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身飞入云端,俯身难掩乖巧

时间:2022-10-15 03:05:56

2004年,本刊曾以《展翅飞翔的艺术品》为题,对VAIOX505进行了报道:2008年,本刊以《酣畅淋漓地飞翔旅行》为题报道了VAIOTT:2009年,本刊《满眼惊艳兼轻影》文章报道了VAIO P。大家可以发现索尼很喜欢开发这类在轻薄便携设计上有着大胆创新与突出特点的明星机型。2009年10月,索尼又了以“炫薄如翼”为理念的11.1英寸机型VAIO X,以700g左右的重量,13.9mm的厚度成为今年的焦点,和以往不同的是,8999元~11999元的售价也未拒人于千里之外。从命名看,它似乎与X505有一定的传承;从尺寸看,与TT也多少有一些渊源;从配置与键盘设计看,与P也有着一缕关联,从定价看,似乎恰好填补了P与TT之间的空白。VAIO X台前幕后的林林总总似乎都与VAIO之前的轻薄明星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让它披上了一层薄雾,有几分谜样的气质,而我们在拿到送测样机之后,细致深入地体验半个月之后,以实际测试结果与主观感受为基础的四个感觉所构成的“谜底”就慢慢成型了……

携带感:举轻若无

第一眼看到VAIO X,并不能找到熟悉的圆柱形中轴,平整而至薄的机身极大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与采用圆柱形中轴的VAIO机型不同,VAIO X的电池不再呈圆柱形与中轴结合在一处,而是呈扁平状被安置在腕托下方。VAIO X有三种电池,在搭配造型标准的小容量电池与标准容量电池的状态下,VAIO X的机身基本上没有起伏,厚度在13.9mm左右,比两本《微型计算机》叠放起来的厚度还要薄一些,比之词典之类的书籍,厚度更是只有不及三分之一。从握持感上来讲,与拿一本普通杂志相差无几。而搭配有倾斜底座设计的超大容量电池时,机身厚度有所增加,一定角度的倾斜也优化了输入时的舒适度。

比厚度控制更为出色的,则是VAIOX的重量控制。在搭配标准容量电池之后,VAIO X实测重量仅为751g,相当于普通10英寸超便携电脑的一半左右,作为11.1英寸机型来说,这的确难能可贵。

VAIO X的超薄厚度与超轻重量来源于多方面的努力。在厚度方面,首先,LED背光与超薄内置摄像头,将VAIO X的屏幕厚度控制在了4.6mm左右;其次,VAIO X内存直接焊接在主板上,并且主板运用了只在PCB的一面设计元器件的单面设计,以减低厚度;同时,为了尽一切可能节省空间,除了采用无外壳的SSD之外,VAIO X还采用了无重叠设计――主板,SSD没有重叠,键盘也特地预留了较宽的边框以避免与接口重叠,锂聚合物电池采用了两端排列的方式以避免与读卡器模块和触摸板模块重叠。在重量方面,除了采用Atom处理器以极大简化散热系统之外,大量采用轻质的碳纤维材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SSD也为轻质机身贡献了一份力量。

如此轻薄的笔记本电脑携带起来会是什么感受呢?我们分三种情况进行测试,第一种,放置在背包中携带。专业的笔记本电脑背包一般本身的重量就不轻,而习惯了长时间背负专业电脑背包的评测工程师,在将放有VAIO X的背包背起来时,最初几乎感受不到明显的重量变化,而背负数十分钟之后,肩部的疲劳程度几乎与背负空背包相差无几。对于习惯了专业电脑背包“压榨”的厚实肩膀来说,VAIO X的重量在短时间背负中几乎可以被忽略了。第二种,放置在一般挎包中。单肩挎包一般自身重量较轻,放入VAIO X之后,重量的变化还是较为明显的。不过数十分钟的背负后,肩部的疲劳程度只能说有轻微的增加,并不会造成明显的不适,其感受与在挎包中放入一瓶饮料相似。第三种,放入内胆包或直接携带。不论从尺寸还是厚度来看,VAIO X与一本普通杂志非常相似。携带时不必双手并用,单手拿在手中短时间非常轻松,得益于坚固的结构设计与外壳,也可以随意地夹入腋下以空出双手。

安全感:坚韧不惧

当看到纤薄的屏幕时,关于安全的顾虑可能会涌上心头,看起来瘦弱的VAIO X会不会很脆弱?VAIO X屏幕厚度仅为约4.6mm,比一份普通的周报还要薄上少许,看起来似乎有些弱不禁风。而实际上得益于碳纤维材质的运用,VAIO X顶盖的强度虽不高,韧性却非常好,日常使用中保护屏幕绰绰有余。拿住屏幕顶部两端扭动,可以轻易地造成约3°左右的形变,但是超过这个弧度之后,增加一定的扭力,顶部形变也不会进一步扩大,反而是整个屏幕有轻微的变形,这说明作用在顶部的力量被分散到整个屏幕,有效地保护了顶部不致被损坏。按压方面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以手指用力按压屏幕,可以感到并非按压那一点下凹,而是以施力点为中心的几乎半个屏幕面积的区域都产生了一定的下凹,压力被有效地分散。

