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梅,于梅花未着时

时间:2022-10-15 03:49:57

赏梅,于梅花未着时

庭中有梅,大约一百本。

“花期还有三四十天。”山庄里的人这样告诉我,虽然已是已凉未寒的天气。

梅叶已凋尽,梅花尚未剪裁,我只能伫立细赏梅树清奇磊落的骨骼。

梅骨是极深的土褐色,和岩石同色。更像岩石的是,梅骨上也布满苍苔的斑点,它甚至有岩石的粗糙风霜、岩石的裂痕、岩石的苍老嶙峋。梅的枝枝柯柯交抱成一把,竟是抽成线状的岩石。

不可想象的是,这样寂然不动的岩石里,怎能迸出花来呢?

如何那枯瘠的皴枝中竟锁有那样多莹光四射的花瓣?以及那么多日后绿得透明的小叶子,它们此刻在哪里?为什么独有怀孕的花树如此清癯苍古?那万千花胎怎会藏得如此秘密?

我几乎想剖开枝子掘开地,看看那来日要在月下浮动的暗香在哪里?看看来日可以欺霜傲雪的洁白在哪里?他们必然正在斋戒沐浴,等候神圣的召唤,在某一个北风凄紧的夜里,他们会忽然一起白给天下看。

隔着千里,王维能回首看见故乡绮窗下记忆中的那株寒梅。隔着三四十天的花期,我在枯皴的树臂中预见想象中的璀璨。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原来并不是不可以的!

李楚越的声音纯正,口齿清晰,语速、重音使用、节奏等方面把握得很好,她读的文字像淙淙流水淌进听者的心田,能润物细无声地叩击听者的心灵,让听者满心愉悦。

张晓风的《赏梅,于梅花未着时》这篇散文,于无见有,于细微见繁花,更让人喜欢梅的傲骨。所以文章的基调应该是喜悦的,这点李楚越把握得很好。她的重音运用可圈可点,比如第五自然段“不可想象的是,这样寂然不动的岩石里,怎能迸出花来呢”,最后四个字“迸出花来”,使听众一下子获得生命的质感和画面感;还有第六自然段中“那万千花胎怎会藏得如此秘密”,最后四个字的声调的加重,准确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内心感受。

如果李楚越同学在“停连”使用上再注意一点的话,无疑会更好。比如第七自然段“他们会忽然一起白给天下看”这一句的六次停顿,有点碎,有割裂感;再如最后一自然段“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原来并不是不可以的!”整体情绪应处理成一个高潮,可以再饱满高亢一些。还有几个字的读音要准确,如“嶙峋”的“嶙”,“于无声处听惊雷”最后一个“雷”字的发音。

朗诵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李楚越的未来会无限广阔!

点评人:何芳(特级教师、安徽省宁国市实验小学教师)

上一篇:再论唐代的使职、差遣 下一篇:我在路上等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