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

时间:2022-10-15 04:39:51

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激发其学习兴趣。行动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应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行动导向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林希(1978-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职业教育。(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以行动导向为驱动方式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成于“行”,“行”就是行动、实践,“思”就是理论、方法。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引入“工作”,并引导学生完成“工作”,在学生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将实践上升到理论认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先提出工作任务,并分层次下达给学生。若工作任务过于简单,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挑战性,提不起学习兴趣;若工作任务太过复杂,又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应按照不同学生的情况,分配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工作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四步:一是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好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书、元器件、仪器仪表、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等。二是下达任务。教师先下发任务书并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内容。三是完成任务。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组内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作,这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四是展示学生作品。对工作成品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找出规律特点。

二、行动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这种方法是教学中被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实施的过程可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教师提供零件图及装配示意图,请每个小组根据这些内容完成装配图。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形成统一的结果后得出结论,随后教师让其组员对讨论结果进行演讲和论述,演讲时教师进行记录,演讲完毕后,教师鼓励小组成员进行补充说明,然后让其他小组提问本小组成员进行解答,最后教师提问并总结点评,表扬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小组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和总结能力。

2.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用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以信息收集、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估为教学流程。引导文教学法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文件上所提出的问题,而答案就在文件内。在教学中引导文法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引导原则。为了找出独立应对任务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应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根据引导问题的指示来完成,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可以使其有计划地完成工作,为应对未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这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3.项目教学法。在该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独立组织教学活动的机会。项目教学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一是发现问题并使其与参与者有关;二是定位问题,指出问题的引导性目标,再提供问题的引导性介绍;三是确定解决方案的大致轮廓,根据目标制订方案;四是模拟测试解决方案,检测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五是用实际结果的验证完成工作。

4.角色扮演法。此方法能够降低各种行业的培训难度。角色扮演有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和学习自己的角色;二是了解他人的角色。角色扮演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要把握自己的行为能力,同时要注意到对方角色的反应。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分配一些实际角色进行表演,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设计对白、研究出场顺序等,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表演,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并享受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乐趣。

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该教学法要求学生首先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流程是:学生在已知条件下自己发现问题;提供背景信息,这些信息与问题有一定联系;提供一些相关案例,为本次案例的解决做准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或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学生介绍结果;讨论和评价案例结果;考虑和讨论案例结果在类似问题上应用的可能。

三、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思考

边用边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大特点。利用学生有兴趣的事情激发其学习兴趣,变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当某一工作被完成后,学生内心会充满成就感,产生喜悦和冲击力,这种力量可以增强其学习信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笔者对该教学方法产生了一些思考和体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人才培养方案都对教学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上课时教师要按计划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授规定的内容。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可能适用于每个学生。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时不得不忽略一些学生的个体状况。我们现在的教学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像小水杯,老师就像大茶壶。大茶壶只是不停地向小水杯里倾倒,而无法顾及小水杯是否已满,最终导致大量的水从杯中溢出,造成浪费。在教学中这种浪费很普遍,不但浪费了老师的精力,而且浪费了学生的时间。高水平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状况。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过去为了让学生掌握读画组合体的方法而讲解大量例题,适合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听得越多反而越迷茫,自然也就没有学习兴趣,为了改善此种情况,可适当减少教师的讲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分组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目前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是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面上,很少有人真正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能力的培养上来。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内容只是能力训练的一种手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能力。我们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所谓基本能力,应该是会说话、会倾听、会自己调节情绪的能力。目前我们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强的理解能力,甚至要求学生具有一些老师都不具备的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定位不准确,导致在教学中总是对学生的表现不满意。在课堂上,有一些训练学生基本能力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先自学部分内容,然后分组相互讲解自学的内容,互相指出对方讲解中的疏漏,然后再相互补充,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授,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克服胆怯心理,这个过程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倾听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爱学习的唯一办法是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把握每个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苦与乐,使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以制图测绘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测量、草图绘制、绘制装配图、最后绘制零件图的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测绘方法、机械原理、材料处理、制造工艺以及各种机床的使用与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寻找到学习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过程而非结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已经没有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2).

[2]徐洁.对行动导向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4).

上一篇:交际翻译课堂模式的建构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思维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