳般灿烂的鲜活生命的罹难深感痛惜!说实在话,追认这4名男生为烈士一点都不为过。

在此,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向这4名舍己救人的男生致以深深的敬意!愿他们一路走好!

(选自海凝的博客)

“救人不成反自溺”,

该反思“英雄式”教育

叶青林

又是一个救人不成反倒送了性命的例子,而且是4条年轻的生命。4朵还未绽放的花朵就这样匆匆地凋谢了。消息一出,网友评论跟进,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这纯粹是自不量力,没有必要的牺牲,并认为这虽然救了一个女孩却给4个家庭带来了伤痛;赞成方则认为这样的骑士精神值得鼓励,它给冷漠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暖流。这的确是一个好人难当的年代,扶起摔倒老太反被冤枉,为救他人而献出生命也受争议。赞成也好,争议也罢,舍己救人、义无反顾的精神固然可贵,只是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依然奋不顾身就实在值得商榷了。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救与不救,而在于该如何救。他人溺水,身处险境,却隔岸观火、视而不见,毫无疑问是不道德,但自己不熟水性,却冒死下水施救,以致丢了性命,那就是欠理智的行为了。事实上救人的方式也并不只有直接下水一种,还可以寻找工具,如绳索、竹竿等等,遗憾的是这些学生只选择了不计后果的直接下水救人的方式。在笔者看来,这既是我们教育的成功,更是教育的失败。

成功的是我们的教育教会了学生们在他人危难时能够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失败的是我们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我们的教育。从小开始,我们接受的便是面对歹徒要临危不惧勇于搏斗,面对危险不能畏惧退缩,要勇往直前之类的“英雄式”教育。这只是鼓励人们去做英雄,却没有教会人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害而达到救人的目的。

(摘自“联合早报网”)

【其他评论】

1.孩子的心是干净的,不习水性的情况下就跳入水中,这是出于天性的呼唤,那一刻,他们都没想到自己。

2.孩子,你没有舍身救人的责任和义务。――您必须立即告诉您的孩子。

3.4男生救落水者遇难续:当地政府称这不算见义勇为。对此,广东中泽律师事务所周玉忠律师表示,依据《广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规定》,他人溺水遇险施手相救,是“不顾个人安危和可能带来的自身损失,救死扶伤”行为,应属“典型的见义勇为行为”。

4.4男生之死是谁之过?我认为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同去的伙伴、学校、社会、水库管理部门等都有责任。家长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吗?作为十五六岁的高中学生,他们接受过老师的安全教育吗?在危急关头学生们是否有冷静思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水库管理部门,只立一块告示就算完事了吗?水库值班人员负有什么责任?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对此事到底该如何认识呢?我借题发问:

孩子们有没有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救助他人的责任?

孩子们如没有救助他人的能力和把握,就可以放弃对他人的救助吗?

孩子们当时有没有可以不下水相救而采取其他救助(如呼救、报警)措施的可能?

如果孩子们没有下水而女孩不幸遇难,他们会负法律责任吗?

如果孩子们没有下水而女孩不幸遇难,他们该受到社会的道德谴责吗?

未成年的孩子们要不要被告之,他们拥有神圣的“紧急危机避险”的权利?

未成年的孩子们要不要被告之,“有些事情需要由专业人士去处置”?

我们的学校该不该、敢不敢、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的教育呢?

【请你发言】

看了这则消息以及种种议论,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马上拿起笔来,写下你的所感所思。

上一篇:外婆 第1期 下一篇:生命有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