与略有韧性的屏幕不同,采用铝合金的C面(键盘面)强度就大很多了。VAIO X的整个C面是一整块的铝合金,从转轴覆盖到腕托,从键盘边框蔓延至键盘基座,视觉上的效果自然出色,而对于整个机身结构的稳定却更为重要。拿住机身对角线两角,施加一定的扭力,可以明显感受到来自C面的支撑力,虽然依然会有轻微的形变,但所施加的扭力要大得多。C面除了一体成型铝合金本身的强度之外,还在边缘进行了“刚性弧面”设计以增加强度。VAIO X的c面与B面(屏幕面)边缘都设计成了略向内凹的弧面,横截面与“C”类似。这种结构类似于钢材中强度极高的工字钢(俗称钢梁),可以在边缘起到“梁”的作用,给予以“梁”包围的区域更有力的保护。

至轻至薄的设计注定了VAIO X将多在移动环境下使用,此时,SSD就显得有其必要性了。除了增加读写性能,大幅缩短睡眠与唤醒时间之外,SSD还能够在移动环境中更好的保护数据,也无需使用者在颠簸环境中使用时小心翼翼。

舒适感:有得有失

VAIO X采用了悬浮式键盘,键帽宽度约12.5mm,键距约17mm,几乎与VAIO P一样。虽然尺寸看起来似乎与全尺寸键盘有一定的距离,但实际上得益于悬浮式设计,相邻按键键帽边缘间距达到了约4mm,实际使用当中VAIO X键盘误操作率与全尺寸键盘相差无几。在手感上,VAIO X的键盘也与VAIO P类似,较短的键程略微影响手感,但总体依然保持着清脆的操作感受。另外,低于C面的键盘基座与腕托在空格键处的接壤不仅坡度太陡,与空格键的距离也仅为约2mm,每次按动空格键,大拇指必定会被腕托边缘硌到,而对于长时间频繁使用空格键的用户(如某些拼音输入法用户进行文字输入)而言,舒适度略有影响。

为了达到至轻至薄的设计目标,VAIO X空间利用非常高效,谓之“寸土寸金”也不为过。正因此,异常宽大的腕托就成了C面最“奢侈”的风景线。 VAIO X腕托宽度约80mm,占据机身宽度185mm近一半,与键盘几乎等分的宽度颇具视觉冲击力,令评测工程师感到竟有几缕VAIO X505大胆出位的C面设计的遗风。评测工程师的手较小,标准打字姿势时,手腕支撑处距离腕托边缘还有20mm以上,想来即便较大的手掌,VAIO X的腕托也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撑,这对于长时间使用键盘的用户来说,是影响舒适度的关键。

相对于宽大的腕托,对角线66mm的触摸板就显得有些娇小了,这也是为了给标准4cell电池留出足够的空间。从实际使用来看,配合相对宽大的触摸板按键,触摸板的手感保持了较高的水准,使用顺畅并且舒适,磨砂表面也便于移动。

开篇已经提到,VAIO X并没有采用圆柱形中轴,而采用了下沉式转轴,这也意味着经典的圆形绿色电源键不复再见,不少VAIO fans会感到有些失落吧。所以,VAIO x尽力地做着补救――在电源键的右侧边缘设计了一条约1.5mm宽的透明材质,当电源键的绿色灯光亮起时,从侧面依然能够看到一抹记忆中的绿色,令人欣慰。与精巧设计的电源键指示灯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转轴处的键盘指示灯组与腕托前端的状态指示灯组。这两组指示灯显得有些“简陋”――比米粒更细小的面积与黯淡的光芒――实际上这恰恰体现了笔记本电脑指示灯的设计哲学:易于辨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指示灯大小与亮度,以免在黑暗环境中造成光污染。所以,必要的灯光设计可以提高笔记本电脑的科技感与视觉效果,但刺目的蓝光、白光等还是应该避免出现在使用者的视线范围。

易用感:煞费苦心

以前,VAIO X505通过各种专用接口附件为用户提供多种接口,近来,VAIO P也通过微型扩展坞为用户提供RJ45与VGA接口。它们是VAIO轻薄小型的典型,但它们也是为了轻薄小型而迫使扩展性让位的典型。现在,这种情况,在VAIO X身上得到了极大的改观。VAIO X机身左侧除了音频接口之外,就是两个USB接口了,它们之间相隔约7mm,使用冲突的情况应该不多。机身前端则是SD读卡器与记忆棒读卡器,取用十分方便。

