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伽利略有关的文化遗产

时间:2022-10-15 06:01:53

与伽利略有关的文化遗产

意大利对中国格外充满友好情感,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我国元朝时从威尼斯动身.经陆上丝绸之路东来中国,留下了声名远播的《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经海上丝绸之路在澳门登陆,他不但传播了天主教福音而且带来了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仪器.2000年.北京修建中华世纪坛,坛内雕刻了100位对中华文明有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中只有两个外国人,一位是马可・波罗,一位是利玛窦.两位全是意大利人.

艺术方面,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宫廷画师,他画的马很有名,还创作了《香妃像》及圆明园的西洋楼;剧作家贾科莫・普契尼创作了三幕歌剧《图兰朵》(元朝公主与波斯王子的故事);电影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清末宣统皇帝溥仪的故事).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科学诞生同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而这几个划时代的大事都与意大利有关.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前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文艺复兴后三杰.宗教改革就是不服从天主教罗马教皇而创立基督新教,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马丁路德、法国的加尔文和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首先开启地理大发现序幕的是意大利人哥伦布,虽然他是受西班牙皇家的支持与委派,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是科学巨人伽利略横空出世.是伽利略开创了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

意大利可看的景点太多了.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我们只来游历一下与伽利略有关的遗产:“斜塔上的实验”发生地比萨、望远镜观察天空的肇始地威尼斯、审判伽利略的梵蒂冈教廷、晚年居住地佛罗伦萨.佛罗伦萨也就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口中的翡冷翠,他曾写过游记――《翡冷翠的一夜》,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比萨大学和帕多瓦大学的教授.他最著名的事迹有三项:斜塔上的实验、发明望远镜并用望远镜观测星空、因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受到天主教会的迫害,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证明质量大小不同的两个球体下落速度相同、同时着地.这一实验纠正了延绵两千年的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质量决定的.虽然斜塔上的实验可能只是传说.也可能伽利略只是通过逻辑演绎就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伽利略设想用一根细线将一大一小的两个铁球紧紧连在一起下坠,若把两球看成一体,则因总质量变大会使下坠速度增大:但若看成两个单独的球,则小球下降速度慢,对大球的下坠有拖累.总体下坠速度应该变慢.这截然相反的两个推论如何解释?只有一种可能:大球与小球的下坠速度一样大).但我们都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就有《斜塔上的实验》一文.伽利略倒是做过小球沿着斜面滚下的“斜面实验”(斜面倾角逐渐加大,以至达到直立的90。,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一实验如此精妙以至被评为历史上的“最美实验”.

关于天体的结构,托勒密的“地心说”与人们的常识相符,也能较好地解释肉眼观察到的星星运行情况,因而被天主教会采纳,成为教条.哥白尼首先对“地心说”提出质疑.他发现“地心说”在解释一些新观察到的现象时很牵强.若用“日心说”来解释就更合理了.哥白尼虽然首先提出“日心说”,第谷的观察数据、开普勒的数学提炼也支持“日心说”,但他们的思想很小众.了解的人不多,承认的就更少了.

伽利略不是第一个制作望远镜的人,但他是第一个命名“望远镜”的,也是第一个用望远镜来观察天体的.伽利略的望远镜可以将观察的事物放大20倍,这样他就能看到以前观察家从未见过的天体现象.他的观测在欧洲引起了轰动,观测结果极大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就是为了纪念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体400周年.伽利略与莎士比亚同年出生,虽然他主要以科学家的声名流芳百世,但他喜爱音乐与艺术,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正是因为出色的写作能力,才使他的著作《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风行于世.

伽利略的观点与《圣经》不符,被罗马天主教会认为是异端邪说.伽利略的书籍被禁止传播,他本人也被审判后限制出行,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小伽利略的影响.好在罗马天主教会虽然保守顽固,但也还能知错就改.1992年.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以天主教会的名义承认伽利略受到冤枉.当年,世界第一大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头条评论说:“350年后梵蒂冈说伽利略是正确的:地球在动.”伽利略是在1642年去世的,时间已经过去350年,

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拓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爱因斯坦曾经写道:“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使我们得到有关经验世界的任何知识,所有真实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归结为经验……正是由于伽利略看清了这一点.特别是因为他将此引入科学界,他成为了近代物理学之父――实际上,也是整个近代科学之父。”

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英国女科学家多罗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如图1).霍奇金也成为第三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科学家.

霍奇金长期从事生化物质分子结构的X射线衍射测定,包括甾族化合物、胰岛素及维生素B12等.X射线分析仪在1932年以前仅限于验证化学分析的结果,而霍奇金将X射线分析技术发展成一种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方法,她将X射线分析技术应用于生化物质和生物分子结构的测定等方面,

霍奇金在剑桥大学期间用X射线结晶学测定了复杂有机大分子的内部结构,1934年,她又研究了许多具有生理作用的化合物并作出第一幅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图.1942年-1949年间,她成功测定了青霉素的结构,1948年义与同事合作拍摄了维生素B12的第一张X射线衍射照片,而维生素B12是最复杂的非蛋白质化合物之一.经过10年的努力,1957年,她终于阐明了维生素B12的立体结构和原子排布,为日后人工合成维生素B12奠定了基础.

维生素B12被称为造血维生素,人们主要从动物性食物中获取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可以预防恶性贫血症,能够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和人体记忆力,当缺乏维生素B12时,会阻碍人体DNA的合成,影响红细胞的成熟.

霍奇金揭开了维生素B12晶体结构的面纱,她被人们誉为“晶体王国之花”,现在人们能够采用多种方法提取维生素B12,正是受益于这一研究成果。

上一篇:雾霾克星――防霾口罩 下一篇:“学习网站”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