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基层 亲近群众 抓鲜活新闻

时间:2022-10-15 03:16:05

深耕基层 亲近群众 抓鲜活新闻

今年春节前夕,长江商报社向每个记者传达了省委宣传部关于“新春走基层”的报道要求,我是丹江口库区移民的后代,自然承接了移民生活大变迁的采访任务。

我的第一个感受是:鲜活的新闻在基层。第一次带着审视的目光观察移民村的变化,我为之震撼:原来一下雨就十分难走的泥巴路如今被宽阔干净的水泥路代替,住了两三代人的灰瓦尖顶房被一栋栋小洋楼取代……我的采访对象马华琦告诉我,农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落实。

家乡父老朴实的言语,包含着他们对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真切感受和肯定。我迫不及待地把老家的变化写出来。老移民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农民幸福生活的变化。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只要用心观察体会,人间自有真善美。在老家采访时,一对生活30年、没红过脸吵过架的婆媳让我顿生敬意。90岁的婆婆把媳妇当女儿待,媳妇也把婆婆当亲妈,孝敬有加,逢年过节给婆婆买新衣,一家人其乐融融。村里许多婆媳关系搞不好的都会来找她们取经。这些看似平常的普通人,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的第三个感受是:新闻不仅要“记录”,更要有“影响”。新闻人李大同曾说过,新闻的最高使命,绝不是“记录”下来一点什么,以供个别历史学家来做资料。恰恰相反,新闻如果不能影响“今天”,那才是失职和对我们职业的亵渎。

今年春节期间,我还注意到了库区移民留守老人在大年三十,独自在家吃年夜饭的孤寂。60岁的村民张爹爹只有一个儿子,在深圳打工,连续两个春节没有回老家,今年春节儿子把两个孩子也接到深圳过年,留下两个老人在孤单过年,成为“空巢老人”。我发现,“空巢老人”在当下的农村,并非个案,占有一定的比例。我将他们的生活真实地报道了出来,希望引起社会对“空巢老人”现象的关注。

我体会到,记者只有深入社会基层,真心去和百姓交朋友,用心去发现新闻,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事实,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坚守道德良知和职业操守,才能有不竭的动力与活力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作贡献。■

(吴三敏 整理)

上一篇:用脚步丈量民情 用心灵感受民生 下一篇:不同传播渠道中城市形象认知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