机身右侧提供了VGA接口与RJ45接口,其中VGA接口底部并与机身底部在同一平面,可以想见这个接口真的将VAIO X的空间用到了极致。而RJ45更是采用了两段式设计,整个接口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固定在机身上,用于传输数据,下部采用开合设计,打开时成为标准的RJ45接口,用于固定水晶头弹片,闭合时整个接口厚度缩减到7mm,与机身保持一致。不管是RJ45接口打开或VGA接口投入使用,VAIO X底部都无法再保持平整,针对这一情况,VAIO X在底部设计了两个小巧的收折脚垫。放下脚垫后,VGA接口、RJ45接口与桌面的间隙分别为8mm与7mm,足够使用,与此同时,C面略微倾斜也让保持输入状态的双手更为舒适。

在扩展性上,VAIO X花了很多工夫,自然是希望用户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特别是携带外出不必再拿上一堆扩展附件。而在性能上,VAIO X也颇花了一番心思。VAIO X采用7Atorn Z550处理器,2GB DDR2内存,GMA 500集成显卡与128GB SSD。之所以采用性能相对较弱的Atom处理器,我们试着通过佐证来分析――VAIO TT与VAIO X同样是11.1英寸机型,采用了性能更好的ULV处理器,但是重量不但超过了1.2kg,厚度也在近30mm。所以,要保持如此优秀的轻薄身躯,仅仅依靠超强的设计实力与大量采用轻质材质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性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舍弃。

VAIO X预装Windows 7专业版操作系统,我们在预装系统中进行了体验,利用IE8打开20个大型门户网站首页之后,再用Office 2007开启20页包含大量图片与链接的WORD文档5个。此时,网页切换与文档之前切换都较为流畅,并没有明显的迟滞感,对网页进行浏览输入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对文档的编辑感到略有延迟。另外,我们还利用Excel 2007进行了Monte Carlo模型的运算,183s左右的成绩,能够进入200s以内,比之Atom N系列要强上一些。综合来看,VAIO X应付日常办公应用与简单娱乐还是游刃有余的。

MC点评 让我们先从VAIO X本身来看,作为VAIO的又一款至轻至薄的机型,VAIO X在这个UAIO的超轻薄序列当点鲜明,概括来讲就是:比VAIOP好用,比VAIO TT实惠。首先,在保持了与VAIO P相差无几的极轻重量之后,VAIOX输入时拥有宽大的腕托为手腕着力处提供支撑,这对于输入舒适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VAIO X的文字不再“超精细”,长时间观看也不会对不起眼睛了。另外,不用外接附件而提供完整的扩展性让VAIO X相伴的旅途更加舒心:其次,VAIOX拥有三款配置,定价由低至高分别为8999元、9999元、11999元,这不仅与之前众多天价VAIO超轻薄机型大相径庭,与同为11.1英寸机型的VAIO TT 12999元,22599元乃至29199元的售价相比,更显得实惠了不少。

VAIO X给我们带来的远不止好用与实惠。作为一款以至轻至薄为目标的极端设计机型,VAIO X从四个方面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以键盘腕托为基础构建的优良使用舒适度;以VGA、RJ45接口为主构建的良好扩展性;以8999元至11999元售价构建的较为亲民的价格;以SSD为起点构建的适用性能。以往,在这类机型当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难以看到的,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VAIO设计师们大胆地进行设计创新,将它们集合在一起带到了我们面前。毋庸置疑,VAIO X是一款承前启后的机型――承袭了前辈们极致的轻巧至薄,并开启了这类轻薄极端设计机型真正够用、好用、用得起的未来之路。

那么如何得知VAIO X是否适合你呢?首先,你必须是一个不喜欢玩游戏,至少不会在VAIO X上玩游戏的人,因为除了一些网页游戏之外,运行《魔兽争霸3》对VAIO X来说都略有些苛刻;其次,你是一个随性到骨子里的人,因为使用VAIO X的感觉就是随性――随便在什么地方,打开就用,它具备3G、Wi-Fi多种接入方式;随便什么姿势,抓着就用,它700g的重量,一个指头就能轻松稳住;随便什么场合,合上就走,它进入睡眠与唤醒都非常快速:再次,你或许应该是一个预算充足的商业人士,因为虽然VAIO X能够非常流畅地播放1080p视频(硬解码),但它更适合做一个跟随主人四处游走的专职伙伴。

上一篇:无需电脑,一键录像! 下一篇:要高清也要玩游戏